摘要: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不僅事關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也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思想觀念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產生了理想信念動搖、淡化等問題。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不僅是應對新媒體帶來挑戰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需要,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文章通過文獻研究法、理論分析法,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層面,即學校、社會和學生個人。在學校層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信息來源復雜、難以控制,這給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需要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在社會層面,存在一些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產生負面影響的問題。在學生個人層面,大學生篩選和辨別信息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抵制各方面誘惑的能力等有待增強。基于此,文章提出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學生個人共同發力,一起應對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旨在為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具體路徑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實踐進路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2-0182-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本科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新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GXPTJG-202210;2023年度新疆農業大學黨建研究課題“我校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火熱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1]。這一論斷指明了堅定理想信念對于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思想觀念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新的挑戰[2]。因此,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3]334。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
(一)應對新媒體環境帶來挑戰的需要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信息沖擊和多元價值觀的挑戰。如果大學生缺乏鑒別能力,輕信謠言或錯誤信息,思想觀念就會受到嚴重沖擊,產生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信仰迷茫、法治意識淡薄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危害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應對新媒體帶來挑戰的需要。
(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需要
新媒體為西方國家傳播其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提供了便利。西方國家利用這種技術優勢,“在向他國輸出技術和裝備時,往往把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連同裝備(包括軟件)一起輸出了”[4]。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容易被誤導,導致理想信念偏離正確方向。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能力。
(三)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5]。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首先,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多重壓力和挑戰,需要通過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來不斷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提升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其次,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通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價值,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最后,通過教育引導,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貢獻力量。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背景下,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更加復雜、多元,這加大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難度。當前,在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亟待克服。
(一)學校層面:教育實效有待提升
目前,影響教育實效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教育方式方法單一。傳統的課堂講授、理論灌輸等方式難以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其次,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教育內容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難以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相結合。再次,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價方法和標準會導致對教育效果和質量的評估不夠準確和全面,從而難以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最后,教育資源不足,尤其是師資。新媒體的發展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6]。然而,現實中教育資源往往分布不均衡,難以滿足每個學校的實際需求。
(二)社會層面:社會環境還需凈化
首先,新媒體時代信息過載和碎片化問題使大學生難以獲得深入、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大量無用的、重復的、錯誤的信息容易干擾他們的判斷和選擇,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思想混亂和價值迷失的情況。其次,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容易導致一些人產生極端言論和惡意攻擊等不良行為,這會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不良影響。再次,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這些思潮可能與大學生的傳統觀念產生沖突,導致他們的理想信念發生變化。最后,網絡安全有待進一步加強。網絡上的信息紛繁復雜,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監控難度增加[7]。一些不良信息會對大學生尚未成熟的思想觀念造成沖擊,導致他們的理想信念變得模糊,信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8]。網絡虛擬性的特點也使得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往往缺乏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約束,甚至觸犯法律。
(三)學生層面: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有待提升
新媒體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9],如果利用不當,便會產生負面影響。首先,新媒體沖擊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堅定性[10]。信息多元化和價值觀念多樣化容易使一些學生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產生消極情緒和心理問題。同時會導致一些學生的價值觀扭曲,過于追求物質利益和個人享受,從而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面臨困難。其次,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可能使一些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社交媒體、游戲、網絡小說等方面,忽視了現實世界的學習和生活,導致他們出現學習成績下滑、人際關系疏離等問題。最后,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過載和碎片化問題也會使一些學生出現信息鑒別能力不足等問題,難以判斷信息的真偽[11],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和行為。
(一)學校層面:統籌提升教育實效
第一,要豐富教育內容[12]。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要通過思政課這個主渠道,還要講好和用好人物事跡、精神故事、成功案例等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教育形式要多樣化[13]。學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如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傳播渠道,定期發布相關內容。
第三,要經常組織實踐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理解理想信念的實質。同時,學校應多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科技創新競賽等,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學會相互支持和幫助,增強集體意識和責任感。
第四,要加強教師培訓。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3]330,同樣,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也在教師。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
第五,要不斷完善評估機制。學校要通過評估機制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進行評估和跟蹤,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學校還可以與社會、企業合作,共同開展評估工作,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二)社會層面:凝聚合力,加強管理
第一,可以拓展社會實踐平臺。社會各界可以積極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支持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和理解理想信念的實質。企業可以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讓大學生參與實際工作,了解社會現實,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二,要強化網絡監管。“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14]政府應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通過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打擊網絡犯罪等手段規范網絡行為。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審查和篩選。
第三,要注重推廣先進典型。可以積極挖掘和宣傳先進典型,用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來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通過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讓大學生與先進典型面對面交流,感受他們的精神力量,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學生層面:增強自我認知,培養自律精神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15]大學生應該不斷增強自我認知,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社交圈子,并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行為。這就需要大學生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積極學習思考。大學生應該積極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認識國情、社情和民情。同時,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種學術科研、文化體育、社會實踐等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二,要保持健康的心態。大學生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避免受到各種負面信息的干擾和影響。
第三,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可以通過為社會和他人作貢獻來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更好地了解社會和民情。
第四,要合理運用新媒體。大學生應該合理運用新媒體資源,避免沉迷于網絡游戲、社交媒體等虛擬世界,應不斷提高辨別網絡信息真偽和可靠性的能力,避免受到虛假信息的干擾和影響。
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要積極應對和解決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和問題。總之,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02).
[2] 姜羨萍,孫安寧.運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7):61-62.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334.
[4] 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71.
[5] 樓天宇.論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載體的開發和運用[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7,29(4):308-312.
[6] 王超,韋瀟梟.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徑探索[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4):61-66.
[7] 祁慧.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現代交際,2019(6):31-32.
[8] 林婉玲.芻論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J].高校后勤研究,2019(5):68-70.
[9] 曾星星.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新疆社科論壇,2019(4):88-91.
[10] 楊睿軒.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4):132-135.
[11] 劉義華.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6):68-69.
[12] 倪翠.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8(9):186-187,190.
[13] 王珊,陳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168.
[1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1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0.
作者簡介 郭夢鈺,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