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 月3 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 個中央一號文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重點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保障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今年一號文件突出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的導向,提出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 萬億斤以上的目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關鍵是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讓地方抓糧有動力。促進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目的是鞏固農民持續增收勢頭,促進共同富裕。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三個提升”是推進今年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一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二是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效性、可操作性和約束力,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善農民參與和長效管護機制。統籌農村供水、道路、能源、信息和住房安全等建設,完善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三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和農村移風易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平安鄉村。
近年來,上海全面推進以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三園工程”,農村環境面貌實現新提升,農業提質增效實現新突破,農民長效增收實現新提高。新的一年,我們要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努力把大都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到新水平。一是進一步提升都市農業發展水平,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向高端精品、強鏈延鏈升級。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推進種業振興,注重向科技與金融要空間、向品質與特色要效益、向創意與服務要市場,著力發展高端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二是進一步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推動農村面貌改善向宜居宜業、塑形鑄魂升級。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優化鄉村建設多元投入機制,注重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推進鄉村組團式發展、片區化建設,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三是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動農民持續增收向聯農惠農、城鄉共富升級。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注重把縮小城鄉差距的著力點放在農村,把縮小收入差距的著力點放在農民,全面推進第三輪農村綜合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