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泓 何 丹
浦東新區在繪就鄉村振興美好圖景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規范“三資”監管,開展“十大行動”,探索浦東模式,打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頂層設計,形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線圖。2020 年,《浦東新區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五個方面20 條路徑。2023 年,出臺《浦東新區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開展拓寬集體資金投資渠道行動、盤活集體資產資源行動、提升鎮級集體經濟實力行動、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活力行動等十大行動。
二是發揮優勢, 城鄉融合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浦東新區立足于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發展定位,重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要求,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力度。農村集體經濟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基本路徑,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和現代金融、鄉村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鄉土文化和人文歷史三大優勢,由傳統物業經濟轉向多元發展模式。
三是智慧監管, 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更加規范高效。 在全市率先建立“區農村集體資產租賃交易管理平臺”,要求集體房屋資產納入平臺公開租賃交易。截至2023 年底,租賃平臺共成交1230 筆,金額42468.5 萬元。整合各類數據平臺,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應用場景,對預算執行異常、大額資金支出、拖欠租金等11 個高風險事項及時發出預警,并通過“觸發、派單、處置、確認”的閉環處置,基本實現對企業日常運行的全覆蓋、全過程監管,增強了制度執行的穿透力。2023 年已發出預警412 個,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一是 “抱團發展”,發揮資金規模效應。 浦東新區規定區級征收安置房項目的商業配套設施,由區農業農村委統籌農村集體全資企業按成本價收購。安置房商業配套既可本地購買,也可異地購置。同時,突破“沒地有錢”,鼓勵鎮與鎮抱團跨區域購買,充分發揮資金規模優勢。截至2023 年底,各鎮統籌農村集體資金以成本價購買區級征收安置房商業配套房產10.5 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0.2 億元。
二是 “三產融合”,增加集體經濟活力。 浦東新區入選首批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后,進一步加大產業融合發展步伐,推動集體經濟發展。2023 年立項由各鎮農投公司實施的現代農業發展專項項目11 個,總投資4.7 億元(其中財政性資金4.5 億元)。項目建成后,其財政性投入資產獲得的租金收益的70%,將反哺村集體經濟組織。如川沙新鎮連民村依托靠近迪士尼的區位優勢,打造特色民宿,收儲農房年租金在5 萬元-19.5 萬元,每兩年按10%遞增。民宿還為當地農民帶來房務、管家等就業崗位。截至2023 年底,川沙新鎮連民村收入339.7 萬元,較2022 年同比增長89.5%。
三是 “租稅聯動”,促進鎮域經濟發展。 探索研究以自有集體資產為依托,實行租稅聯動,吸引優質承租戶入駐,提升集體資產的運營綜合效益,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動。如金橋鎮推動集體資產物業從傳統定期收租的“包租公”轉變為租稅聯動,促進集體經濟和招商引稅同向發力、同步發展。2023 年11月,金橋鎮鎮級農村集體經濟總資產同比增長6.8%,凈資產同比增長8.4%。
一是 “樹企業品牌”,打響浦東集體經濟知名度。通過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農村集體企業投資關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如金橋鎮集體控股企業上海通匯汽車零部件配送中心,作為上汽通用的一級供應商,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研發和智能制造中心,近三年凈利潤都在2000 萬元以上。北蔡鎮鎮村兩級集體企業與優質民企合作成立的上海汽配公司,具備較高的生產、銷售和研發能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逐年上升,2022 年超過1 億元。2023 年11 月1 日,該公司作為上海市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農村集體資產控股企業正式掛牌交易。
二是 “提質增效”,盤活集體存量資產。 按照“存量盤活,增量做優”的原則,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過程中,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023 年已創建的3 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中落實鄉村產業項目9 個,預計新增集體建設用地0.8 萬平方米,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0.2 萬平方米。2024 年擬創建1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已基本鎖定鄉村產業項目45個,預計新增集體建設用地5.2 萬平方米,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3.6 萬平方米。2023 年10 月31 日,全市首個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集體土地上自主開發建設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在張江鎮環東中心村正式開工。
三是 “國企參與”,助推集體經濟發展。 浦東區屬國有企業帶任務、帶項目、帶資源,積極為集體經濟發展賦能,著力解決發展思路、資源、渠道、品牌等問題。全區15 家區屬企業直接與14 個鎮結對共建,共結對項目57 個。如陸家嘴集團在大團鎮邵宅村改造6 棟農民自建房,計劃投資800 萬元,建設“鄉村公寓”,為耀雪項目等臨港新片區域的產業工人提供住宿。浦開集團在新場鎮王橋村、祝橋村改造兩處農民自建房,計劃投資約400 萬元,打造開新緣康養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