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鯤,桑宏慶,鄭海波
(安徽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 安徽 滁州 233100)
踐行“四個服務”是高校辦學的初心與重大使命。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四個服務”為高校發展指明方向,高校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1]。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離不開教學和科研的改革與創新,教學科研成果的產出應立足于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的基礎上。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高地和創新高地,教學改革與創新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科研與教學的相輔相成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存在教學與科研間融合度不高[2],對教學和科研間的關系認識度不高,教學和科研獨立甚至對立。目前高校對教學和科研方面投入經費的差距日趨增大[3],導致高校教師對學校產生“重科研輕教學”的誤解。其實,教學與科研是密不可分且相輔相成的,教學是進行傳統知識傳授的過程,科研就是在理論基礎上的創新過程,科研為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源泉[4]。
此外,科研水平評價體系指標與科研成果應用之間密切相關,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對于推動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服務企業過程中創造的經濟價值便可以體現科研的關鍵作用。因此,科學研究與企業服務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關系。其中服務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是體現科研價值的關鍵指標。同時科研成果對于企業的科技創新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高校是科研成果輸出的主陣地,但因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導致目前高校科技成果服務企業即轉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傳統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涉及高校、企業和中介機構建立的多組織合作關系,中介機構對科技成果理解不夠深入、信息獲取不夠及時,對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產生了消極作用。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鴻溝阻隔了科研工作者應用型創新思維的建立及企業工作者對科研價值觀的提升,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走出實驗室,去了解企業需求;企業工作者則需要走進實驗室和高校教學課堂,了解科研的重要性和將企業一線的需求和實踐經驗傳送給師生。因此,高校教學科研平臺與企業服務間的有效對接,對提升高校教學科研理論與應用水平及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教學科研是理論知識與理論創新應用的過程,企業服務則是其成果走向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諸多環節,更需要全產業鏈的人才凝聚在一起實現。因此,新型高校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應是多學科交叉融合,服務于產業各個環節的教學科研平臺[5]。以往不涉及成果轉化的高校科研成果及缺乏理論知識企業的獨立科研機構,最終帶來的后果就是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浪費及企業科研投入的損失,對于高校和企業均是隱形經濟效益的流失,更是錯失了較好的育人資源。高校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聯合共建平臺,將教學與企業實踐、教學與科研、科研與企業服務三者間相互融會貫通,是提升教學方式的創新、科研成果的應用及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高校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的搭建趨勢逐漸加深,高校將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過程,為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在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修訂中考慮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并設置企業實踐課程內容,這些都表明高校在培養人才中越來越重視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企業服務相結合。高校對于科研成果在企業服務的應用與將其更好地反哺教學實踐做了較好的示范,使得高校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間高度融合,加速其協同發展態勢。
高校的教學離不開科研為其提供源泉,科研更需要精準掌握企業的需求,企業實踐更是高校教學的一部分。此外,食品企業對科技的需求不僅僅在于食品科技,還存在對機械設備、農業、醫學、法律及管理等相關專業的技術需求,因此,高校和企業的發展相互協同與促進,涉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一體化平臺搭建為高校與企業間建立了專業高效溝通的智慧化平臺,基于目前高校在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間協同發展的趨勢,安徽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搭建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目前學院在新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程中設置了實驗和行業企業專家授課學時,實現了教學與企業服務的高度結合,同時在實驗設置中充分結合本學院組建的五個科技創新團隊,實現科研反哺教學的效果。同時學院設有獨立的食品分析檢測中心,該科研平臺擁有多臺大型儀器,而且,目前分析檢測中心多臺大型儀器已實現線上共享,在助力全校的科研與教學中發揮關鍵作用。綜上所述,安徽科技學院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核心專業,搭建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以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企業服務質量。
傳統的教學內容往往比較陳舊,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隨著教學科研條件的提升,實驗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演示與學生看的過程,更多是學生動手操作,但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也離不開科研平臺的輔助。雖有高校對科研平臺投入較多的經費,但由于管理人員配置不足導致科研資源多處于閑置狀態,因此,將教學與科研相互關聯,可利用教學帶活科研平臺,并通過對原有傳統教學進行創新性的改革,為傳統教學注入新的素材和資源,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改進。
教學中理論與實驗與企業服務密切關聯,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問題相結合講解,或者聘用企業專家授課,可以讓學生明確專業知識的應用價值。同時,企業服務過程與學生專業實踐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技能,提升未來就業中的競爭力。
高校與企業共建教學科研平臺可以提高教學科研效果,促進產學研合作,實現雙方共贏。合作共建教學科研平臺,能夠將雙方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在產品開發、創新設計、技術轉移等領域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高校與企業之間頻繁互動和零距離交流協作,雙方可相互借鑒對方的經驗和知識,并在真實場景下進行試驗驗證,這樣既能有效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也可以讓企業更好地掌握先進技術和市場趨勢。雙方在共建過程中要加強溝通協調,積極拓展合作領域,推動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產品的可能性,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企業需求為教學科研目標導向,是培養高校應用型人才,落實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前提。只有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戰略來制定培養方案與科研目標,才能保證高校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在就業市場上具備競爭力,教學科研成果真正發揮其應用價值,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企業需求作為科研目標導向,可以幫助高校科研人員更好地把握市場趨勢和技術發展方向。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和行業變化趨勢,有利于科研人員在選擇研究課題、開展試驗驗證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這樣既可以避免重復勞動和浪費資源,又能夠有效提高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效益。只有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真正具備應用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以企業需求為教學目標導向可以企業培養出其真正需要的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跨學科融合是指將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術和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創新成果。跨學科融合可以打破學科界限,促進新思維的產生。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可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從而激發出更加創新和前沿的思想。通過各個領域專家的協作,在原有領域基礎上進行拓展或探索其他領域,從而開辟出全新研究方向,并取得更為豐富、深入的研究成果。跨學科融合也能夠提高教學科研成果的轉化價值,傳統單一學科所取得的結果很難直接轉化為實際應用價值,但是多個學科結合在一起會催生出許多前沿技術和產業應用,增加教學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因此,跨學科協作可提高創新技術的市場價值,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高校與企業共建的新型教學科研服務平臺中人才隊伍強大,可以集合多層次、多類型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新型教學科研平臺中的高級管理人才可以規范管理教學科研服務平臺,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及健全組織構架。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教學科研服務平臺為例,科研服務中不僅能實現食品相關的技術指導,還可服務包括機械、智能、法學及醫學領域的專業技術。全方位高水平的專業技術支撐,有助于傳統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及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并切實產生相應的教學與經濟價值,實現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科研與企業服務共建一體化平臺,對于高校教學科研水平提升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未來的高校教學與科研必然是協同發展,相互助力的關系,教學的改革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成果更應服務于高校教學。教學科研成果的輸出為企業發展提供源動力,企業需求為高校教學科研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