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廈門市前埔南區小學 福建 廈門 36100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日趨深入,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回歸知識學習為人服務的初心,強調語文的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開展跨學科教學,拓寬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應運而生。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是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高級發展階段,學生在具備基礎的語文學科知識和學習能力之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語文探究性任務活動,在一體化的任務設計中,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進一步融合多種學科教學,消除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用跨學科知識涵養語文素養,構建起深度學習課堂,對拓展和深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意義深遠,研究小學語文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勢在必行[1]。
1.1.1 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以一系列任務為導向完成學習內容,學生在若干個任務的探究中自主活動,收獲新知識。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是語文學習任務的集合體,以小學語文學科知識為中心,圍繞語文單篇課文教學容或主題學習內容,設計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若干語文學習任務,學生以做連續任務的形式,在真實情境下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語文學習的必備素質和關鍵能力,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語文。
1.1.2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將多個學科知識融為一體,互為促進,具有綜合性、挑戰性和探究性。首先,綜合性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學中聚焦多個學科知識和技能設計任務,語文學習的任務設計不再局限單一的語文學科知識,從不同學科視角多元拓展學習內容,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其次,挑戰性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中不容忽視,小學語文任務群教學實踐活動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用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完成挑戰性任務的過程中將使學生獲得語文終身學習能力,助力學生獲得長足進步。再次,探究性是小學語文拓展型任務群建設的關鍵,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中知識量較大,知識點較多,鼓勵學生在開放的語文實踐環境中自主探究,從多個角度、方式和內容親身經歷和發展語文學科素養,自主探索語文學習內容,將產生“語文+跨學科”知識的裂變效應,實現語文學科知識的縱深發展。
1.1.3 跨學科教學
跨學科教學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即在拓展型學校任務群建設中,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依托,引入兩個或多個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在學科交叉融合教學中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2]。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實施中,做好跨學科教學的“研讀、研究、研判”,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成效。一是要研讀課標。對標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結合新課標內容開展跨學科教學。二是要研究教材。統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做好跨學科教學的整體設計。三是要研判學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跨學科教學的主題,“跨點”準確才能實現語文與多學科之間的知識遷移和轉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小學語文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五個,一是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學習任務群由多個任務組成,任務驅動貫穿教學的始終,應以小學語文學習的具體任務為載體,拓展跨學科教學活動。二是以學習主題為引領。學習主題是小學語文學習內容的凝練概括,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應發揮學習主題的引領作用,在特定的主題和情境中展開語文教學。三是以生活為基礎。生活即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以生活為基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學,使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能夠學以致用。四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主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中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注重以“學”導“教”功能的發揮。五是以實踐活動為主線。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建設中,語文學習任務的開展基于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在學生踐行語文學科任務中實現跨學科知識的積累,自主拓展語文學習內容,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串聯起整個教學活動。
從小學語文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的意義上看,一是有利于拓寬語文學習的廣度。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廣泛涉獵多個領域學科知識,在教學中需要說文解字構建語言、旁博引證發展思維、觸類旁通鑒賞文學、知古通今傳承文化,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跨學科任務活動中習得語文知識。二是有利于提高語文學習的深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文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建設基于跨學科知識的基礎,深度開展語文與多學科的深度融合教學,深耕語文拓展知識的高階發展,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深度學習十分有益。三是有利于厚植語文核心素養。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下,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旨歸,將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構建起任務群設計的知識圖譜,跨學科內容有跡可循,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形成指日可待。
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應遵循內在的教學邏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也不例外,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花之歌》單篇課文教學為例,以“走進花的世界”主題任務進行統籌設計,融合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按照“知、情、意、行”嚴謹的層級邏輯,逐級提升任務的難度,跨學科設置“系列化任務”[3]。
任務一:知——感知“花”的形象。以問導學,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花是什么樣的形象?從文學家、美術家、音樂家三個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去預習課文,在自主預習中初步建立對“花”的形象的認識。
任務二:情——流露“花”的情感。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時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基于“花”的文學家、美術家、音樂家形象特點,共同探討作者賦予的花之情感,體會作者的擬人化寫作手法和構思巧妙,在同伴反饋互助作用下建立起對“花”的情感。
任務三:意——思考“花”的哲理。以評促教,多元評價視域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在學生自評、互評、師生評價等思想交流活動中,從語文、美術、音樂三個層面思考“花”的意志,從哲學層面探索“花”的意境。
任務四:行——表現“花”的品質。實踐活動,融合語文、美術、音樂三門學科知識,跨學科開展以文賦花、以畫喻花、以舞贊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深化對“花”的認識,身體力行表現“花”的品質。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小學語文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以“走進花的世界”為主體,主題較為鮮明,圍繞“花的世界”進行了知、情、意、行”任務群設計,這四個維度的任務設計是對語文新課標的微觀實踐,以“知”為基礎,通過擬人化的多重身份感知花的形象,了解花的姿態和形象陶“情”冶志,建立起對花的情感,隨后有意識地思考作者以花自喻背后的“意”志,最終結合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實現會反思勤踐“行”,從語文學科、美術學科、音樂學科的角度,重新審視“花的世界”,在真實的、具體化的實踐情境中踐行對“花”之了悟,從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是大語文觀的生動實踐,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跨學科教學倡導“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觀,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延伸拓展語文與多學科的交流互動關系,使之融為一體共同構建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使語文教學升維進階,教學水平獲得質的提升[4]。在“走進花的世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全方面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從知識、情感、意志、行動統籌學生任務群,融入跨學科教學知識點,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方式、情感等,讓學生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可以從多個身份角色代入下了解生活中的“花的世界”。
小學語文教學中堅持學生本位教學是關鍵,以“走進花的世界”為主題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跨學科教學,堅持學生本位原則,采取小組合作、交流和評價的方式,組建跨學科“學生共同體”,使語文、美術、音樂各有所長的學生,在共同體的作用下發揮合力,不同水平的學生均能發展進步[5]。具體說來,在小組交流探討“花”的形象問題時,分組探討,分別從語文組、美術組、英語組,三個小組建立的“花”的形象進行意見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三組之間可進行互換,以便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構思,在同伴反饋作用下查漏補缺創新發展個性化的“花”的形象。
小學語文教學中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更利于學生深化對語文知識的認識,為此,以“走進花的世界”主題的實踐活動,在跨學科創設“探究性活動”時,從語文、美術、音樂三個學科的特點出發,創設以文賦花、以畫喻花、以舞贊花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學科領域審視“花的世界”,重構語文知識體系[6]。在具體做法上,一是以文賦花。通過習作練筆的形式仿寫課文,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精巧的構思,結構化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思辨性思維,從而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二是以畫喻花。通過創意畫的形式,進行“花的世界”小報繪制,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以課文文本信息為載體,運用美術繪畫夸張的表現手法,以畫筆畫我心,畫出心目中的“花”的形象,三是以舞贊花。通過創編“花之舞”的實踐活動,以舞贊花,演繹花之四季更迭景象,在舞蹈創編中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融通背景音樂、舞蹈動作、人物道具等多種表現手法,在載歌載舞的二度創作中盡情表達出詩文意境,身體力行地升華對課文的認知和情感。
語文新課改任重道遠,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了解前沿語文教學改革的思想動態,緊跟國家政策方針的調整教學設計。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應統籌設計跨學科教學內容,融通多種學科知識賦能語文教學,創新發展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兼顧語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加強對學情的分析和研判,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不斷優化教學效果。找準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篤行不怠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助力小學語文教學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