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挑戰,班主任作為踐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力量,理應承擔起“人格教育是教育脊梁”的立德樹人使命。在走向自身現代化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圍繞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人格結構是否完整和健全。中小學階段是人格形成與確立的關鍵時期,因此,高度重視學生的理想人格塑造是實現人格健全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本期以“班主任人格健全現代化”為主題,旨在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本質職能:開發人的個性潛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實現班級育人的理性回歸和終極關懷。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走向現代化育人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格健全作為人的現代化的第一要義。強化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都具備完善的品質和素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和挑戰。注重自我認知、心理健康、社會責任、多元素養的融合,將自身的健全發展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以人格立身、人格立師、人格立教,著眼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上率先垂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影響、涵育學生,充分彰顯人格健全現代化的育人力量。
未來學家們早有預測,新世紀將真正屬于能承受社會多元變革所帶來的沖擊的人格健全者。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說:“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長,成為與他潛能相符的人。人生奮斗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顯然,人格現代化是學校教育培養目標現代化的集中體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從根本上體現為人才人格的現代化。因為,人格作為人的最高“價值物”,體現的是人對自身完善的憧憬與向往,并且人格境界和理想將永遠指向人的生命發展的核心意蘊。因此,人格健全現代化是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顯著標志。
當下,在國家積極發展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背景下,雖然學校“應試教育”的狀況有所改變,但班級教育在完善人的個性、培養人的情感、開發人的潛力、健全人的人格等方面還遠遠不夠。有些班主任更多地注重物質技術層面的“硬件”現代化,忽視了教育思想、觀念層面的“軟件”現代化,常常表現出傳統人格“失效”、現實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甚至出現了“多重人格”“邊緣人格”“物化人格”等人格扭曲、分裂的現象。如此缺乏人格魅力的師者很難“身正為范”,擔當學生健康成長引路人的大任。因此,需要強化班主任的人格修養并注重以下幾點:
1.勇做人格健全教育的擔當者。追求“班主任人格健全現代化”的育人旨歸,需要喚醒主體自覺擔負重塑人格健全教育者的使命意識。強調班主任個體對自己的理性認知,包括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等方面。并在自我擔當的意念下,注重健全個性人格,以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去澆灌學生的生命之樹。同時,通過增強班級社會責任感,關注班級問題和公共利益,積極引導班級各類活動,為班級高質量發展凸顯人格力量。
2.注重人格健全的心理培育。追求“班主任人格健全現代化”的育人旨歸,需要高度重視主體健康心理人格的煉成和育德的人心塑造。“立德樹人”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主體心靈與心靈溝通、靈魂與靈魂交融、人格與人格對話的過程。力求把“心學”的育人取向視為現代化人格養成的“生命線”,關注常態的情感穩定、心理平衡、情緒調適、壓力管理等,使個體能更好地應對各種現實情境挑戰,促進積極心理品質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3.凸顯人格健全的多元素養。追求“班主任人格健全現代化”的育人旨歸,需要強化主體健全的現代人社會性格和完整的人格素養。通過培養具備完善品質和素養的公民,注重個體的多元素養修煉,如文化素養、科學素養、審美素養等,力求以全新的思想觀念、更新的知識結構、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嶄新的綜合能力,優化與提升班主任的健康、自主、創造、和諧性人格等現代化的人格特征與素養,以現代化的高素養實現班級育人的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