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檔案開放鑒定和檔案開放審核工作是檔案開放的必經程序,直接關系到檔案開放的質量和效率,也是確保檔案安全保密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概念,詳細闡述了二者之間的異同。其次,討論了各地檔案館在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中的機制創新、制度探索和技術應用等實踐探索。最后,從細化標準、技術運用、完善機制和加強學習等四個方面,提出新時代進一步做好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工作的路徑內容,為深化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工作必要性認識,推動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檔案開放鑒定;檔案開放審核;檔案館
概述
從“鑒定”的本意來看,有鑒別、確定之意。具體到檔案領域,鑒定就是指根據檔案有關標準或規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判定檔案的真偽及其價值。而開放具體到檔案領域放專門指各級檔案館將館藏的檔案資源中那些已經館藏一定年限、無需限制其利用而向社會不特定公開,提供公眾查詢、檢索、復制等利用。2020年新修訂的《檔案法》首次提出“檔案開放審核”這一專業術語,并將檔案封閉期由30年縮短為25年,其中為保障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業的發展,這些領域的檔案資料對外開放的限制時間還可以更短,即可以低于館藏25年便可以通過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對外部開放。為進一步推動全國各級檔案館檔案開放的廣度、深度,統一檔案開放的流程,規范檔案開放行為,2022年國家檔案局發布《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就推進和規范各級國家檔案館的檔案開放主體和范圍、程序和方式、利用和保護以及保障和監督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此外,部分省份也陸續出臺了檔案開放鑒定和檔案開放審核地方性規則,如福建省檔案部門出臺《福建省檔案開放審核暫行辦法》,詳細規定了檔案開放審核定義、適用范圍及工作流程。隨著我國科學文化日新月異的發展,各個領域內的檔案利用需求量持續增加。要處理好檔案開放與保密、開放與安全的關系,就要認真貫徹落實《檔案法》《保密法》《檔案法實施條例》《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等法律法規,扎實做好檔案開放鑒定及檔案開放審核工作,滿足檔案利用需求。
1 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概念辨析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全國檔案工作要“堅持人民立場”,提出到2025年,檔案工作“走向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努力建設好“檔案資源體系”和“檔案利用體系”。因此,開放是做好新時代檔案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1.1 檔案開放鑒定
《檔案工作基本術語》中明確“檔案鑒定”的定義,確立檔案鑒定的“真偽”和“價值”兩個方面的內容。檔案鑒定既要鑒定其真偽,也要鑒定其價值。涉及檔案開放鑒定,更多的側重于其價值的假定。《軍隊檔案條例》以正式文件形式規定“檔案開放鑒定”。該《條例》規定檔案鑒定的具體時間、具體組織部門和實施部門。檔案鑒定應在開放之前完成,具體組織檔案開放鑒定的部門為軍委機關部門或者大單位具體負責檔案工作的部門。具體實施檔案開放鑒定的單位是各級檔案館、檔案室以及檔案形成單位、檔案移交單位。為進一步規范全國檔案開放工作,2022年國家檔案局發布《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在該《辦法》中,進一步明確“檔案開放”的主體、依據、范圍、要求及目的。檔案開放是由各級國家檔案館負責。依據的是法定的權限。開放的檔案范圍主要是館藏中達到一定年限且無需限制利用的檔案資源。檔案開放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利用。但目前還沒有從法律法規或規章條例中確定“檔案開放鑒定”的概念及其內涵,但從“檔案鑒定”“檔案開放”的定義內涵以及檔案開放鑒定的實施主體、客體及要求來看,檔案開放鑒定應指各級國家檔案館會同檔案形成單位或移交單位,按照法定權限將形成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無需限制利用的館藏檔案,按照一定的標準、原則、要求及流程進行審查,鑒別檔案合規及具體內容,判定其是否可以向社會開放、提供利用。
1.2 案開放審核
首次提出“檔案開放審核”的原則是在新修訂的《檔案法》及《檔案法實施條例》中。《檔案法》第30條規定移交與尚未移交兩種情形,進一步細化移交、尚未移交進館檔案審核開放主體,以及移交后原檔案形成單位或移交單位發生變化時檔案開放審核主體,也進一步細化尚未移交進館的檔案審核開放的內容,即除了“移交時附具到期開放意見”外,還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情況”“密級變更情況”。因此,檔案開放審核則是指國家檔案館會同檔案形成單位或移交單位,對館藏檔案中即將達到保管期限、不需要控制使用的檔案,按照一定的標準、原則、要求及流程進行審查,判定其是否可以向社會開放、提供利用[1]。
2 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之間的關系
檔案鑒定與審核是館藏檔案依法向社會開放前必須履行的程序[2]。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是保證館藏檔案資源開放安全、可靠、有效的重要環節。
2.1 二者的相同點
首先是客體相同。無論是檔案開放鑒定,還是檔案開放審核,其鑒定或審核的客體都是移交進館的館藏檔案或者未移交進館的館藏檔案。前者是指已經達到一定年限、無需限制利用的館藏檔案;后者是指由檔案形成單位或保管單位負責鑒定或審核。其次是目的相同。無論是鑒定還是審核,直接目的都是“開放”。即確定能否開放以及開放的范圍和途徑。間接目的都是利用。即為滿足社會不特定群體檔案利用提供服務。此外,二者都是保證檔案開放有序且安全的重要途徑。
2.2 二者的不同點
“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二者之間既有相同點,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首先是主體的不同。《檔案法》《檔案法實施條例》均提出“國家檔案館會同檔案形成單位或者移交單位進行檔案開放審核”。而檔案開放鑒定主要是由檔案館及其下設專門機構進行。其次是內容的差異。總體來看,檔案開放鑒定的內容外延要廣于檔案開放審核。鑒定除了審核其解密情況、保管期限等是否滿足開放外,還涉及檔案開放的真偽及價值鑒定。
3 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現實探索
3.1 檔案開放鑒定探索
3.1.1檔案開放鑒定機制探索。北京市平谷區檔案館施行“雙初審”(區檔案館、立檔單位)檔案開放鑒定制度。初審采取“一審二核三同議”工作機制,區檔案館鑒定工作人員對館藏檔案開放鑒定進行初審,初審結果交檔案形成單位與移交單位征求意見;對移交單位有疑義的內容,鑒定工作人員與基層檔案員一同對照檔案原文,將確需延期開放的檔案內容進行逐條復核,并做出相應調整。駐馬店市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實行“三審”制:工作人員初審、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小組組長復審、鑒定工作委員會終審。
3.1.2檔案開放鑒定制度探索。《山西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成立檔案開放鑒定委員會,主任由檔案館館長擔任。下設檔案開放鑒定工作組,由分管檔案館工作的副館長任組長。確定了檔案開放鑒定工作程序:制定方案、開展鑒定、編制與審議鑒定工作報告、報批報告。按照“初審—復審—終審”步驟進行。此外,平陰縣、奉賢區等地也陸續頒布了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實施辦法。
3.1.3檔案開放鑒定技術探索。江西省檔案館綜合運用關鍵詞匹配技術、數據挖掘技術、COR和中文分詞工具、DFA搜索算法、t-SNE算法、深度學習感知器二分類算法等數據分析算法技術,構建由遞進式輔助開放鑒定雙模塊、算法模型和檔案知識庫組成的輔助檔案開放鑒定模型(見圖1), 模型總精確率為67.6%,極大地提高了檔案開放鑒定內容得效率。
3.2 檔案開放審核探索
3.2.1檔案開放審核機制探索。天津市檔案館館藏檔案開放審核采取“初審-復審-終審”制。漳州市檔案館檔案開放審核包括前期準備、“三審一會”到公布目錄信息共8個流程,實行“檔案形成單位或移交單位初審、檔案館復審、檔案館領導小組終審”的“三審”工作機制。鄒平市檔案館采取檔案形成單位或移交單位初審、市檔案開放審核小組復審、市檔案開放審核工作委員會終審和備案的“三審一備案”檔案開放審核程序。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檔案開放審核流程是初審、抽檢、復審、終審到館務會議審議,審核流程更加精細化。
3.2.2檔案開放審核制度探索。2023年,天津市檔案局出臺《天津市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開放審核工作細則》,明確了檔案開放審核與解密審核同步開展,使檔案開放與檔案解密無縫銜接。內蒙古檔案局先后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開放審核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檔案館檔案開放審核工作人員管理制度》《檔案館檔案開放審核工作場所管理制度》,涵蓋檔案開放審核安全保密、人員及場所管理制度。
3.2.3檔案開放審核技術探索。漳州市檔案館運用計算機輔助檔案開放審核系統,建立檔案開放審核敏感詞庫,突出敏感詞及頻度表,提升檔案開放審核質效。
4 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工作路徑
立足新時代新情況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任務,檔案開放鑒定與檔案開放審核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量大、專業素質要求高[3]、協同性強,需要認真做好檔案開放鑒定和檔案審核鑒定,滿足日益增長的檔案開放需求。
4.1 細化標準,規范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
從全國各地的成功實踐來看,無論是國家級、省級層面,還是市級、縣級,都陸續出臺了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的規章制度,這也有利于規范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因此,要根據《檔案法》《保密法》《檔案法實施條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具體的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的細則或辦法,加強檔案開放工作頂層設計,推動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規范轉型升級。要密切關注新修訂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及時跟進和調整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具體流程規范,明確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的主體客體、開啟程序、工作時限、方法步驟等。做好檔案開放鑒定、審核與檔案保密制度的銜接,適應新形勢新變化。
4.2 技術運用,提升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水平
從全國各地的實踐探索情況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應升級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手段,積極引入數據挖掘技術、創新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模型,積極運用關鍵詞匹配技術、數據挖掘技術、COR和中文分詞工具、DFA搜索算法、t-SNE以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檔案利用場景等,不斷提升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的準確性、高效性[4],使科技賦能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全流程、全流域。要持續完善動態敏感詞庫,運用數據預處理,解析檔案原文,把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功能嵌入檔案管理系統,推動協同治理、跨界合作,升級檔案部門技術應用能力[5]。
4.3 完善機制,形成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合力
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需要由各個部門共同完成,發揮各部門組織、具體鑒定審核的落實。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體制機制,建立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的常設領導機制,推動構建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協同機制。要注重該機制作用的發揮,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當前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實踐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健全完善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協同機制,有效整合一定區域范圍內各檔案館和檔案形成單位或檔案移交單位以及檔案領域專家骨干等檔案資源、審核專業力量、開放成果、利用信息等,全面客觀分析評估開放利用效果,優化配置審核力量,合理確定審核任務,共享使用審核成果,不斷提高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成效。
4.4 加強學習,增強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能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6],不斷提升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加強國家檔案館之間的館際交流、學術研討,拓寬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人員的思路、視野。常態化開展標準規范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最新的檔案鑒定與審核標準,對一些職能部門形成的專門檔案保管期限、利用范圍的規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如婚姻檔案、社保業務檔案的保管期限多為100年,限制使用等等。此外,還要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學習,熟練掌握前沿技術應用,注重運用技術賦能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提升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強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守住業務底線、紅線,自覺遵守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工作的要求。
結語
新時代我國檔案事業發展邁入了新階段,新時代是一個開放、包容與協作的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檔案工作面對的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世界,檔案開放鑒定與審核要始終堅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走開放之路,以檔案工作開放促進檔案事業發展,切實發揮檔案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卞咸杰,黃楊.“檔案開放審核”與“檔案開放鑒定”概念辨析[J].檔案管理,2023(5):36-39.
[2]晉平,問憲莉,龐莉.檔案開放鑒定方式檢視及其改進[J].北京檔案,2019(9):34-37.
[3]錢海峰.檔案開放鑒定工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檔案,2016(4):19-20.
[4]丁英萍,王艷麗.新形勢下檔案開放鑒定工作對策探索與路徑思考[J].辦公室業務,2023(1):133-135.
[5]岳靚,王芹 ,李志娟.數據治理下的檔案開放鑒定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以蘇州市為例[J].檔案與建設,2023(5):57-60.
[6]譚洪杰.《檔案法》修訂對檔案開放鑒定工作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檔案天地,2020(12):44-46.
作者簡介:劉淑環(1976.10—),女,大學學歷,鄆城縣檔案館館員。主要從事綜合檔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