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鵬 趙建欣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的新型零售模式出現,消費者對社區團購愈加青睞。生鮮農產品具有易腐、易損和信任品等特征,社區團購供應鏈的質量是影響生鮮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從信息不對稱、流通理論和供應鏈風險管理等方面,對社區團購供應鏈展開分析,進而提出社區團購供應鏈的優化路徑及對策,最終實現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高質量、高效率流通。
王海南(2020)[1]等認為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以“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面對更復雜因素考驗,主要因素包含供應鏈風險管理不足、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等。王潤荻和翟緒軍(2021)[2]認為打通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提高供應鏈的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強化各主體之間的合作,促進生鮮農產品有效供給水平。社區團購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優勢,健全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賦予數字化管理,推動“以銷定產”實時匹配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尚延超,2021)[3]。馬靜雯(2022)[4]從質量標準、供應鏈管理、末端交付三個方面分析,提出開發特色產品、優化供應鏈管理等,強化生鮮農產品競爭優勢。從現有文獻看,學者對社區團購的研究大都基于微觀層面,對消費者滿意度、末端配送和信息傳遞效率等問題進行研究,而對于社區團購供應鏈的優化策略缺乏系統性的闡述。本文從系統論視角,首先指出社區團購供應鏈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社區團購供應鏈的優化路徑及對策。
2.1 信息不對稱,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第一,社區團購生鮮農產品來源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甚至有些生鮮農產品來源不明,致使存在安全隱患的農產品流入社區團購市場。同時,政府相關市場監管部門缺乏對社區團購采購商的監督,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供應鏈信息被“折疊”,這也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因素。第二,社區團購運營和管理不規范,團長利用社區居民的熟人圈子,對農產品進行虛假宣傳、夸大產品質量,與信息缺失相比,虛假的信息致使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供應鏈扭曲。
2.2 冷鏈物流系統不完善,過程損耗嚴重。第一,生鮮農產品具有易腐性、易損性等特征,導致生鮮農產品在流通環節輸運成本高、損耗率高,冷鏈物流是保障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第二,普通物流車缺乏溫度控制、空間環境存在微生物污染威脅等,團長是“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第一責任人,團長的規范性操作會影響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三,冷鏈物流核心技術落后,相關工作人員操作缺乏規范性,難以保證對冷鏈溫度的合理控制,致使生鮮農產品在中轉過程中容易出現冷鏈中斷。
2.3 供應鏈風險管理不足,缺乏韌性。第一,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供應鏈中潛在的風險因素。社區團購供應鏈相關主體之間難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組織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社區團購采購商和農戶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致使農戶出現機會主義行為。第二,社區團購采購商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社區團購采購商難以實現對第三方物流的全程監督,運輸過程中生鮮農產品信息傳遞效率較低,導致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易出現損耗,影響生鮮農產品鮮活度。
3.1 規范社區團購管理,完善追溯體系。第一,社區團購銷售的生鮮農產品較為復雜,涉及供應鏈主體較多,監管難度大,需要聯合多部門協調行動,明確監管責任主體,優化監管流程。第二,政府相關質檢部門加強對社區團供應鏈相關主體的整治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完善社區團購的信息反饋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社區團購信息評價體系。第三,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完善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信息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生鮮農產品可溯源、產品品牌化。
3.2 發展冷鏈物流,提高流通效率。第一,加強倉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科學布局,加大地區政府資金投入,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冷鏈物流信息化平臺。第二,健全物流服務體系。制定冷鏈物流運輸行業標準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為冷鏈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第三,構建城市社區冷鏈物流建設,實現“最后一公里”高效配送,強化團長和社區居民之間的信任,提高社區團購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3.3 發展數字供應鏈,加強供應鏈彈性建設。第一,通過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生產、流通、消費等之間的協調,提高社區團購供應鏈的科學化、規范化應對不確定事件的韌性。第二,完善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行業操作規范,加大檢查力度和市場整改力度,嚴厲打擊不法經營,對于生鮮農產品社區團購供應鏈中潛在風險點進行監控,尤其是加強對社區團購供應鏈主體的監管,時刻做到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