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振興
醫療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醫患之間存在醫療信息不對稱現象,造成了一系列的醫療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醫療供應鏈中的壟斷問題。本文從醫療供應鏈角度分析我國醫療市場現狀,從提升醫療服務角度出發對現有醫療供應鏈提出改善措施,解決我國醫療供應鏈中壟斷問題。醫療服務行業一直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近些年我國醫療服務行業迅速發展,但是在醫療服務過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緊張、醫療腐敗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醫療供應鏈下醫療機構的壟斷。
1.醫療供應當中各主體關系。首先,在醫患特殊關系上,醫生作為患者的代理人,是治療方案的最終決策者,造成了患者與醫方的信息不對稱。其次,目前我國醫療不足,患者多、醫療機構少造成了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博弈力量不對稱。其次,在醫療機構與藥商之間;醫療機構比藥商更加掌握醫療服務的需求,醫療機構具有“買方壟斷”性。再者,醫療機構與政府之間,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特殊性,決定我國以公立醫院為主。政府承擔了“管”“辦”的雙重角色,難以實現醫改要求的“管辦分離”。2.在藥品流通流通體制上,我國的流通供應鏈主要是“醫藥企業-醫藥公司-醫療機構-患者”,其次是以批發商、零售藥店等醫藥供應鏈。大部分醫藥是從醫療機構這一特殊渠道流通,醫院憑借在醫藥流通環節的壟斷地位,造成了經銷商、制藥企業、患者之間地位的不對稱,醫院的“以藥養醫”現象嚴重。在醫療供應鏈當中形成了穩定的“以藥養醫”機制,使得在整個利益鏈當中的醫藥公司、醫療代表、醫院、醫生從中獲利,都想維持現有體制穩定。3.醫療供應鏈上游激烈競爭。我國的制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數量大、布局分散等情況,造成了市場集中度低。且我國的基本藥品生產多以“仿制藥”為主,成為仿制藥大國。企業不愿意資金和精力去研發新藥、研發能力低。醫藥企業的規模與醫藥研發能力絕對了我國醫藥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4.醫療供應鏈的下游壟斷。首先,從醫療服務產品供給角度來看,醫療服務具有高度的專業性與技術性。國家對于醫院準入限制嚴格,造成了醫療機構的稀缺。其次,我國醫療機構主要是以公立醫院為主,多屬于事業單位,而醫療服務作為一項重要公共服務,因此我國公立醫院缺乏競爭。再者,我國醫保服務多以定點醫院,這種醫保服務造就了醫療供給上的壟斷。同時,醫生與患者之間醫療知識的不對稱,也加劇了醫療服務上的壟斷性。
醫療服務行業存在的醫療機構的壟斷,使醫療服務行業失去了競爭,醫療機構在對上游企業形成買方壟斷,對于下游患者形成賣方壟斷。由于這種雙邊壟斷造成了目前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必須解決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1.引入醫療競爭機制。我國公立醫院形成壟斷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國家對于醫療行業準入限制太多,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在政策待遇上差別大。打破壟斷降低醫療行業準入壁壘,放寬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條件。逐步建立非醫療機構,完善非公醫療隊伍建設。給予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從而引入醫療市場競爭機制,促進我國醫療服務市場開放。2.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我國醫療行業當中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醫生利用與患者之間絕對的醫療知識優勢,誘導患者需求,引發醫患矛盾。通過建立第三方監督機構,來提高醫患之間的信息透明度,利用信息透明度削弱醫患不對稱影響。同時,第三方機構通過醫療服務質量監督來激勵醫院提高服務質量,加強信息公開,通過競爭抑制醫療價格,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與效率。3.合理界定政府與醫院關系,建立管辦分離。我國新醫改方案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但是從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與規模上來看,民營醫院在市場中占據的地位并沒有對公立醫院形成競爭壓力。衛生行政部門與公立醫院屬于從屬性事業編制關系,造就了公立醫院享受的特殊地位。要打破公立醫院壟斷位置必須實現“管辦分離”,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平等待遇。4.放開醫療市場。我國的行政性對于醫療機構劃分,也造就醫療機構的壟斷,三家醫院在醫療級別上高,享受到的人才、科研經費、政府投入等資源。造就了三甲醫院的社會壟斷地位。而醫生只能通過醫院來行醫,讓醫院成為醫療供應鏈中的壟斷位置。借鑒國外醫療改革經驗,讓加強多醫生行醫資格認定,減少對醫療機構的認定,這樣可以讓老百姓參考醫生行醫資格進行就診問診,而不是以醫院級別來問診。5.建立健全相關法律,約束醫療供應鏈當中不正當行為。在“醫藥養醫”機制下,醫藥腐敗現象嚴重,取消醫藥加成,推行醫藥分開政策,并沒有減輕醫藥腐敗現象。要健全《商業賄賂法》,約束醫藥流通中的腐敗現象。減少醫藥流通環節、降低醫藥流通成本。通過健全《不正當競爭發》和《藥品管理辦法》打擊醫藥流通環節的不正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