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內企業生存發展都要持續改革創新,與財務息息相關的采購環節是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企業內科學合理的采購管理模式和可行的價格管控手段,既能夠保障企業有足夠的物資資源,也能夠有效管控成本費用支出,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盡管各企業在采購過程中格外重視價格管控,但是部分企業在價格管理方面依舊存在一些缺陷,影響其成本管理效果、物資供應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企業物資采購過程中價格管理的重要性,概述其相關理論概念,分析了企業內部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存在的問題,如缺乏完善的采購價格管理制度、現有采購價格管理信息化系統水平低等,并分別就采購的前、中、后環節提出了合理的改進建議。希望本文能夠切實幫助企業高效合理地開展采購工作,靈活處理價格方面的沖突。
[關鍵詞]價格管理;采購過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企業內部開展采購活動時,價格方面的高效管控能夠促使其采購流程更加順利,對于企業重點業務采購項目而言,價格管控水平會直接影響企業成本費用支出和營收所得。因此,如果企業內部缺乏科學嚴謹的價格管理方式,必然會對其盈利、管控成本等造成影響。考慮到蝴蝶效應原則,在企業內部成本價格變動的同時,后續審計、業務交易、規模擴張、投融資等一系列工作的開展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各類型企業都要重視內部采購過程中的價格管控,要求相關崗位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理念、不斷試驗探究,找到符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價格管理方式,促進企業自身實現降本增效,保障企業內部價格管控處于穩定水平。
1 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相關概述
1.1 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企業管控各環節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企業價格管控能夠實現對物資采購全過程的管控,也保障了各類物資需求的及時性和物資采購時機確定的靈活性。其次,有助于緩解因市場價格變動產生的風險。價格管控與企業日常業務息息相關,且關系著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如果各類物資的采購價格和采購量設置合理,能大大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同時能夠幫助其提前預防、應對市場價格變動產生的風險。最后,有助于提升企業在同行業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價格管理水平的提升間接印證了企業本身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實現了企業內部業務交易的全過程管控,從而為其在市場競爭中提高地位奠定了基礎。
1.2 遵循原則
首先,理性采購原則。企業在實際開展服務業務需要某一類或幾類物資時,需要向部門人員提出申請,詳細說明申請原因、申請采購量、采購物資品類等,提交給部門負責人及上級領導層人員一一審核批準,確定本項采購活動必然發生。再進一步設計采購方案,分析調控價格管理因素,確保采購價格設置合理。同時,也避免了盲目采購、積累庫存、浪費資金的情形發生。其次,合理采購原則。針對采購計劃而言,需要關聯崗位人員設置合理的物資采購方案,編制合理的物資采購合同,并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針對臨時采購、常規采購、緊急采購等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采購方式。最后,規模采購原則。換言之,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價格管控時,要考慮實際物資需求規模,確保所選物資生產企業生產過程標準化,物資質量有所保障,采購規劃科學合理。這樣才能幫助企業獲得規模紅利,提高采購價格談判優勢,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1.3 價格要素
企業采購過程中影響其價格變動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產品質量和規格、采購時機、交貨方式、付款方式、采購數量、雙方信譽及行業口碑、談判狀態等,任意一項因素的變動都會對物資價格的確定造成影響。企業方面為了控制采購價格,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管控,最終確定合適的物資采購價格,幫助企業提升采購效益。對這些因素進一步分析探究可知,其中通過對比多個供應商詳細信息能夠進行管控的因素有供應商信譽、行業口碑、產品質量和規格;通過分析自身對物資的需求迫切度、分析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市場供需關系等可以調控的因素包括采購時機、采購數量、付款方式、交貨方式等。這樣的管控從理論上而言具有可行性,但是實際上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的難度較大,多數企業并不能做到嚴謹、科學地分析,甚至有時會找不到分析側重點,影響采購價格的確定。企業應聘請價格管控方面的專業人才,帶領其他崗位人員共同研究價格影響因素,并提出合理的管控建議[1]。
2 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完善的采購價格管理制度
企業內任何工作的開展都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體系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其整體環節操作規范、有據可依,同樣,物資采購價格管理也需要完整的價格管理制度體系引導和約束相關人員行為。從國家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提出了關于集中采購、政府采購、市場價格的相關內容,但是這類文件更具有普遍性、粗放性,針對性較弱、不夠精細。部分企業在實際進行物資采購時,并未進一步優化采購價格管理制度,甚至為了省時省力直接在宏觀采購基礎上開展日常采購工作,其結果并不理想,無法完成預期價格管控目標,也無法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的成本管控,甚至會因為采購價格制定隨意,影響企業長足發展,損害其長期經濟效益[2]。
2.2 現有采購價格管理信息化系統水平低
現階段市場中的信息化系統越來越多元化,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物資采購價格管控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已然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從目前市場上各企業的價格管理局勢看,多數企業內部并未建設完善的、多功能的價格管控系統,同時因為價格信息相對敏感,同行業內基本都處于保密狀態,無法實現信息共享,也無法與其他供應商的物資價格、性價比等進行精細化比較。由此可見,現階段市場上各企業在采購價格方面并未實現信息化管控,主要是因為價格管理系統的功能判斷模糊,對智能化程度的需求不確定,影響了各企業內部采購物資的性價比[3]。
3 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的對策
3.1 采購前
3.1.1 調研數據,建設價格數據庫
各類物資價格在市場中有著一定的透明度,但同樣也在動態變化,按照當地價格變動情況,可十天進行一次定價,所以各企業內部采購部門人員需要借助更加嚴謹的方式了解這些物資的采購價格。以采購食材的單位為例,涉及的采購物資有豬肉類、冷凍類、糧油類、綜合類等,對儲存條件有一定要求,對供應商選擇也有較高要求,所以企業可以以區域性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供應商,對供應商進行等級劃分,與優質供應商簽訂長期合作合同。為了保障所選供應商為最佳合作伙伴,需要每月對供應商進行考核并排名,按照排名先后設置等級,并將結算賬期方式與供應商本身等級相關聯。
為了儲存更多的物資采購數據信息,企業可依據調研信息建設價格數據庫,為各類物資單獨建檔,單獨調研價格變動情況,并記錄在價格數據庫中。這樣后續在開展物資采購工作時,也能夠借助價格數據庫中的信息,設置合理的物資采購方式、采購量、采購價。關于價格數據庫的基礎數據調研,要從多角度、多層次落實,確保所調研信息真實可靠。企業還要安排專業的人員維護價格數據庫,保障系統正常運營[4]。
3.1.2 精準分析市場變動,找準采購時機
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關于物資采購的時機選擇至關重要,而能否選擇合適的物資采購時機,主要取決于企業對外部宏觀市場的了解程度。這就要求采購人員時刻關注市場價格變動,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并且能夠依據現有市場信息,精準預估一段時間內物資價格的變動趨勢。如此才能在年初制定更加合理的、科學的物資采購方案,并且能夠找到不同品類物資的最佳采購時機,保障企業能高效管控物資采購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采購成本支出,提升采購效益。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各行業發展局勢變動大,企業內部采購人員要綜合考量各種影響物資價格的因素,并利用專業知識技能做出準確的采購決策,避免企業在物資采購環節造成較大的資金浪費。比如,K產品市場價格突然出現了大幅增加,經過分析后得知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市場供應不足,缺口較大,所以價格有所提升。但是H企業發展需要大量K產品,那么H企業采購人員就要對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詳細分析,確定未來一定時間內K產品的價格變化趨勢。如果綜合分析后斷定該產品價格能夠逐漸趨于穩定,則目前可采購少量該產品,滿足短期正常經營即可,后續在該產品價格平穩后可大量采購,以此獲得一定的談價優勢;如果發現該產品仍然會出現短缺,即便當下產品價格較高,也要大量采購作為儲備,以保障業務的正常運營,同時也能夠減少采購該物資花費的更多成本支出。
3.2 采購中
3.2.1 精準甄別供應商,確定最佳合作供應商
通常情況下,同一類物資的選購有多個備選供應商,且多數產品質量、價格都存在差異。因此,企業要提前進行供應商信息調研,甄別相對口碑較好、行業信用等級較高的供應商,保障后續提供物資的時效性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盡量避免因物資供應不及時造成的各種重大損失。面對市場上數目龐大的供應商,選擇最佳供應商并與之建立合作關系并不容易,需要企業從多個角度考量供應商特點,綜合分析供應商能力、信譽等,并采用打分制,最終選擇最優供應商并與之建立合作關系,保障后續能夠提供物美價廉的各類物資。對于有過多次合作且各方面服務相對較滿意的供應商可列入優質供應商名單,并適當與之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實現雙贏。
3.2.2 對比采購模式,提升采購能效
對于企業而言,選擇零散方式進行物資采購,顯然不利于其把握價格成本優勢,也不利于企業獲得更多經濟效益。而選擇集中模式進行物資采購能夠很好地占據價格談判的主導地位,擁有更多選擇籌碼,也能夠減少采購人員反復采購同一類物資花費的時間、人力成本,有利于提升采購整體效率。所以企業要重視合理采購方式的選擇,要保障所選采購模式足夠標準化、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并且要求采購工作與倉儲物資管控、業務活動開展等板塊形成動態關聯模式,以便實現良性的采購循環[5]。采購人員應與各業務人員間保持良好溝通交流,真實了解其各類物資使用頻率、使用量;同時,與倉儲管理人員保持密切聯系,知曉各類物資剩余量,并判斷各部門提交的物資采購清單是否合理。在了解實際業務經營流程以及對各類物資的需求緊急程度的基礎上,有利于采購部門做出合適的物資采購規劃,避免企業花費高價采購不太緊急的物資。
3.3 采購后
企業內部采購過程中的價格管理并不局限于其前期信息調研和中期物資采購,還要關注采購后期一段時間內的價格變動情況,即進行合同履行期限內的價格追蹤實時監測,并對其展開相應分析工作,可借助U8C系統實現企業內部價格和供應商的信息集中管控。采購活動結束后開展的物資價格監測工作,一方面能夠為特定合同約定的物資價格提供真實的、動態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后續采購同類物資提供核心參考依據。企業內部應建設采購后的價格監測機制,需要以現有U8C系統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延伸價格監測機制,以此保障監測系統的運行不違背原先已有的系統運行方式,二者實現兼容。隨著數字化技術、智能化系統的廣泛應用,企業內部物資價格監測機制的建設也要實現系統化、平臺化、可視化、模型化等目標,建設一套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價格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的存在能夠為企業未來制定合適的采購價格策略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撐。比如在合同履約期間,如果企業監測到該物資市場價格發生了斷崖式的下跌,相關人員可以把這些信息收集、匯總作為客觀事實依據與供應商談判,使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談價優勢,實現降本增效目標[6]。需要明確的是,為了盡可能使企業方處于有力地位,前期簽訂物資采購合同時要特別標注關于履約期間價格變動的責任分配,并詳細書寫在合同條款中。
4 結束語
在企業內部進行物資采購過程中,價格管理水平直接關系著物資整體采購質量和企業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空間,從長遠角度看,對企業長期性的穩定發展與運營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強化企業內部物資采購過程中的價格管理至關重要。本文詳細探究了企業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并分析了不同環節的采購價格管理事項,提出了一系列可靠的價格改進建議,以期有助于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結合自身發展現狀找到合適的采購價格管理路徑,更好地助力企業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旭. 采購管理過程中價格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 商訊,2022(13):187-190.
[2]孫瑾. 基于企業物資采購價格管理分析[J]. 財經界,2021(31):75-76.
[3]王一帆. 國有企業物資采購價格管理措施研究[J]. 現代商業,2021(11):151-153.
[4]楊祖攀. XX公司采購價格管理創新思路淺析[J]. 財會學習,2020(3):214-215.
[5]鐘磊. 對企業物資采購價格管理的探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19(33):11-12.
[6]趙長英. 物資采購價格管理的創新思考[J]. 現代經濟信息,2019(10):114.
[作者簡介]江鳳仙,女,湖北襄陽人,浙江新宇教育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價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