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韶輝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且語言積累不夠,大部分學生會覺得作文很難寫,無從下筆,如果教師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作文的信心,就會導致作文教學進度緩慢,效率低下,甚至導致整個語文教學的進程受到影響。趣味性教學法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學生可以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文學習中。教師也可在教授學生寫作技巧的基礎上,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一、趣味性教學在作文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在快速提升,且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奇、貪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運用趣味性教學法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簡單,作文課堂枯燥乏味,這樣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同時也影響了作文教學的進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梢越柚嗝襟w手段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讓作文教學更加新穎和多元,讓學生在這種趣味性的教學中逐步產生寫作興趣。
把趣味性教學法引入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引導下寫作。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過于生硬和呆板,不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天性,也沒有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從過去應試教育模式中對學生成績的重視,變為如今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趣味性作文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完善和提升,教師要重視對趣味性教學模式的開發和利用,以改進作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大幅度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
小學生年紀較小,無論是思想還是心智都不是很成熟,并且在思考問題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雖然想象能力比較強,但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就不能將所思所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就算勉強寫了一篇文章,也缺少真情實感。而能否抒發真情實感是評價學生作文好壞的標準,如果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較弱,同時也不具備很強的文字組織能力,就會導致寫出的文章不通順,或是只知道堆砌好詞佳句,只能進行形式化的模仿,不能抒發真情實感。
2.作文內容和生活脫節
學生的閱讀量有限,所以缺乏相應的素材積累,寫作時經常會出現“無話可寫”的問題。為了完成寫作任務,他們只能東拼西湊,或者胡編亂造,選擇的素材和所舉的事例都是想象出來的,和現實生活脫節,甚至會違背生活常識。寫作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生活才是寫作的基礎,如果寫作沒有源自生活,脫離生活實際,就會給人虛假的感覺。而且縱觀學生的作文,這種和生活脫節的虛假作文非常普遍,這個問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3.作文反饋不足
不論是哪個學科,教師的評價都十分重要。通過評價反饋,學生不僅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能養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但是根據當前的作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沒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較為詳細并且全面的評價,如沒有從用詞、造句、表達方式、情感體驗等角度客觀地點評,只寫個優、良、中、差就草草了事,缺乏針對性的簡單點評,對學生改進寫作方法,提升寫作能力沒有什么指導意義,因此也直接影響了教師作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三、優化趣味性教學的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主要指的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教學。小學生年紀較小,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受限,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散思維。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是不同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只會考慮問題的外在因素,思考問題的角度具有片面性,這就要求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幫助學生獲取寫作素材。比如寫有關動物的作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動物的圖片或視頻,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平時不易觀察到的一些細節,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寫作時就有話可說了。而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觀察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會分析事物內在的邏輯性。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扮演各種小動物的過程中,分析體驗小動物的心理變化,進而將思想體驗融入語言文字當中,出色地完成寫作任務。
例如,在寫作指導課上,以“我的植物朋友”為題進行寫作,若想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教師就可以提前收集整理一些植物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課堂上用多媒體將這些植物的圖片或視頻呈現在學生眼前,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對植物有了更加具體直觀的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植物的特點,寫出的內容也會更加真實可感。當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帶領學生到教室外、公園一角等地方,讓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植物等,教師加以引導點撥,相信學生能夠獲取更多具體的、直觀的信息和素材,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寫作任務,作文的內容必然也會更加生動,言之有物。
2.運用游戲教學法
小學生對于新奇事物比較感興趣,貪玩也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教師若能將游戲引入寫作課堂,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更感興趣,還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作文題目。但要注意的是,引入的游戲一定要和作文題目息息相關,不能為游戲而游戲,并且教師要做好準備,有效把控課堂節奏,不能讓學生沉迷于游戲而影響教學效果。
例如,以“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話題寫作,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先分為幾個小組,讓每組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完成事先設計好的小實驗。如設計一個小車下滑的實驗,讓學生通過斜板讓小車從不同的高度下滑,然后記錄小車行動的距離。通過游戲小實驗,學生能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不愁無話可寫了。并且,游戲可以讓原本沉悶、無趣的寫作課堂活躍起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會被激發起來,思維能力也會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進而將這種思維能力運用到實際寫作中,提升作文水平。這樣的作文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寫作,喜歡寫作,作文教學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3.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評價體系的構建。寫作時,很多學生害怕寫,也不愿意寫,因為沒有寫作素材,勉強寫出來的作文質量也比較低,通順的就算好文章了。所以,想要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根本提升,教師要構建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并且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每次寫作完成后,教師要細心閱讀,仔細體會學生作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精心組織語言,圍繞寫作訓練的重點,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閃光點給予充分肯定,如對文章結構、語言、修辭手法的運用等進行評價,并做好標記,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組織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最后由教師統一點評。互相評價的過程也是互相學習和借鑒的過程,通過學習別人文章的優秀之處反思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更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選出一些比較優秀的作文,讓作者上臺朗讀給同學們聽,然后讓同學們點評,點評不僅只肯定作文的優點,也可以之處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能鍛煉學生朗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能充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更容易讓學生愛上寫作。
例如,以“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話題寫作,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之后,讓學生交換習作,進行互相評價。評價前,教師要提出指導性意見,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點評,重點關注哪些內容等,讓學生有的放矢。每篇作文都有其獨到之處,通過仔細研讀其他同學的習作,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到其他同學的寫作技巧,或者受到某種啟發。互評完成后,讓學生回過頭來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自我評價,有了其他作文作參考,有了其他同學的點評,學生對于寫作內容會有全新的認知和感悟。在學生自評之后,教師在仔細閱讀學生習作的基礎上,從整體上進行客觀的評價,最后交由學生修改和完善。通過這種評價模式,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增強交流意識,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本質上的提升。
4.注重讀寫結合
語言的積累對寫作非常重要。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讓學生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大量閱讀才能確保寫作素材的充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寫出優秀作文打好基礎。因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閱讀文本的感染,寫作能力也會在無形中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與所學課文有關的課外讀物,也可以在班級創建圖書角,在里面放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霧都孤兒》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在課下的閱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狐假虎威》一課后,學生可能會對這一類型的寓言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并引導學生課下閱讀《伊索寓言》,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寓言故事,并在學習寓言故事的同時,產生閱讀興趣,從而產生寫作興趣,寫下自己的讀后體會等。此外,閱讀寓言故事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大量的閱讀不但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當然,教師一定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這樣才能發揮閱讀對學生寫作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