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技能人才是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需要持續為經濟發展輸送適應轉型升級的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是培養一線高技能人才的主力軍。本文對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隊伍的現狀、企業訴求等進行調查分析,結合金華市技師學院當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設想,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和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了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關鍵詞:轉型升級;焊接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務院于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需要立足于產業發展現狀,針對當前焊接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策略和途徑,為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一)制造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金華市經濟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工業增加值以21.3%的亮眼成績領跑浙江省。2022年金華市政府要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制造業投資增長15%以上。尤其在產業鏈提升工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和資源要素整合提升工程三個方面發力。其中,以零跑汽車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協同”,通過建設智造工廠、打造產業大腦和優化智造服務來推動制造業升級。同時,通過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加強“三首”產品推廣應用和加強協同創新等途徑,制造業走上快速發展之路。未來制造業將以龍頭企業帶動一批專業化生產企業的方式,培育產業生態,突出產業(產品)的市場優勢。
(二)焊接專業相關產業發展現狀
縱觀金華市制造業現狀,與焊接專業相關的行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汽車整車制造、電動自行車制造、鋼結構制造(包括鍋爐壓力容器、環保裝備、橋梁和廠房結構)以及鋼制門業等。這些行業對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較迫切,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零跑汽車有限公司于2016年簽約落地金華開發區,2018年10月首批S01白車身下線。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年累計交付達43121臺。其中,2021年12月交付達7807臺。2021年的汽車銷量不錯。后續在新能源汽車小鎮規劃打造一個占地5000畝的零跑汽車產業園,與包括浙江欣旺達電子有限公司、浙江今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內的一批國內汽車及零部件領域龍頭企業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鋼結構制造企業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有特殊要求的企業,如浙江金鍋鍋爐有限公司、浙江金氟隆化工裝備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東陽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等;二是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有較高要求的企業,如金華華東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浙江金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浩泰鋼結構有限公司等;三是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要求不高的企業,如鋼制門企業。這些企業盡管沒有新能源汽車那樣的強勁發展勢頭,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仍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而且,因為有較多的手工操作需求,焊接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呈現青黃不接的趨勢,對產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產業轉型升級已經由企業發展的需要轉變成企業生存的需要,社會正在淘汰那些固守傳統思維的企業,而轉型升級最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第一,汽車制造企業經歷波折后,以零跑汽車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生力量發展勢頭強勁,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這類企業以機器人焊接為主,輔以少量手工焊接,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偏重使用和維護自動化焊接工藝裝備。
第二,鋼結構制造企業改進了許多傳統的制造工藝,專業化程度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的比重不斷加大。企業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只需要精通一項至兩項手工操作技能,焊接技術理論知識掌握相關要求不斷提高,如產品整體結構、成形工藝和焊接工藝等。
第三,相較于汽車制造和鋼結構制造,其他行業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數量和技能要求相對較低。例如,鋼制門企業對焊接質量的要求不高,一般的技術工人只要愿意從事焊接工作,師傅稍加指導就能勝任焊接崗位工作。
第四,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未來企業的發展朝專業化方向發展,轉型升級后將形成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也就是說,未來的產業將更加專業化和智能化,企業需要的不再僅是操作熟練的技術工人,而是需要掌握基本的系統理論和進行系統訓練的高技能人才。
經過對金華市相關企業的調查,發現金華市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動學習能力不強
一線焊接專業技能人才雖然在學校學到了一些知識和技能,但在崗位工作時,需要重新適應和學習,方能探索出能夠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操作方法和工藝方法。目前,金華市現有大量焊接技能人才缺乏崗位主動學習能力,遇到技術問題往往尋求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依賴性很強。這不利于企業培養知識面廣和技能精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二)專業基礎知識薄弱
大多數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缺乏與專業崗位密切相關的知識,如機械制圖、機械設計、金屬材料、焊接結構生產、熔化焊接工藝和焊接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校期間學習不夠全面和深入,缺乏與專業崗位相關聯的知識,如焊接設備使用和維護等。
(三)技術創新能力缺乏
由于受成長的環境和工作崗位等方面的限制,考慮到自身經濟利益,絕大多數焊接專業技能人才僅僅關注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工作任務,而不會考慮如何改進或提高與其工作相關的技術創新,缺乏創新思維的培養訓練。從對大部分企業調研的反饋看,焊接專業技能人才不但沒有創新能力,甚至很少具有創新意識,這無法支持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發展。
(四)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結構需要優化
相關調研統計結果顯示,金華市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技能結構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十分不合理。由于現在的年輕人從事焊接行業的意愿大幅降低,加之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不高、工作環境不佳、薪資與工作強度不匹配等,目前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大多數是40歲以上的“70后”和“80后”。此外,除了技工院校畢業的部分人員外,金華市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文化程度較低且很少人掌握高超的焊接技術。
(五)專業化培養途徑單一
目前,金華市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成長途徑相對單一。相對較高水平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主要由學校培養,而企業自主培養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專業技術層面,都與學校培養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存在差距。遺憾的是,學校培養的焊接專業技能人才也存在一些問題,并且后繼乏人。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
在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下,企業對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意愿從事焊接工作即可,也不會竭力培養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技術骨干。但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的生產模式和技術要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職業院校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逐漸與企業發展脫節。當前,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無法獲得最新的專業知識,也難以了解并跟蹤企業的轉型和發展。
傳統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發生變化,學生只是掌握滿足生產崗位技能需求的焊接技術理念、應用理論和技能,而無法對技能以外的領域進行更多思考。這部分人在專業成果、管理能力和成長空間等方面受到限制,引發社會對職業院校培養焊接專業技能人才的負面看法,這將導致無人愿意報考焊接專業,進而影響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因此,必須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讓職業院校真正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以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重構
從適應產業升級的角度出發,現行的焊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注重就讀該專業的人在其所要從事的崗位上的職業能力。在傳統的產業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崗位定位是非常明確的,這種方式確實可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并且通過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然而,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大而全的企業生產模式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未來企業的生產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即趨向于專業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也就是說,未來的高技能人才很少會專注于特定的某一個崗位,而是專注于與產品密切相關的特定領域。如果仍按照明確崗位指向的人才培養方案來培養學生,勢必與企業的崗位需求脫節。
目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這樣的趨勢,那就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用人方面(除了專門聘用的高端人才)不再專注于畢業生的專業和學習成績。企業認為現在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未必對企業有用,企業只需要學生畢業后愿意從事相應的工作,并可以在企業重新學習。
根據企業調研結果分析,有必要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將崗位指向明確的專業分類方式,轉向以產業、行業崗位要求的分類方式。以機械制造為例,可以考慮按機械加工、熱加工(鑄造、鍛造、焊接和熱處理)和機械結構(產品結構、部件與產品的裝配)等方式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采用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設計一套共用的專業基礎課程,以及若干個提升專業技能的課程群,供學生自主選擇,以滿足學生興趣和專業發展需要,并適應不同崗位的理論需求。
可以在機械大類的熱加工專業方向進行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其公共課程包括機械制圖、電工基礎、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原理等,焊接專業課程則重點在金屬熔焊原理和焊接結構。至于實踐課程,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各類焊接方法的基礎操作,并通過企業的參與提升學生的技能。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院校對師資隊伍建設有比較系統的設計,也認識到師資隊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強調建立復合型和“雙師型”教師隊伍。雖然職業院校已采取了相關措施,如每年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但仍然不能滿足企業對教師能力的需求。主要原因是職業院校的管理者目光聚焦在校內,千方百計在校內挖掘資源或提升能力,殊不知僅在校內是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從職業教育理念看,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社會共同參與。可以借鑒國外職業教育先進國家的做法,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認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資源。具體來說,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探索。
一是職業院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需要企業參與,在課程形式上以項目課程為導向,可以是專業課,也可以是實踐技能訓練課。二是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需要行業專家、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全過程參與,將三者共同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師資隊伍建設中。
(三)教材與實訓條件建設
無論是學科還是專業,都有其理論體系。對于高技能人才培養所需的教材來說,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十分重要,特別是專業類別通用的公共課程,更應該保持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以機械制造為例,應具有識圖、金屬材料、電工基礎等公共課程的完整理論框架。這既有利于后續課程的推進,又有利于學生系統思維方式的訓練和培養。而機械加工、熱加工、機械結構這些帶有專業指向的課程,可以采用項目化知識模塊的形式來組織內容,與公共課程知識相銜接。需要強調的是,教材的項目化知識內容應該采用企業真實項目、聯合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學校和企業所具有的實踐訓練條件來編寫。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熟知其所從事領域的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項目化教材遵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規律,有其特色,不但要有實際應用知識,而且要有針對現在廣泛采用的或未來將要發展的工業設備的使用、操作、維護等實際操作知識。
需要強調的是,教材的項目化知識內容應該采用企業真實項目,根據學校和企業所具有的實踐訓練條件來編寫,另外,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充分聽取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建議。
同樣,與教材配套的實踐教學建設不能只局限在校內,而是要充分挖掘行業、企業的資源,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廠中校”。相關部門可以設計廠中校建設方案,使學校、設備供應企業和產品生產企業共同參與,多方聯合培養。其中,設備供應企業分別向學校、產品生產企業提供其模擬教學設備和生產設備,學校用模擬教學設備建設基礎實踐實訓場所,以培養學生的基礎生產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設備供應企業和產品生產企業利用生產設備建設廠中校,由企業師傅指導,培養學生生產實踐上崗前的專業技能。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掌握企業所需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
(四)教學模式創新
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培養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理論及其應用能力,而高技能人才更注重于專業技術的領會和應用。因此,培養高技能人才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有其相應特點。
1.理論與實踐的交互
拋開實際去學習理論知識,學生會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能也不熟練,不能獨立解決復雜問題。而僅僅教授技能,又會讓學生的操作單一、死板,還需要讓學生理解技能的原理。因此,職業院校應該提供讓學生直接參與專業實踐的場所,開展專業實踐與理論教學的交互,從而讓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能力。同時,著力制度改革,充分彰顯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強配套制度改革,激發職業院校和企業的辦學活力。
2.職業院校與企業的交互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職業院校教師教授的理論往往與現實技術的發展不貼合,實踐時也易于與理論脫節。高技能人才所掌握的知識和思維能力用現行方法很難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理論方面不系統,實踐又與理論脫節。當學生學習理論時,沒有實際事物的直觀認知;當學生參與企業實踐時,理論又“斷篇”,難以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學到的東西自然有限,相當一部分學生也會感到挫敗甚至失去興趣。堅持精準導向,通過組織活動、實施項目,推動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促進人才培養信息精準對稱、供需精準對接。因此,職業院校與企業要加強合作。一方面,職業院校可引進企業生產線,在實際生產中進行教學;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借助職業院校的場地、人員和資金支持,進行產品生產,甚至生產技術革新。
3.教師與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的交互
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還需要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交互。就目前焊接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再豐富,實踐水平再高,在畢業之后也沒有辦法與相應的行業接軌,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因此在校期間學到的理論和技能都會打折扣。因此,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以考慮部分課程和實訓在企業進行,部分在職業院校進行;部分課程采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校授課的方式,部分課程變為教師赴企授課。采用這種不斷的交互活動,學生在論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掌握更加扎實的專業技能。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的關鍵節點,對高技能人才的質量問題更應該重視。然而,在當前形勢下,無論是依靠職業院校還是依靠企業,或者是校企合作,都很難解決問題。因此,在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誠然,目前焊接專業崗位工作環境確實還有待改善,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產品專業化制造程度不斷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焊接方法廣泛的推廣應用,許多焊工將逐漸“告別”臟、累、苦的工作環境。由于焊接技術的特殊性,具有高水平的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在企業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更容易受到社會的尊重。
切實解決好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焊接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有序和高效開展,推動區域制造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1]林凱.焊接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方案[J].內燃機與配件,2021(12).
[2]許繼青.技工學院焊接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究[J].汽車博覽,2021(6).
[3]張璐鵬.新時期中職焊接技能人才的培養機制[J].創新科技導報,2019(36).
[4]沈根平.焊接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焊接,2018(9).
[5]梁建超,王仁田,林清輝.職業能力培育視域下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6).
[6]崔陵,劉冰雪,王崗,等.創生與實踐:以浙江省職業院校機械類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
[7]劉勇.校企合作“雙主體”共育地方性技術技能型人才模式運行機制的探索:以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7(35).
[8]馬海燕,姜樂軍,朱震震.新時代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經驗、主要困境與突破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8).
[9]李青山.推動職業院校與民營企業深度融合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24).
[10]許繼青.技工學院焊接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究[J].汽車博覽,2021(6).
(作者:王小兵,金華市技師學院高級實習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