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職能不斷拓展的大環境下,單位固定資產的規模持續擴大,管理難度也在不斷增大。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來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全壽命周期理論作為固定資產方面重要的管理理論,現已被很多行政事業單位應用。但是全壽命周期理論多應用于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在應用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很多單位并不能全面實現科學管理,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科學管理策略。文章就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的科學管理進行研究,闡述固定資產管理和全壽命周期管理等相關理論,指出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提出幾點建議,旨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實現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科學管理,充分發揮單位的職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01
[中圖分類號]F8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2-0004-03
0? ? ?引 言
近年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過緊日子”的要求,開始關注和重視固定資產管理。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具有使用價值高、有一定規模、使用周期長及放置地點分散等特點,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開始積極引入最新的資產管理理論推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盡可能地實現高效購入、使用、盤活、處置固定資產[1]。現階段,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被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應用,隨著理論應用的深度增加,一些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有必要通過深入探究解決策略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質量。
1? ? ?固定資產管理及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相關理論
1.1? ?固定資產管理理論
固定資產管理是基于組織現有的固定資產來開展有效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動,進而實現組織發展目標的過程。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中,固定資產占比較大,開展此項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僅需要有明確的管理目標,而且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內容、流程、制度以及測評也需要與時俱進。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管理目標,具體需要達到安全性、保障性及效益性等3個目標[2]。第一,安全性。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安全性目標是管理的根本。管理工作不僅包括要保障固定資產物理性能安全,還應當對相關人員給予一定保障。第二,保障性。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根據單位實際情況來確定運營規模,要能夠確保固定資產穩定運轉,避免為了一些短期利益而導致一些固定資產被過度利用。第三,效益性。固定資產的效益具體涵蓋效用性和效益率兩點內容,其中效用性是指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和使用狀況是否能夠達到單位效率與質量的要求,效益率則是指固定資產的使用能夠為單位創造多少收益。
1.2? ?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是從資產成本管理理論發展演變而來的,是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精華,具體是指資產設計規劃、采購安裝、運行維護、報廢處理等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在此基礎上以資產為主軸,通過實施資產管理策略,增強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而實現組織發展目標[3]。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認為固定資產管理具有以下5個特點:第一,要能夠從經濟、管理及技術等3個方面來實施固定資產管理;第二,要能夠通過對固定資產實施管理來達到壽命周期費用最優效益;第三,資產管理時限為資產從計劃購入到報廢的整個過程;第四,資產管理技術層面應用可靠性工程和維修性工程;第五,資產管理方式要能夠基于信息反饋進行動態調整,進而實現資產最優經濟性。
從行政事業單位運營發展角度出發,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引入信息技術來對固定資產管理數據進行有效處理,進而實現對資產的全面管理,達到固定資產在全壽命周期中安全、科學、高效運轉的目的。與此同時,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包括管理和服務職能,所以在具體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優質性,通過使用決策、維護決策和更新決策,使得設備在全壽命周期內協調運轉,促使單位職能全面發揮。
2? ? ?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始引入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來開展固定資產管理,但是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時間較短,很多單位都存在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使得固定資產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管理目標缺乏科學性、管理配套規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和內容科學性較差,以及監督評價機制缺失等多個方面,具體不足分析如下。
2.1?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缺乏科學性
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需要同時承擔起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且履職內容也趨于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此類單位的固定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以往動態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難以與單位運營發展相契合,需要單位結合實際情況來設定不同時期、不同責任主體以及不同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但是,有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缺乏科學性,不僅階段性目標設定未與單位發展需求相結合,而且未根據資產壽命周期來細化和分解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僅僅設定一個總體目標。這樣一來,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開展不僅目的性不強,而且具體業務由于缺乏目標指引具有隨意性,無法對固定資產周期管理成果進行有效反饋,難以實現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科學性。
2.2?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配套規章制度不完善
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被引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時間較短,雖然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都依托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來為此項工作開展提供一定支撐,但是對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的理解深度不足,一些單位的配套規章制度存在不完善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未基于資產采購、驗收、使用、處置全壽命周期來對相配套標準進行明確,固定資產質量、規模、數量等關鍵性內容缺失,難以起到指引作用,資產配置超標和違規處置問題普遍存在。第二,還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設置資產管理崗位時存在一定問題,資產管理崗位責任不明確,一崗多人與兼職現象嚴重,出現問題難以追責到具體人員,無法從客觀角度出發激發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科學管理的實現。
2.3?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內容科學性較差
現階段,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及時實現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和內容的優化。從流程角度來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制定了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但是對于現有流程是否能夠與每一類資產管理需求相適應的考慮不足,無法實現“量體裁衣”管理,進而導致一些并不需要走復雜程序的資產卻要走特定程序進行購入、使用、處置。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流程中的具體時間點,不利于固定資產管理高效性的實現。從內容角度來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全面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內容具體化,也未明確各類業務和項目開展所需要的固定資產。還有的單位雖然能夠針對各類業務和項目來明確所需要的固定資產,但是并未對固定資產配置的合理性進行深入分析,無法深入了解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內容是否與單位發展目標相適應,這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科學管理的實現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2.4?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監督評價機制缺失
有效的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監督評價對于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及時構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監督評價機制,具體可以從監督和評價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監督角度來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現階段所采用的監督方式主要還是定期監督、局部監督以及抽樣監督,并未充分引入現代技術來實現動態監督、全面監督以及線上監督,難以通過及時獲取、處理以及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固定資產實際情況。從評價角度來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評價體系缺乏全面性,評價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實現內容全覆蓋,且評價指標設定過于生硬,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評價指標維度,使得評價結果沒有與實際情況相契合,難以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參考。
3? ? ?建 議
3.1? ?科學設定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單位領導層應當率先學習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并了解和掌握該理論引入的重要性,為后續具體工作安排夯實理論基礎。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成立和優化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組,科學設定組織結構,使得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開展更具專業性[5]。同時,還應當對單位各個層級、部門以及具體人員在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開展和配合上嚴格要求和督促,對相關部門科室和具體人員的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進行強化,為具體工作開展提供一定保障。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立足固定資產不同階段、不同項目,分類設定資產管理階段性目標,并在總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目標的分解和細化,使得資產管理環節工作開展更具目的性,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開展指明大方向[6]。
3.2? ?優化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配套規章制度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在深入探究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核心之后,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對各類固定資產相應的采購標準、驗收標準、使用標準以及處置標準進行明確,不僅要體現出固定資產質量、數量等內容要求,還應當體現出規模、時限等內容要求,盡可能地避免資產超標配置和資產違規處置問題發生[7]。其次,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科學、合理設定固定資產管理相關崗位權責,落實責任,出現問題要能夠追責到具體人員,從客觀角度出發提升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科學。
3.3? ?優化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和內容
從流程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基于現有的資產管理流程,結合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內容和單位固定資產類型來優化管理流程,盡可能地完善和簡化程序鏈,尤其是對于一些并不需要走復雜程序的資產,要設定快速處理流程,進而促進固定資產購入、使用、處置效率的提升[8]。與此同時,單位還應當明確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各項業務環節的時間點,從流程設定層面推動各項具體業務效率的提升;從內容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基于單位業務和項目對所需的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并對固定資產配置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不僅可以通過內部討論來分析,還可以邀請專家應用量化評價方法進行科學分析、反饋意見并進行優化,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科學管理的實現提供一定保障[9]。
3.4?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監督評價機制
從監督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引入信息技術來實現固定資產定期與不定期、全面與局部、線上與線下的全面監督,以便系統、全面、及時地獲取、處理以及分析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情況,并進行固定資產信息結果反饋[10]。從評價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結合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構建固定資產評價體系,不僅要盡可能地擴大評價范圍、實現內容全覆蓋,而且評價指標設定要結合當前單位固定資產實際需求,實現多維度評定,使得評價結果盡可能地與實際情況相契合,以便單位領導層全面了解和掌握資產實際情況,進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科學管理的實現提供一定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書云.新經濟背景下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路徑研究[J].財會學習,2020(31):82-83.
[2]姜海燕.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2):7-8.
[3]管芝云.多院區一體化視角下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2(1):84-86.
[4]趙晴,李慧.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考核評價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139-143.
[5]龍丹.新時期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優化方法研究[J].當代會計,2020(3):112-113.
[6]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Z].2019.
[7]何澤英.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分析[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1):64-65.
[8]舒晴.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探討[J]. 全國流通經濟,2018(2):78-79.
[9]韋曉晴,袁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事業單位專用設備標準化管理[J].財務與會計,2019(17):60-62.
[10]王燕.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經營型事業單位中的應用策略[J].投資與創業,2023(4):158-161.
[收稿日期]2023-07-02
[作者簡介]黃芳(1987— ),女,湖南株洲人,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