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圓善
湖南省宜章縣湘南紅軍學校副校長,曾擔任湖南省宜章縣思源實驗學校的首任校長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后的首任黨支部書記,自2005年秋季以來多次在宜章縣中小學校長公開競聘中嶄露頭角,隨后連續擔任湖南省宜章縣多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主要負責人職務達15年之久。2020年,成為湖南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中的一名思品學科援疆教師,同時掛職新疆托克遜縣第一中學副校長(援疆)。
黃圓善的教育生涯是從鄉村開始的,農村家庭出身的他比誰都懂得教育對于山區孩子的意義。“用心教好書,為家鄉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成為他在三尺講臺辛勤耕耘的最大動力。在農村學校從事一線教學,他一待就是15年。
2005年8月,通過公開競聘,黃圓善成為宜章縣笆籬鄉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帶著滿腔熱情赴任時,學校的現狀讓黃圓善心驚——學校只有陳舊的磚瓦房,教學設施匱乏,因辦學條件差,教師隊伍人心渙散,屬宜章縣教育系統排名靠后的薄弱學校。
他迅速摸清了學校的狀況,并把破局關鍵放在了盡快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上。他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在宜章縣教育局的支持下,投入45萬元新建了學生食堂;又向上級部門爭取教師公租房項目,建設了教工宿舍。得知笆籬鄉在外發展的社會賢達劉紅兵十分重視和關心家鄉教育,黃圓善便主動與劉紅兵取得聯系,并積極就家鄉的教育發展與其溝通交流。劉紅兵被他的執著打動,帶頭并牽線港澳商人共同捐贈了愛心基金10萬元和價值數萬元的電腦及辦公設備等物資,次年又聯系澳門商人陳是迅為學校捐資40萬元籌建了學生宿舍。七年間,笆籬鄉中心小學面貌煥然一新。黃圓善成為鄉村教育的“點燈人”,他用夢想帶動夢想,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將鄉村孩子走向精彩世界的大道打造得更平坦、更寬廣。
2014年4月28日,對黃圓善來說,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經過層層競選,他被宜章縣教育局聘任為宜章縣思源實驗學校的首任校長,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走馬上任。但迎接他的,卻是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偌大的學校矗立在那,水、路、電卻遲遲沒能暢通。離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黃圓善內心十分焦急,終日奔波在各個部門之間,常常連飯也顧不上吃。8月30日,學校如期順利開學,看著思源第一批學子步入校園,黃圓善的臉上,第一次綻開了舒心的笑容。經過一年的磨合,一年的艱苦創業,思源實驗學校以驕人的姿態接收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與好評。
2020年9月,黃圓善在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三歲幼女的情況下,主動報名參加援疆,成為湖南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中的一名思想品德學科援疆教師,同時掛職新疆托克遜縣第一中學副校長,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援疆之旅。
在新疆,他將自己在學校領導崗位多年沉淀的經驗用于援疆工作中,全面參與托克遜一中的管理、教育教學和教研教改工作,通過“青藍工程”、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公開示范課、專題講座、課題研究等形式開展傳幫帶活動,扎實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工作。
2022年9月13日,結束援疆的黃圓善被組織安排到宜章縣湘南紅軍學校擔任副校長,分管學校黨建、后勤等工作,他迅速進入狀態。在學校黨建工作中,他組織黨課教育,特邀講解員講述紅色故事,舉辦紅色文化、紅色基因傳承與踐行專題報告會等方式,強化黨員教師的理論學習,激發黨員的擔當、奉獻精神。他注重傳承與激活紅色基因,把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與學校正在進行的立德樹人的辦學實踐、教育教學改革和事業發展相結合,讓宜章厚重的紅色歷史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煥發出新的活力,進而為學校事業發展助力。
回望黃圓善的教育之路,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之燈。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未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