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鐵路運輸因其成本效益高、運輸能力強、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成為農業運輸的重要方式。探討鐵路運輸在農業物流中的作用,分析鐵路運輸對提高農業物流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性,并提出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農業物資鐵路運輸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物流; 鐵路運輸; 農產品; 生產資料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24)06-0117-02
在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與農業生產資料的流通范圍越來越廣,對運輸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農產品供應主體數量多、規模小,各地氣候、土壤、降水等也有極大差異,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了農產品生產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產品生產點多面廣,消費也很分散,其運輸和裝卸要比多數工業品復雜得多。農業生產季節性強,導致農用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都具有時效性強及不均衡的特點。因此,選用與之相適應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尤為重要。鐵路運輸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連接農產品生產地和消費地的重要橋梁。
1農業物流的概念
農業物流是指以農業生產為核心而發生的一系列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和與之有關的技術、組織、管理活動,包含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兩個物流流體對象。農業物流由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采購、生產、流通加工、包裝、運輸、儲存、裝卸、配送、分銷、信息溝通等一系列運作環節組成[1]。農業生產資料是指農、林、牧、副、漁所需的生產資料的總稱,是進行農業生產的物質要素,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飼料、農機具、深加工設備及運輸、儲藏設備等。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畜牧產品、水產品等[2]。
2鐵路運輸在農業物流中的作用
鐵路運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的轉變,列車的速度和載重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工業革命后,鐵路運輸因其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環境友好等特性,逐漸成為農業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鐵路運輸能夠將大量農產品快速、高效地從產地運往消費地,促進了農業的商品化和市場化。同時,鐵路也為農業生產資料的運輸提供了便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現代化趨勢。
鐵路運輸網絡覆蓋面大,不僅在大城市縱橫交錯,也能深入到偏遠的農業產區,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便利;不僅能穩定連接分散的農業生產點和廣泛的消費市場,還能適應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滿足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需求。在長距離和大批量運輸中,鐵路運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對于保障農產品的新鮮度和質量至關重要。
鐵路運輸技術的進步顯著提升了農業運輸效率,如高速列車和自動化裝卸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運輸時間和損耗,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鐵路運輸的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提高了運輸調度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優勢對于農業運輸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3]。
2.1農產品鐵路運輸
蔬菜、水果等易腐壞的生鮮農產品是鐵路運輸的重要對象,如大量新鮮草莓從山東種植基地通過鐵路冷藏集裝箱運輸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場中。這些冷藏集裝箱能夠精確控制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有利于延長農產品保鮮期,保證其品質。
小麥、玉米、稻谷等主要糧食作物使用鐵路運輸較為普遍,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中國跨省糧食物流運輸方式中主要以鐵路和水運為主,其中鐵路占比50%、水路占比40%、公路占比10%。在收獲季節,大量糧食從東北等糧食主產區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各地的糧食儲備庫和加工企業,一列貨運列車可以運輸數千噸糧食,運輸效率高,能有效降低運輸成本。
肉類、奶類等畜產品也依賴鐵路運輸,如內蒙古的羊肉通過鐵路運輸到沿海城市的肉類加工廠中。在運輸過程中采用冷鏈運輸技術,以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2.2農業生產資料鐵路運輸
化肥和農藥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物資。鐵路運輸可以將大量的化肥和農藥從生產廠家運往農村的農資銷售點。我國大型化肥生產企業集中在某些特定區域,通過鐵路將產品運往全國各地的農業產區,以滿足農民的生產需求。
對于大型農機具,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鐵路運輸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這些農機具一般體積較大、重量較重,鐵路運輸可以提供足夠的運力和合適的裝載空間。一些進口高端農機具大多是通過鐵路運輸從港口運往內陸的農機銷售和服務中心。
3鐵路運輸在農業物流應用中的優勢
3.1運量大與季節性運輸
能夠一次性運輸大量的農產品或農業生產資料,這對于農產品的季節性集中運輸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批量運輸非常有利。在農產品豐收季節,鐵路可以調配大量的貨運列車,將堆積如山的農產品及時運出產區。
3.2 長距離運輸成本低
在長距離運輸時,鐵路運輸的單位成本相對更低,尤其對價格相對較低的農產品和農資,成本控制至關重要。以糧食運輸為例,鐵路運輸的成本相較于公路運輸優勢明顯,因此鐵路運輸成為糧食產區和銷區之間的重要紐帶。
3.3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小
相比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在惡劣天氣(如暴雨、暴雪等)條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運輸能力。這對于保證農產品按時運輸和農業生產資料及時供應非常重要。在冬季,北方公路可能因大雪封路,而鐵路仍能正常運行,這確保了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穩定運輸。
3.4運輸環境安全穩定
鐵路運輸有固定的軌道和嚴格的運輸組織,能夠提供較為穩定的運輸環境,對于一些易損的農產品和農業機械,這種安全穩定的運輸方式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壞風險,如在運輸大型聯合收割機時,在運輸過程中不會發生顛簸,可以避免機器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碰撞損壞。
4農業物資鐵路運輸的發展趨勢
4.1高速鐵路技術
高速鐵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農產品運輸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高速鐵路的高速度和高效率能夠顯著減短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運輸時間,這對于保鮮要求高的農產品尤為重要。高速鐵路可以用于快速運輸生鮮農產品,如海鮮、蔬菜和水果,能夠保持其新鮮程度。此外,高速鐵路網絡的擴展可以連接更多的農業產區和消費市場,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
4.2多式聯運
多式聯運是指將不同的運輸方式(如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結合起來,以實現貨物從起點到終點的無縫運輸。在農業物資運輸中,多式聯運可以提供更加靈活和高效的物流解決方案,特別是在長距離和大批量的運輸中優勢更為顯著。農產品可以先通過鐵路運輸到港口,然后通過海運到達更遠的市場,最后通過公路運輸到目的地。
4.3智能化和自動化
通過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以實現對鐵路運輸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優化。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可以優化列車的運行計劃,減少延誤和空駛,提高運輸效率。自動化裝卸技術可以減少人為錯誤,提高裝卸速度,減輕勞動強度。智能化的冷鏈管理系統可以實時調控溫度和濕度,延長保鮮期,保證產品質量。
5結語
鐵路運輸在農業物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不僅運輸效率高、成本低,還能最大限度保障貨物質量和安全,對農業的現代化和市場化起到了推動作用。鐵路運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應對惡劣天氣和季節性運輸需求,對于保障全球食品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管理,可以使鐵路運輸進一步節本增效。隨著科技進步和政策支持,未來鐵路運輸技術將更加綠色、智能和高效,從而為農業物資運輸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