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迅速發展,企業財務信息管理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會計信息化,作為會計與信息技術深度結合的一種會計工作模式,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加強競爭力的重要工具。雖然近年來中國會計信息化在大、中型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應當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為社會輸送既懂會計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對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策略進行探討,給出具體培養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0? ? ?引 言
會計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傳輸、存儲和利用,實現會計業務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過程。會計信息化人才是指具備會計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復合型人才,能夠適應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服務人才。為了推進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提供了指導和支持。《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通知》(財會〔2021〕27號)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目標與任務。
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是會計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適應數字經濟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1]。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發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全面開啟,會計工作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會計核算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會計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會計工作需要從核算型向管理型、分析型和咨詢型轉變,會計人才需要從單一型向復合型、創新型轉變。因此,培養適應新時代新技術環境下的數字化會計人才,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會計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1? ? ?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意義
1.1? ?適應經濟發展需求
適應企業高效管理和決策的需求。在數字化時代,企業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復雜多變、客戶需求多樣化等挑戰,需要利用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優化和創新,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2]。會計信息化人才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傳輸、存儲和利用,實現會計業務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為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全面和有價值的會計信息。
適應社會監管和公眾利益的需求。當下,社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有更高的關注度,要求企業必須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和公共責任,提高財務透明度和信用度。會計信息化人才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有效的監控、審計和披露,實現會計監管自動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提高會計監管效果和水平,為社會監管和公眾利益提供可靠、公正、及時和有效的保障。
1.2? ?提高會計工作效率
會計工作的核心在于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復雜化,傳統的手工會計處理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工作需求。而會計信息化則可以大大提高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通過自動化工具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會計信息化能夠實現對大量數據的快速整理、準確核算,從而減少人為錯誤,提高工作效率。而這種提高不僅僅是數量上的,更是質量上的。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信息化人才會將這種高效、精確的工作方法應用于企業會計工作中,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效益。這也意味著,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將更加傾向于那些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1.3? ?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傳統的會計教育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在會計信息化教育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知識,還要求他們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無疑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會計信息化也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些都是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高職院校的會計信息化教育無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培養平臺。
2? ? ?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策略
2.1? ?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化操作環境
在當下快速變革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如何有效地培養滿足這種需求的人才成為了迫切的議題。與企業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會計信息化操作環境,顯然是培養這種人才的關鍵策略之一[3]。
首先,真實的操作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是重視實踐,與企業的合作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平臺。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了解其構架、功能和運行機制,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核心技能。其次,與企業的合作還能幫助學生培養真實工作中所需的職業素養。在真實的操作環境中,學生不僅要完成會計信息處理的任務,還需要與企業的其他部門進行溝通與協調,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4]。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此外,與企業的合作還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了解市場需求的窗口。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高職院校可以直接了解到市場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真實需求,從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要[5]。
但是,與企業的合作也面臨一些挑戰。如何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如何設計有效的合作模式,如何確保學生在真實操作環境中的安全等,都是高職院校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高職院校可以借鑒其他成功案例,或者與有經驗的企業或機構進行合作,確保合作的效果和學生的利益[6]。
2.2? ?更新會計教學內容,保證會計教學與工作需求一致
在一個日益信息化的時代,會計不僅僅是數字和財務數據的處理,而是涉及復雜的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了滿足這個變革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對會計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優化。
教學內容的更新應該從對現代企業會計工作需求的深入了解開始。與傳統的會計工作不同,現代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不僅是會計基礎知識,還要熟悉相關的信息技術,如會計軟件的操作、財務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等。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了解他們對會計人才的真實需求,從而確保教學內容與工作需求一致[7]。同時,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高職院校還應該引入更多的實踐教學。比如,可以設置模擬的會計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進行實際操作,或者組織學生參觀現代企業,了解其會計工作流程。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還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現代會計工作的真實情況。
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高職院校還應該注意到教學方法的革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應該嘗試引入更多的互動式、情境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學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為了確保學生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高職院校應該設計出更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比如,可以設置實際操作的考試題目,檢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或者邀請企業的代表參與評價,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有會計信息化經驗的教師
在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師資的專業素養與實踐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高職院校需要對師資隊伍進行系統的建設和優化,確保教師具備將現代會計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綜合能力。
教師是知識與技能傳遞的主體,他們的教育背景、實踐經驗和教育理念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在會計信息化領域,除了傳統的會計知識,教師還需要具備相關的信息技術能力,如會計軟件的操作、數據分析方法等。因此,高職院校在招聘新的教師時,應該優先考慮那些既有會計背景,又有信息技術經驗的候選人[8]。但僅僅引進有經驗的教師是不夠的,高職院校還需要為現有的教師提供持續的培訓和學習機會。這樣的培訓應該涵蓋會計的最新發展、信息技術的新應用等,幫助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可以鼓勵教師參與實際的企業項目,累積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
此外,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如研討會、工作坊等,鼓勵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或者與其他高校、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工作環境。高職院校應該為教師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如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豐富的教學材料、完善的研究條件等,確保教師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可以為教師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2.4? ?注重跨學科的交叉,培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都有深入的融合,其中,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更是日益顯現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出能夠適應這一趨勢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高職院校需要在教學中注重跨學科的交叉。
跨學科的交叉意味著將會計知識與其他領域,如信息技術、管理學、統計學等,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學習體驗。這種交叉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會計知識[9]。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可以在課程設置上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可以開設一些融合會計與信息技術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會計的同時,也能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這樣的課程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除了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也是實現跨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手段。高職院校可以采用情境式、項目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的項目中體驗到會計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會計知識,還能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與企業、研究機構等外部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在這種合作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真實的會計工作中,體驗到會計與其他領域的結合,從而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與實踐的能力。
另外,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跨學科的知識,高職院校還需要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可以設置一些涉及會計與其他學科結合的考試題目,檢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或者設計出更為實際、貼近工作需求的評價標準,確保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3? ? ?結束語
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洪流中,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重任。通過對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策略的深入探討,我們認識到,無論是從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提高會計工作效率,還是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角度看,培養高水平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都是當務之急。為此,高職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與企業合作、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注重跨學科的交叉。這些策略不僅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為真正的會計信息化人才。最后,希望高職院校能夠深入理解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為我國的會計信息化事業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宋存鳳,陳文先.大數據環境下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24):61-63.
[2]陳俊瑜.基于“大智移云”雙用式高職會計云構建應用研
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1,23(4):65-68.
[3]俞艷紅.財務機器人時代對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專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5):66-67.
[4]胡明琦,張祖荻.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辦公自動化,2021,26(12):40-41.
[5]倪銀珠.“大智移云”新技術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76-80.
[6]韓琳靜,楊曉玲.“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0):288-289.
[7]范秀旺.智能時代下構建高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議[J].今日財富,2018(14):183.
[8]白翠萍.高職創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J].科技經濟市場,2015(2):253.
[9]張娜.企業參與高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基于ERP環境下的研究[J].北方經貿,2014(10):258-259.
[收稿日期]2023-08-26
[基金項目]2022年度忻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基金項目“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系統應用課程改革創新研究”(202205)。
[作者簡介]劉鵬(1987— ),男,山西寧武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與會計、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