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利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幼兒身體素質的發展。主要運用文獻法、問卷法和訪談法對M市幼兒園體育課程現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由于課程目標定位不準確、缺乏專業指導、課程方法缺乏靈活性、課程建設主體單一、課程評價較主觀化、體育師資隊伍缺乏專業性等問題。在分析了當前我國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現存困境的基礎上,從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發揮家長和社區的作用、更新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優化幼兒園管理方式、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評估和反饋等方面提出了教育策略。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是指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目的,對幼兒實施體育教育活動。隨著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幼兒園體育教育不斷走向深入,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普遍面臨著課程內容碎片化、缺乏科學性、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主導地位過重等問題。通過對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現狀進行調研,了解當前幼兒園體育教育在組織形式、實施方法和課程內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完善和改革幼兒園體育教育提供依據和參考,同時為我國幼兒體育教育事業提供一些借鑒。
1 研究設計
以M市區縣幼兒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5所幼兒園為調研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有效回收率為93%。另外,根據研究需要,對M市部分幼兒園教師進行訪談。
2 M市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實施現狀與分析
通過對幼兒園進行調查,發現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開設情況都有較大地改善,當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的現狀分析如下。
2.1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整體狀況
通過調查,如表所示,有91.2%的幼兒園開設體育相關課程,有8.8%的幼兒園每天只有游戲環節,沒有開展以幼兒發展基本能力為基礎的體育課程。在開設了體育課程的幼兒園有66.7%的幼兒園是每周2節課,有29.4%的幼兒園是每周3節課,每節課在21~30分鐘的占73.5%。小班的課程時間較長,而中大班的幼兒時間較少。每年都會進行體質測試的幼兒園占比為83.3%,每個幼兒園都會測試的指標一般是身高、體重,這是衡量幼兒身體發育情況的重要指標。
2.2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現狀與分析
根據調查,如圖1所示,幼兒園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組織體育活動時一般會考慮到教學計劃的制定。小班按照教學計劃組織體育活動的占比為91.18%,中班占比為83.33%,大班占比為74.51%。結果表明,年齡與按照計劃組織體育活動成正比,年齡越大,越容易按照教學計劃組織體育活動,相反,年齡越小,按照教學計劃組織體育活動的難度就越大。
2.3 不同教齡幼兒園教師對撰寫教案的態度情況
幼兒園體育教師對撰寫教案的態度各有差異。根據調查,如圖2所示,非常需要寫教案的幼兒園教師教齡為11年以上,84.31%的絕大多數人認為需要寫教案,進行精心備課。其次是6~10年教齡的幼兒園教師比例為78.43%,最低比例的是5年以下的教師,其比例為63.73%,這表明,雖然教齡越高,對體育課程越熟悉,但堅持撰寫教案的意愿也強,她們的教學經驗越豐富,在以后組織幼兒進行體育活動時就越得心應手。
2.4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實施內容情況
根據調查,如圖3所示,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實施內容占比前四由高到低依次為:幼兒基本動作練習、幼兒基本體操練習、幼兒球類練習、幼兒體育游戲。這說明,大多幼兒園主要以基本動作練習為主,比如走、跑、跳、攀爬等。體育游戲的比例也較高,說明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教學形式。幼兒球類練習占比86.27%,這說明球類練習頻率較高。這可能是國家政策對幼兒足球、幼兒籃球等球類項目的支持,較多幼兒園將這類球類項目作為體育項目發展。除此之外,幼兒形體與舞蹈占比較低,可能是這類體育內容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對于幼兒來講難度較大,因此在幼兒園體育課程實施中開展不多。
2.5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情況
根據調查,如圖4所示,講解法占比為93.14%,這說明幼兒園在幼兒體育課程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講解法;其次是游戲法占比89.22%,游戲是幼兒期重要的教學形式;示范法比例為84.31%,通過幼兒園教師的動作示范,能使幼兒更快更好地掌握新學習的體育教學內容;情境教學法占比只有39.22%。由于幼兒的年齡與認知特點決定了體育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融入情景,這樣才更有利于幼兒掌握體育教學活動。
3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實施存在的困境
3.1 課程設置過于理想化,課程目標定位不準確
當前幼兒園體育課程設置過于理想化,存在著部分教師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忽視了幼兒年齡階段特征,盲目地將體育游戲作為幼兒園常規的教學內容,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安全保障不到位。部分教師在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關注不夠,忽視了幼兒體能鍛煉的重要性,導致幼兒身體素質下降。
3.2 缺乏專業指導,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一方面,在課程內容上缺乏專業指導。幼兒園體育教育內容多以體育游戲為主,只注重基本的體能訓練,課程內容碎片化,缺乏系統性。當前幼兒園體育課程內容大多來源于教師的日常教學和幼兒的日常活動,內容主要包括早操、游戲活動以及體能訓練等方面。同時,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過多重視幼兒基本動作的訓練,忽視了對幼兒運動能力、空間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由于幼兒園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片面,導致幼兒對運動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出現一些消極行為。另一方面,國家政策支持不足,課程內容不科學。幼兒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不科學,直接影響了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盡管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幼兒體育教育,但由于政策支持不足,導致幼兒園體育教學內容缺乏科學的指導。
3.3 課程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和靈活性
很多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以傳統的講解法教學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學方法應具有科學性。由于幼兒園體育教學的對象為幼兒,他們的感知覺能力迅速發展,每個階段都呈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征,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學。例如,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班幼兒多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他們認識事物需要通過直接感知或行動才能學習某種技能,因此,針對該特點小班幼兒體育教學時應采用直接感知為主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教學方法還應具有靈活性。教師應根據幼兒體育活動的狀態和表現及時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根據調查和訪談發現,M市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主要為講解法、示范法和游戲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能靈活地進行調整,他們一般采用一種教學方法進行體育活動實施,當出現幼兒注意力分散時,不是調整教學方法,而更多的是提高音量來引起幼兒注意,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3.4 課程建設主體單一,課程建設意識淡薄
由于幼兒園體育教師沒有形成專業的課程建設意識,因此我國當前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建設主要是由幼兒園體育教師完成。一方面,我國幼兒園體育教師是在社會大環境下由中小學體育教師轉崗而來的,他們對幼兒身體素質發展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了解不夠深入;另一方面,我國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建設主體單一,主要是由教師個人完成。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主要是參照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已有的經驗,缺乏專業的課程建設意識。因此,導致我國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建設主體單一,不能充分發揮專業指導作用。
3.5 課程評價主觀化,評價體系不完善
評價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對幼兒體育課程的實施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為改進課程提供依據。但是目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課程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致使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也使得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一方面,在我國現有的評價體系中,側重于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情況進行考核,忽視了對幼兒身體形態、動作技能、身體機能等多方面素質的全面衡量;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全國統一的幼兒園體育教材,因此大多數幼兒園實行的體育教材是自主研發編制的,評價主要從體育課程教材建設、課程目標、課程實施等方面進行評價,缺乏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
3.6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師資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專業性是保障幼兒園體育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根據調查發現幼兒園師資力量中,與體育專業相關的幼兒園體育教師很少,大多數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專業是學前教育。同時,根據訪談發現,由于受體育專業素養局限,在課程設置上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幼兒園體育教師難以進行體育特色課程。因此,幼兒園體育師資力量薄弱,不能完全滿足幼兒園體育活動教學需要。
4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提升應對策略
4.1 政府要做好政策資金支持,提升幼兒園體育教師專業素養
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第一,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優秀體育專業人才融入幼兒園教育行業中,進一步提高幼兒園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性。第二,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幼兒園體育課程的資金投入,例如擴充幼兒園體育設施設備,滿足幼兒園開設體育教育課程的需求。第三,加大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力度,例如政府可以聯合當地高等學校,加大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力度,尤其是專業技能培訓,共同培育幼兒園體育師資,提升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持續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
4.2 發揮家長和社區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園社溝通渠道
在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實施中,“家—園—社”協同共建幼兒體育教育課程。一方面,加強家園合作。通過發揮家長的專業特長,邀請家長參與幼兒體育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從專業角度為幼兒提供體育指導和幫助。幼兒園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體育活動和家長參與的體育課程,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體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并與他們共同探討如何在家庭中繼續培養幼兒的運動能力。另一方面,發揮社區優勢。通過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力量,邀請社會組織或志愿者參與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家—園—社”協同共建幼兒體育教育課程過程中,幼兒園、家長和社區等共同參與,讓“家—園—社”協同共建成為一種常態。
4.3 更新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科學把握體育教育目標
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往往會把課程改革僅僅看成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變化,而忽視了對教育理念的更新。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活動實施中,必須堅持以幼兒為本,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并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要求,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其次,幼兒園體育課程是開放的,不能把教學內容限定在某一特定領域中。最后,只有堅持“開放多元”的課程理念,才能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4 優化幼兒園管理方式,給予體育教師更多自主權
幼兒園課程管理模式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調查,多數幼兒園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園長為負責人,下設各部門進行各項事務管理,在課程教學中應給予幼兒園體育教師更多的自主權。第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教師教學興趣,讓幼兒園體育教師自主設計體育教學內容,自主安排上課形式,促進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第二,允許教師可以增加體育課程的多樣性。在幼兒園體育課程中引入不同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游泳等,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此外,通過引入一些創新的體育游戲和活動,如跳繩比賽、接力賽等,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使幼兒更加樂于參與。第三,鼓勵教師自主選擇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體育課程中,教師應該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如示范、引導和激勵等,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
4.5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確定體育教學設計
由于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知識經驗較少,對體育活動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因此,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應該由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進行設計和組織。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幼兒園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認識不深,在幼兒園體育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忽視幼兒個體差異而機械地執行教學要求的偏差。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需要,來確定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充分利用戶外場地、器材資源,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戶外體育活動,鼓勵幼兒自由、自主選擇和探索,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4.6 注重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的評估和反饋
通過定期對幼兒的體育表現進行評估,不但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糾正,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愛。另外,根據評估結果,可以加強體育教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幼兒園體育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幼兒的體能,還可以與其他領域相結合,如語言、音樂等。通過在體育課程中引入一些與其他領域相關的活動,如音樂運動游戲、語言表達訓練等,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本文系成都大學全國幼兒體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動商理念視域下‘家—園—社協同共建的幼兒體育教育課程體系探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YETY2021C08。
(作者單位:四川省眉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