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6.053
[摘 要]全面預算主要是通過戰略目標整合、成本管控等工作,合理分配企業內部資源,科學開展預算活動,從而滿足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將此項工作與績效評價融合,能夠獲得以評促改的效果,使制造業企業更加深入地了解全面預算情況,進行部門預算績效的科學評估,促進企業規范運營。本文簡要分析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關系,闡述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的重要性,最后針對制造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讕價融合困境提出相應的實現路徑。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促進制造業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績效評價;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全面預算同績效評價關系較為密切,績效評價屬于預算管理較為關鍵的評價標準,可將績效評價視為全面預算的執行主體,預算編制與績效評價在內容上應存在較強的聯系。立足管理角度,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相互獨立,前者更注重業績考核,后者考核對象為團隊或個人,兩項工作的良好結合,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水平。制造業企業發展環節,需要重點探究兩項工作的融合發展策略,從而夯實自身發展基礎。
1 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關系
制造業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均屬于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兩者的主要目標均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主要存在以下關系:第一,全面預算考核屬于績效評價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中,全面預算考核屬于較為關鍵的工作環節,此項工作的重點是對預算目標達成情況加以考核,而這部分內容也屬于制造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內容。第二,全面預算的一個功能就是績效評價。制造業企業完成預算編制工作后,能夠明確各部門預算責任,確保各部門人員能夠以此開展實際工作,通過績效評價的方式對人員預算目標達成情況進行了解。通過以上內容可知,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存在密切的聯系,具有較強的協同性,且相互促進。若制造業企業只關注全面預算,而忽視績效評價,不僅會影響預算的良好執行,還會影響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最終效果。如果制造業企業只關注績效評價,而忽視全面預算工作,就會影響績效評價開展質量,導致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因此,制造業企業需要充分融合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從整體上提升自身發展水平。
2 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的重要性
制造業企業有機融合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在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良好融合的情況下,制造業企業能夠通過預算編制和執行,向所有部門及崗位人員細化分解戰略目標,使全體員工參與實際工作,使制造業企業提升風險抵御能力,擁有更強的競爭實力,在市場中占有更多的份額,有效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第二,提升企業內控水平。現階段,制造業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需要確保管理會計具有較強的預見性及前瞻性,支持企業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融合發展,能夠向各部門人員分解財務管理工作,通過預算執行與績效評價的精細化實施,有效降低各項活動的風險發生概率,促進制造業企業內控水平不斷提升。第三,提升企業預算執行能力。制造業企業發展會受到財務管理工作的直接影響,而通過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融合發展,能夠在績效評價約束及激勵作用良好發揮的情況下,使企業年初編制的預算得到良好落實,貫穿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梢?,兩項工作的融合發展,能夠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其預算執行能力。
3 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困境
3.1 管理要點不清晰
當前,一些制造業企業的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相互脫節,相關管理人員通常認為預算執行及目標完成后,就標志著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結束,從而使績效評價結果未能得到合理使用,未能科學分析預算管理問題,無法充分體而影響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全面融合。
3.2 目標不明確
制造業企業在開展工作前,應制定明確、科學的工作目標,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但一些制造業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工作時,并未形成明確的發展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制造業企業的健康發展,未能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因為工作目標不明確,所以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缺乏信心,存在消極的工作態度,無法獲得良好的工作成效。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引領,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數據存在偏差,未能發揮出數據的實際作用,影響企業健康發展。
3.3 系統性不足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需要長期堅持,屬于一項系統工程。由于全面預算可以對制造業企業未來進行預測,對過去進行全面分析,并實現對當前情況的有效控制,因此與之相匹配的績效評價應具有良好的系統性。但就當前一些制造業企業而言,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不具備良好的系統性,仍面臨前瞻性不足的問題,未能在全面預算動態管理中發揮出實際作用,無法實現良好的全面預算績效評價效果,對企業發展產生較大阻礙。
3.4 監督管理缺乏有效性
監督管理工作在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中具有重要價值。此項工作的開展成效,會對融合發展水平產生直接影響,也能反映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情況。但一些制造業企業在此項工作中面臨監管有效性不足等問題,致使企業監管質量低下。例如,一些制造業企業未能了解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實際價值,未能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缺乏對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科學監管,無法發揮出兩項工作的實際作用,阻礙了企業競爭實力的不斷提升。
3.5 激勵體制不完善
若企業不具備科學的激勵措施,則會影響企業員工向心力的形成與提升,降低員工工作積極性,從而阻礙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融合發展[1]。一些制造業企業存在激勵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主要表現為:缺乏合理的激勵方式,未能遵循公正原則處理相關問題,資源配置不科學,受差別待遇影響,使員工產生消極情緒;一些企業雖然制定了激勵機制,但未能進行深入執行,無法發揮出激勵政策的引導作用,阻礙了員工價值的良好發揮。
4 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
4.1 找準管理重點
第一,關注信息一體化建設。制造業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工作中財務信息的實際作用,將信息全面共享作為前提條件,全面發揮各項管理信息的實際價值,為預算編制等工作提供支持。制造業企業應進行信息化管理體系的科學構建,借助評價結果,使自身運營結構得以不斷完善,獲得更高的管理效益。第二,權責統一。制造業企業應在內部形成完善的權責發生制,做到職責明確與科學分工,對問責制度進行不斷優化,以此促進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合理分配內部資源,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的管理模式,更加全面地突出企業資源價值。第三,統一管理主體。制造業企業若想實現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應確保這兩項工作擁有一致的主體,將部門負責人作為實際融合負責人。一方面,使業務主責更加明確;另一方面,形成更加全面的治理體系。轉變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各部門間形成更加協調的關系,確保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開展。第四,統一過程管理。立足制造業企業戰略布局,找準融合發展的關鍵點,注重協同效應,完善各重要環節的管理工作,包括戰略發展、預算目標、績效監管等,形成全過程管理體系,在事前做到合理預測,在事中實施嚴格監管,在事后做到有效反饋,從而實現融合發展目標。
4.2 科學規劃預算與評價,明確發展目標
制造業企業應從整體角度出發,做好經營規劃工作,促進企業長遠發展。針對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工作,制造業企業應制定更加科學的預算與績效指標。例如,制造業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編制前,應根據企業經營情況,明確長遠發展目標,同時進行細化分解,嚴格控制預算流程,根據逐級匯總原則,形成層次分明的發展格局[2]。對于制造業企業經營活動而言,全面預算屬于重要基礎,需要對此項工作予以重視,強化管理。第一,制造業企業管理人員應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進行全面預算的科學規劃,形成更加清晰的工作目標,規范員工工作內容及具體職責,同時做好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工作。根據企業發展目標,更新工作模式,通過全面規劃,促進制造業企業長遠。第二,制造業企業管理人員應立足長遠發展,深化預算與績效間的關系,確保在企業發展戰略中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在崗位工作中,提升人員工作動力,發揮人員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第三,制造業企業管理人員應結合既定目標成立監管部門。在監管部門作用良好發揮的情況下,對企業經營目標進行細化,使各部門形成合力,在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中發揮實際作用。第四,優化目標,明確工作內容[3]。在各部門展開良好合作的前提下,找出目標落實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目標的持續優化,最大限度避免出現資源、資金浪費問題,使工作內容更加明確,促進各項目標得以高效實現,提升企業競爭力。
4.3 提升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的系統性
首先,構建管理及考評組織機構,進行相關制度的制定、調整等工作,結合制造業企業實際情況,劃定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重點,對年度預算進行審批,對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根據財務管理實踐,編制全面預算方案,開展績效評價等工作。其次,對管理及考評流程進行優化,突出全面預算的實際優勢,嚴格控制現在,精準預測未來,全面分析過去,進而提升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水平。制造業企業還應從內部實際情況入手,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提升分析、匯報、執行效果[4]。最后,豐富管理及考評內容,立足績效評價角度,進行績效計劃的科學制定,形成明確的績效目標,強化績效評價與反饋。同時,以上工作應與全面預算密切相連,基于全面預算角度,確定編制原則及依據,使管理工作更具綜合性,獲得更高的管理效益。另外,還應將以上內容作為績效評價的關注點,促進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良好融合,不斷提升制造業企業管理水平。
4.4 建立健全監管制度
首先,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確保預算考核監管內容更加清晰。在實際開展制度制定工作時,應對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使制定的監管制度滿足各部門管理活動及業務流程要求[5]。其次,在制度完善環節,若想更好地實施監管制度,制造業企業應構建完善的責任制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管理人員監管責任;在實際工作環節,各部門管理者需要結合本部門業務流程,劃分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全面推進。第三,在內部監管工作開展環節,形成完善的內部監管體系,細化分工,實現對各工作流程的嚴格監管,基于組織架構層面,使監管體系具有更好的系統性。最后,制造業企業應轉變以往的監管模式,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全面監管績效考核流程,獲得良好的監管效果。
4.5 完善激勵機制
第一,全面執行考核制度,應用平衡計分卡。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包含較多內容,各部門應良好配合。制造業企業若想更好地實現績效目標,應強化對各部門及其員工的監管,實現各工作流程的持續優化,統籌管理。企業應積極學習先進的工作經驗與技術,通過應用平衡計分卡等績效評價方法,了解企業各項活動的效益情況。第二,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使員工對企業具有較強的歸屬感,不僅能夠提升員工向心力和工作積極性,還能促進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良好融合。制造業企業需要做好文化建設工作,營造員工相互信任、共同發展的工作環境,促使企業員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在企業文化實際建設環節,制造業企業應強化文化宣傳,使員工對企業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第三,科學制定激勵制度,以員工實際需求為準,強化工作效果與員工薪資等方面的聯系,激發員工工作動力。第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制造業企業應結合自身需求,做好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人才引入工作,以此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制造業企業應制定完善的激勵措施,加大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度,持續提升人才專業水平。在激勵機制構建與執行過程中,企業應對員工的想法進行了解,從而對激勵機制進行優化和調整,使其貼近企業發展實際,充分突出激勵機制的實際作用。
5 結語
制造業企業的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屬于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通過這兩項工作的融合發展,能夠使制造業企業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促進企業內控水平不斷提升,并且擁有較強的預算執行力。針對當前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造業企業應科學制定應對方案,通過多樣化的措施,掌握管理工作開展重點,形成明確的工作目標,確保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具有良好的系統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兩者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兵. 家居連鎖企業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J]. 納稅,2020(8):149-150.
[2]莊得玲.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融合發展的優化策略[J]. 環球市場,2020(11):108.
[3]郭怡. 民營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融合舉措研究[J]. 經營者,2023,37(2):144-146.
[4]馬丹丹.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的融合運用思考[J]. 商業2. 0,2022(36):15-17.
[5]趙昱秾.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的融合運用研究[J]. 大眾商務,2021(1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