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樓宇,被稱為城市的“核心發動機”“空中聚寶盆”。在每一寸土地都變得稀缺的現代化城市,樓宇經濟這種高度集約的新經濟模式,成為了城市提升經濟承載力和區域影響力的重要支柱。
1999年,上海浦東陸家嘴,誕生了中國第一個樓宇黨支部;2017年,全國城市基層黨建“上海會議”提出“擴大商務樓宇等新興領域黨建覆蓋”。至今樓宇黨建已經走過25個年頭,從“支部建在連上”到“支部建在樓上”,從“單位建黨”向“區域建黨”,從建組織、優服務到強功能、善治理,通過黨建工作強化政治引領、資源整合和服務提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逐步轉化為區域經濟效應、產業發展優勢、社會治理效能和民生改善品質。
樓宇黨建工作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構成。作為一種城市新社會空間,商務樓宇產業集聚、企業匯聚、人才廣聚,是眾多兩新組織和大量白領與高知人群的“集聚地”,儼然一個“豎起來的社區”,承載著經濟、生活、城市治理等功能,是新時代黨執政興國的重要領域。樓宇黨建與居民區黨建一樣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大局中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可以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向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新興領域延伸,樓宇黨建功能輻射半徑從本樓宇延伸到周邊樓宇及入駐企業、周邊社區、駐區單位及產業鏈,樓宇治理從“點上治理”向“全域治理”轉變,既讓政府部門成為樓宇治理的“靠山石”,又讓樓宇黨員職工成為服務社區的“生力軍”,推動樓與樓、街與樓、樓與居、企與企之間的互通融合。
樓宇黨建工作做實了也是樓宇營商環境。經濟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覆蓋到哪里。樓宇經濟作為優化城市產業空間、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系統推進、群團組織深化攻堅、街道園區兜底管理,推動屬地和職能部門將樓宇黨建與樓宇經濟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依托黨組織這一共同的“基因密碼”構建“貫通紐帶”,可以把黨建工作貫穿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全過程,把黨建陣地打造成政務服務窗口、把黨務工作者打造成惠企“店小二”,以實現從黨建黨務管理到黨群政務社務等綜合服務的轉變。
樓宇黨建工作要推動商務樓宇從單一的“經濟體”轉變為綜合的“社會體”。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樓宇不僅僅是各類市場主體的生產空間,也是黨員群眾和白領職工十分重要的生活空間和交際空間。“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相比于居民區,商務樓宇公共資源的供給和公共空間治理有著明顯的“短板”。樓宇黨建可以把價值引領的政治需求、安商穩商的經濟需求和公共服務的社會需求有機結合,通過黨建引領打造有溫度的樓宇社區價值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治理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讓商務樓宇不僅有滿溢的財富、更有沉淀的內涵,真正實現從經濟高地向精神高地邁進。
經濟發展要高質量,黨建發展更要高質量。“一棟樓”,物理空間有限;“一群人”,個人力量有限;但真正融入“一座城”,就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遠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