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紅安縣搶抓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機遇,深挖紅色文化、做強產業發展,統籌推進4個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持續擦亮革命老區的“紅色名片”,努力打造基層黨建的標桿、鄉村振興的樣板、共同締造的示范。
堅持高起點規劃,畫好美麗鄉村的“山水畫”。把鄉村規劃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按照4A級景區標準,先后聘請5家專業設計團隊進行整體規劃,高標準建設八一村、程河村等30個紅色美麗村莊示范點,做到既考慮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發展布局,又著眼紅色資源的有效利用。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思路,廣泛開展“三會一講”,讓群眾站“C位”、當主角,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等辦法,塑造共同理念,用組織一條鏈串起群眾一條心。堅持“一村一品”,立足資源稟賦,打造“忠誠八一”“英雄鹽店河”“亮劍程河”“大愛長豐”4個全國紅色美麗村莊,推進“紅綠古金”四色相融,讓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既有顏值也有品質。
堅持系統化建設,突出紅色傳承的“主基調”。實施“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村干部”的育才機制,程河村引進2名“85后”大學生任村“兩委”干部,讓青年力量活躍在鄉村振興一線。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建設了忠誠黨史館、亮劍精神政治體驗館等一批紅色場館廊院,編印了《紅色八一》《英雄鹽店河》《亮劍程河》等書籍,創作了“慶祝蘇維埃”“亮劍英雄”等一批本土文創節目。推行組織設置、黨員管理等“五進塆組”黨建工作模式,將村黨組織延伸至塆組,健全“黨支部+塆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因地制宜建設486個塆組“紅星之家”。發揮“紅色資源+”效應,聚焦紅色研學、紅色文旅等項目,把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強村富民的金色產業。程河村引進6名能人回鄉創業,建設黃泛區農場、亮劍軍事拓展區等,發展文旅產業,做到“建成即投產、建成即創收”。采取“點子群眾提、本子專家出、料子就地取、法子大家想、票子多方籌”的“五子”模式,發動群眾捐款捐物累計130余萬元,投工投勞1200余天(次),共同締造紅色美麗村莊。
堅持工程化推進,激活同心共建的“源動力”。成立縣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逐村建立試點項目指揮部,組建縣領導牽頭、鄉鎮班子黨委書記包保、部班子成員督導的工作制度。縣委書記帶頭領辦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項目,采取定項目、定要求、定責任、定時限的方法,制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標準和26項重點任務清單,層層壓實責任。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累計整合農業、交通、文旅、水利等部門資金8910萬元,吸引市場主體投資5000多萬元。程河村爭取工會、民政、供銷、郵政、科協等部門資源,建設集紅色書屋、紅色供銷、紅色郵政于一體的“同心驛站”,發揮“1+1>2”的疊加集群效應。注重發展富民強村產業,開發系列文創產品,打造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紅色品牌”。高橋鎮成立高橋紅文化旅游發展公司,吸納6家市場主體加盟,形成“山上栽油茶、水中養對蝦、戶外有體驗、晚上住農家”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
(作者單位:紅安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