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棟,國家電網公司華中審計中心內控與信息處處長,2023年7月起任國網華中分部駐十堰市房縣城關鎮三海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2023年9月1日,晴。今天是十堰市房縣城關鎮三海小學開學的日子,駐村工作隊員早早來到學校,一起參加升旗儀式。
離開兩個月,同學們一回到學校,就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新氣象。嶄新的“三海小學”四個燙金大字,令人耳目一新。教學樓門楣上添置了一塊超大LED顯示屏,正在滾動播放著“歡迎你,新同學”。操場上,國旗臺是嶄新的,大理石座莊重美觀,高聳的不銹鋼旗桿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教室里,新安裝的柜式空調早已啟動,吹著習習涼風,酷暑時節老師們上課不會再汗流浹背,冰天雪地時同學們讀書寫字再也不會凍手凍腳。在音樂教室,高正畫老師正用電子琴彈奏兒歌《粉刷匠》,一群學生被琴聲吸引,三年級的譚梓涵高興地說:“以后我們也能學彈琴了。”六年級同學陳思雨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調整新座椅,她開心地說,“我喜歡可以躺著睡覺的椅子,以后我再也不用趴在桌子上午睡了,真的是太舒服了!”
年初工作隊走訪時了解到,三海小學辦學條件有待改進。工作隊積極推進國家電網電力愛心教室項目,爭取資金近40萬元,對三海小學進行定點幫扶。兩任駐村工作隊接續奮斗,隊員幾乎每天到現場督促,協調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最終所有項目在秋季開學前圓滿完成。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笑臉,我感到所有的辛苦都變得值得,心里感到異常欣慰。
去年7月來到三海村后,我總在想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較快較好地融入村民?除了常規的入戶走訪、了解村情外,我發現每晚都有不少村民在三海村文化廣場上跳廣場舞,就鼓勵工作隊員主動加入廣場舞隊,和村民打打羽毛球,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工作隊與村民很快熟悉起來,拉近了距離,也打開了工作局面。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工作隊重視三海村的文化建設,出資捐贈了龍燈、大鼓、彩旱船、彩貝殼、戲服等“裝備”,組織村民建立了龍燈隊、腰鼓隊、戲曲隊等文藝小分隊。還采用兌換電力愛心超市積分等方式,引導鼓勵村民參加各類文藝活動。“工作隊,不簡單,給我們捐了大龍燈,還把那戲服捐,三十多人都齊全,振興三海文藝好樣的,帶動大家一起跳;不會跳,不要緊,工作隊員親自教,我們的生活好起來、好起來……”村民譚美云在她自編的唱詞中這樣寫道。
2023年10月30日,晴。揭開盛酒的面盆蓋子,酒香四溢,“成功了,成功了,我們釀制的黃酒成功了”,駐村工作隊隊員劉星燦激動地喊道。
黃酒、羊肚菌是三海村的兩大主要產業,國道兩邊幾乎家家都做酒賣酒。工作隊隊員便拜村里的釀酒能人為師,認真學習做曲、泡米、蒸飯、拌曲、壘窩、發酵、保溫等技術,一個月以后就試釀出了黃酒,味道還不錯,得到了師傅們的好評。工作隊還重點關注羊肚菌種植產業,十多次造訪種植大戶鄧平的基地,詳細了解種植每道工序。今年,我還協調單位各部門購買了房縣黃酒、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各類農產品共30余萬元,并推薦房州味道農業科技公司及其產品成功入駐國家電網公司“慧農幫”平臺。我深知,只有全面熟悉村民的生產生活、真心實意地幫村民解決問題,駐村幫扶工作才不會是無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