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貢水引鳳來,浪漫宣恩聚英才。日前,宣恩調優擴容惠才措施,在2022年4月出臺的“人才30條”的基礎上迭代升級2.0版,并配套編制45條實施細則,重新出臺《關于加快集聚“貢水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集聚“貢水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方案》,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持續優化人才生態,為各路英才獻上誠意之禮。
搭平臺 讓“候鳥”變“群鳥”
“張長江工作室開始預約啦!”“唐宏圖針刀工作室開始預約了”“‘岐黃學者王平工作室’王平教授親自坐診,開始預約啦!”去年以來,宣恩縣中醫醫院的公眾號發布了十余條醫療專家人才前來坐診的信息。與此同時,倪德江、劉繼紅等農業領域專家教授多次實地提供技術指導,國貼教育專家宋發剛、特級教師彭邦鳳等教育領域人才相繼到宣恩工作……
2023年12月9日,宣恩又柔性引進了長江大學劉國平教授來宣恩成立人才工作室,這是宣恩首個畜牧業類工作室。依托“劉國平工作室”,宣恩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湖北大派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長江大學簽訂科技支撐協議、技術合作協議。
為進一步集聚優秀候鳥人才,宣恩實施“援企引才”“假日人才”等計劃,給予柔性引進“候鳥”人才的企事業單位工資薪金,交通、食宿費用補助,單個企業補助高達30萬元;出臺人才工作室建設管理辦法,支持候鳥人才建立工作室,給予2萬至10萬元不等的建設補助,對后期發揮作用明顯的工作室每年再給予2萬至10萬元不等的運行補助;制定人才公寓租賃管理辦法,強化候鳥人才住房保障。
宣恩依托人才項目,柔性引進“岐黃學者”王平、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程水源、建筑學家李保峰、茶學專家倪德江等專家人才118人。為充分發揮候鳥人才作用,成立了貢易德、御親閣等2個省級專家工作站,倪德江、劉繼紅、陳茂彬等15個候鳥人才工作室,聘請了40余名候鳥專家擔任縣級人才工作室顧問,推進該縣產業全面提檔升級,并先后組織開展“摩霄論建”學術品談會、七夕詩會、中國元宵節俗座談會等候鳥人才專場活動,吸引建筑文化、文學等領域大師齊聚宣恩,形成了“群鳥齊飛”共建宣恩的新格局。
強激勵" 讓承諾變“誠諾”
一進門,干凈整潔的兩室人才公寓展現在眼前,客廳擺放著升降茶幾和舒適的沙發,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燃氣灶、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
蔡騰說,沒想到招考信息上的“承諾”這么快就兌現了,剛來沒多久就住上了人才公寓。蔡騰于去年8月通過2023年第一次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招聘考試來到宣恩縣急救中心工作,根據“人才30條”,蔡騰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被認定為E類人才,可3年免費入住人才公寓,可領取6萬元生活補貼,6萬元購房補貼。
為了進一步激勵人才,鼓勵各類人才干事創業,“人才30條”2.0版,除了延續生活、住房等方面保障外,新增加強重點行業人才培養、提高經濟待遇、鼓勵落戶等舉措完善配套獎勵及津貼,共調整12條政策含金量更高、受惠面更廣的惠才措施,亮點頻出,真金白銀廣納英才,全力為人才安心立業營造最優生態。
政策的調優擴容吸引人才,政策的兌現更是激勵人才。去年以來,宣恩舉辦首屆人才日活動,向人才“深情告白”,并集中兌現了縣級人才工作室建設補助、州級星創天地補貼、州級重點創新團隊補貼、省級專家工作站建站資助106萬元,啟動兌現了99名貢水人才個人補貼1344.4萬元,活動現場還向23名人才發放了人才公寓鑰匙;鼓勵非遺傳承人積極傳承、發展宣恩非物質文化遺產,兌現黃俊等86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津貼每人每年1000元;重視技能人才發展,兌現參加恩施州第二屆“恩施工匠”職業技能大賽的譚國良等16名參賽選手的參賽補貼和江世華等4名高技能人才榮譽獎勵資金共計50761.5元;鼓勵全縣企事業單位人員提升學歷,兌現7名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在職人員學歷提升獎勵14萬元。
優服務" 讓“才富”變財富
“游學彩云之南,奔赴詩和遠方。走出宣恩看宣恩,回到宣恩發展宣恩。中途遇見,同行是岸。”不久前,周康與全縣29名柔性引進的專家人才、縣級人才工作室第一主持人及貢水人才代表一起前往云南省大理、麗江等地開展休假療養活動,周康在朋友圈寫道:“感謝組織提供游學機會,放松了身心,體驗了美好,在一起同行、相互鼓勵的氛圍下克服了4680的缺氧恐懼,記憶珍貴,結識了不同行業的專家,收獲良多。”
周康是宣恩縣畜牧中心技術骨干,是長江大學畜牧專業碩士,2018年引進的“貢水人才”,這是他來宣恩工作的第五個年頭,他的朋友圈寫滿了對工作的熱愛,對宣恩的熱愛,朋友圈就是他的工作筆記。周康說在宣恩上班很幸福,不僅可以免費住人才公寓,還有生活補貼和安家費,住的舒心,生活無憂。來宣恩工作的這幾年,他收獲良多,他參編了許多縣級的畜牧行業標準,成功申報了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爭取到中央投資3000萬元,
協助申報了綠色種養循環項目,每年爭取到中央投資1000萬元,連續支持5年。去年12月,周康還被聘為“劉國平工作室”的第二主持人,將與母校老師一起持續助力宣恩畜牧產業發展。
“這就是人才帶來的真金白銀的紅利,我們是山區縣,受地理環境影響發展受限,我們只有不斷優服務,讓人才住的舒心、工作順心、生活安心,大家才能感受到我們愛才的誠意,為我們山區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保障。”縣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
為了推動伍家臺貢茶產業提檔升級,2020年9月,在縣委人才辦的支持下成立了倪德江工作室,倪德江帶領工作室團隊開展伍家臺貢茶技術攻關,開發伍家臺貢茶主導產品——伍臺綠針,集成以“環境調控—樹冠生防—土壤管理”為重點的茶樹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構建宣恩縣歐標茶大面積生產技術體系,并協助昌臣茶業公司等企業成功申報省部級課題4項、發明專利1項、鑒定成果2項,制定了“恩施玉露生產與加工技術規程”。在倪德江工作室的推動下,宣恩縣昌臣茶業有限公司曾獲“茶優質安全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鏈一體化示范”課題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00萬元。
優政策、搭平臺、強服務,真正通過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為人才安居樂業提供優厚、寬松、親切的政策環境,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宣恩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