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從負面角度解讀
“文字討好癥”源于網絡,在年輕群體中廣泛流行。但要注意把握界限,防止“文字討好癥”從日常交流領域蔓延至行政工作領域。如果基層工作也染上“文字討好癥”,對上報喜不報憂,甚至罔顧事實、弄虛作假,則會產生嚴重不良后果。基層干部要提高認識、明晰界限,嚴防“網文討好”向“公文討好”轉變;基層單位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文字討好癥”蔓延,就要采取措施嚴肅制止。
(廣水 張棋)
“文字討好”是溝通潤滑劑
好看的文字、好聽的話語展示的是一種親和力。尤其是做群眾工作,要多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能夠接受。基層干部無論是向上匯報,還是與同級交流,或是做群眾工作,不論是文字溝通還是面對面交流,都很有必要對文字、語言加以琢磨修飾,以最理想的效果呈現。只要是利于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適度的“文字討好”就是順利溝通的“潤滑劑”。當然,一味地為了好聽好看,而陷入不必要的反復推敲、假大空的文字表達,也并不值得提倡。(襄陽襄城" 溫甲)
切勿陷入“文字討好癥”漩渦
“文字討好癥”看似是一種病癥,其實不必過度焦慮。與其在咬文嚼字上糾結,不如在聊天交流中保持本心。不管是面對上級、同事還是朋友,聊天交流時都要把好尺度、分清邊界,靈活選擇表達方式,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誠意,達到愉悅交流和有效溝通的目的。若是一味地違心“討好”聊天對象,不僅會讓對方產生壓力,也讓自己備嘗社交“內耗”之苦,陷入“文字討好癥”的漩渦。年輕干部更應在務實工作上苦練本領,用扎實的功力襯托,用亮眼的成績說話,在基層的廣闊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 " " " " " " " " " " " " "(南漳 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