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前“雕花”要不得
“文字討好癥”是一種精神內耗,更是屏前“雕花”的形式主義。要多點真誠,少點花樣。找準對方需要,精準把事情說清楚、觀點道明白,而不是瞻前顧后、反復“頭腦風暴”,用討好式的語言博取好感。多點“武裝”,少點“包裝”。堅持以學立身強本領,通過鉆研掌握各項理論知識、溝通技巧和政策文件,不斷提高自身本領和綜合素質。多點實干,少些虛功。把心思和勁頭放在實干上,找準群眾所需、問題所在,把情況想周到、辦法想全面、措施想細致,少些“形式大于內容”,多做讓群眾受益的實事。
(隨州曾都 吳迪)
警惕背后的形式主義
“文字討好癥”看似無關痛癢,但必須警惕這種行為背后的形式主義。基層干部將過多的時間、精力花費在修飾語言上,必然會影響正常工作中投入的時間、精力。基層是落實各項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對群眾的安危冷暖,來不得半點馬虎,更出不得半點差錯,一旦形式主義風氣蔓延,習慣在語言上下功夫,不愿意在現場解決問題,用“溜須拍馬”來應付處理各項事務,群眾必然不滿意、必定不答應。" " " " " " (襄陽 羅成)
讓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基層干部在開展工作時,要堅決杜絕多種花、少栽刺,阿諛奉承、無限迎合的現象,讓說話的方式“簡單點”。面對人民群眾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打包票、不夸海口,認真分析問題,了解存在的困難,如實回答老百姓的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面對領導同事時,要講真話、說實話、談心里話,杜絕假話、大話、空話,堅決抵制上下級和干部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的庸俗風氣。" " " "(隨縣 袁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