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發揮師范高校教育學科優勢,以“華教學堂”公益助學團隊為載體,“線上助學”助力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支部積極構建“三個聚力”工作模式,組織號召542名研究生志愿者傳承接力,累計線上幫扶西藏、新疆、廣西等地近600名學生,助學課時5000余節。2023年起,支部積極承擔教育部“數字支教創新試驗項目”,發揮“互聯網+支教”新動能,對宣恩縣2500余名中小學生開展線上支教,探索數字支教賦能鄉村教育新模式。
聚力健全工作機制,鑄造有力量的戰斗堡壘。支部不斷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著力打造質量黨建、活力黨建、特色黨建。堅持支部工作標準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健全支部臺賬,實現黨建基礎工作細化、量化、可追溯、可檢查。堅持黨員教育規范化。圍繞支部特色制定黨員培養方案,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啟迪行動”、發展對象“筑基行動”、預備黨員“升華行動”、正式黨員“領航行動”,精準提升黨員教育培養質量。堅持理論學習特色化。以“華教學堂”微信公眾號為載體,持續推送紅色“微視頻”、黨史知識“微信息”等學習資源;定期開展“追尋紅色印記”“尋訪基層榜樣”研學活動,制作紅色育人手冊,撰寫鄉村黨建調研報告,引導黨員在實踐中增強黨性觀念、提高黨性修養。
聚力建優黨員隊伍,鍛造有擔當的先鋒骨干。支部始終把“黨員強素質”作為根本抓手,努力鍛造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支部共建強帶動,與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西藏山南市東輝中學等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聯學共建,強化先鋒模范示范效應,形成“支部帶動、團隊引領、黨員爭先”的工作格局。專業培訓促提升,先后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馬丹和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最美教師劉秀祥擔任指導教師進行全面指導;邀請學院資深教授擔任教學科研顧問,常態化開展教學技能提升活動,并指導志愿者結合助學實踐開展教學研究。紅色引領強發展,通過舉辦紅色文化進支部、拍攝紅色微黨課、創編原創話劇《青年王亞南》、開展紅色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引導黨員在紅色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
聚力建設特色載體,打造有影響的助學品牌。支部發揮教育學一流學科優勢,以“助學、育人、筑夢”為主線,著力打造師范特色鮮明的公益助學品牌。打造品牌化助學模式,探索“五位一體”線上助學新模式,將思政育人同學科輔導、藝術培養、家庭教育、心理疏導等相結合,形成“N+1”特色思政育人模式;聚焦“雙減”工作,以華中師范大學家庭教育學院“萬家十年”教育調查項目為依托,定期開展線下家訪、調研活動,為受助學生的家庭教育支招賦能。打造個性化助學活動,先后為138名藏區學生開展深度幫扶,在線下開展進藏家訪活動;為廣西寶美小學的百余名學生開設線上手工、音樂、美術等藝術融合課程;定期開展“藏鄂一家親 華教學堂線上春晚”“跨越山海的愛”“最美的助學時光”等特色活動。打造專業化助學陣地,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益助學實踐深度融合,配套構建機構、團隊、技術、平臺等,打造具備思想引領、學科教學、教育研究、社會宣傳多重職能的助學工作室。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