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姣
【摘? 要】基于啟蒙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能夠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興趣,構建學科思維。文章將化學啟蒙教學比作烹飪菜品,作者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優化教學方法兩方面著手,通過精選啟蒙教學素材和方法、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傳統理論教學向生活化教學轉變,創設化學實驗活動,踐行用新鮮的材料、高超的技藝做出更有趣、更有味、更有靈魂的“開胃菜”,旨在達到更高效、更受歡迎的化學啟蒙。
【關鍵詞】啟蒙化學;趣味實驗;創新;培養
化學學習的“開胃菜”——啟蒙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主要針對初三化學啟蒙教育中的教學方法和想法。“開胃菜”指在一開始化學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活動和方法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怎樣做好,做什么樣的“開胃菜”,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這道“菜”才能讓學生更有“食欲”、更有興趣去學習,接受的效果更好,這是不停思考的問題。
化學是研究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在漢語詞典中,對“啟蒙”一詞是這樣解釋的:“使初學者獲得基本的、入門的知識”,這樣的觀點是片面而局限的。也有人把啟蒙教育比喻成如同在一張白紙上的隨意“寫畫”。而筆者更愿意把化學啟蒙教育當成一道宴席上的開胃菜,激發味蕾,帶領著大家去開啟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充滿著變化和無限可能的新世界。
一、國內外關于化學啟蒙的研究現狀
國外對化學科學的啟蒙非常重視,他們將學科信息和思維的滲透的契機放在了沒有學習負擔的兒童階段。美國《化學教育》雜志早已開辟出“Chemistry for kids”等專欄,很多學校開展了“Super Saturday”課外活動。德國特別為兒童開辦了德國兒童大學,這已經成為了國外小學生初識化學、學習化學、享受化學的重要機會。
在國內,化學啟蒙的工作開展相對滯后,以前很多人都認為傳統的化學學科知識需要有物理、數學學科基礎作支撐,遠遠超出了兒童的認知接受能力,并不適合低齡段兒童的探究。但近年來,科學教育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和家長們的重視。一線城市的一些幼兒園已將化學知識推廣到幼兒啟蒙階段課程。吉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與吉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早在2015年就開始合作,通過大量的實踐,開發了“魔法寶寶學堂”系列課程。市面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關于化學啟蒙的繪本和小實驗材料包。例如,適合兒童閱讀的中文版繪本《這就是元素》,書中用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與化學元素緊密聯系在一起,讓讀者覺得,學習化學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怎樣做好學習化學的“開胃菜”
傳授化學知識的過程如同烹飪菜品,若要想菜肴可口、美味,必定是運用了新鮮的“食材”,具備高超的“廚藝”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去喜歡、去享受這道“開胃菜”。“啟蒙化學教學”這道開胃菜指九年級化學課程的起始教育,也可以指在七年級、八年級的社團活動中提前向學生們滲透身邊常見的化學現象、做一些趣味性強、現象明顯的小實驗,用化學知識去解釋一些奇妙的現象。如果教師可以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那么未來,當他們接觸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時,就可以輕松喚醒心底對化學的興趣。
(一)走近生活,尋找食材做更有質量的“開胃菜”
好的菜肴離不開新鮮、有質量的食材。化學教育也一樣,若想為孩子們烹飪出開胃的化學“菜肴”,更離不開有質量的學習內容和素材。
近年來,隨著科技與網絡的發展,家長陪同兒童接觸化學啟蒙的渠道也越來越多,許多化學啟蒙的APP也逐漸興起。例如,toca Lab實驗室,就是一款探索奇幻多彩的科學世界的APP,兒童可以通過游戲,借助實驗工具探索周期表中的 118 種元素,里面還有各種有趣的實驗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的同時,無處不在滲透著化學知識與原理。有一款非常不錯的益智游戲APP叫作燒杯,這個APP可以將設備變成“燒杯”,可供選擇的化學試劑有一百多種,兒童通過所選試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觀察幾百種反應現象。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在使用APP過程中學生只需晃動手機或平板、點擊或拖動儀器和藥品就可以在家隨時隨地進行模擬實驗,學習化學的感受更加直觀而有興趣。
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奇妙的化學現象,研究其中的原理。比如,將一滴紅墨水滴進盛有水的燒杯中,過了一段時間整杯水都是紅色,這是為什么呢?在數學計算中老師講過一加一等于二,在化學中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等于20ml嗎?怎樣設計實驗呢?有學生回答:“量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比較液體體積變化。”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清楚地觀察出體積變化呢?”學生設計了很多實驗容器,教師選擇并提問:“哪些實驗容器可以更方便地去測量液體混合之后的體積?是直徑大還是直徑小的容器?”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學生按照提出的問題,自行尋找探究方法,積極性很高。
(二)在“玩”中學,做更有趣味的“開胃菜”
化學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地記憶符號和現象,學習這門科學的最佳方法和途徑是自我在探究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迅速而全面,從而掌握其中的內在性質、聯系和相關規律。“沒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經由感覺而獲得的”,闡明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死記硬背機械化學習的厭惡。平時教學中,可將枯燥內容結合實驗,抽象內容結合模型教學,用模型解釋實驗現象,或用模型預測實驗現象,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質。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引導學生零距離地去了解和接觸這道有味的“菜品”。在七、八年級社團活動中通過新奇的小實驗、有趣的化學史小故事、化學知識編成的相聲、歌曲向學生展示化學這門科學的趣味性,在學習中穿插小游戲,在“玩”中學習,體會快樂的學習過程。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們放手大膽地去嘗試課內和課外家庭小實驗,讓學生親自感受,主動獲取知識,在探究中獲得成就感。例如,九年級學生利用身邊材料自制飲用水凈水裝置,利用塑料瓶、鵝卵石、棉花、活性炭、紗布等裝置親自動手實驗,在學習水的凈化一節內容后,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水的凈化過程。利用身邊物品自制化學儀器及藥品,大力開展家庭小實驗,在“玩”中學習,將化學探究日常化。
(三)優化教學方法,做更有活力、更有新意的“開胃菜”
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生活經驗和豐富的科學知識,思維能力也在各種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訓練中得到開發。教師需要抓住這個時期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現狀,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們養成會思考、會學習、會探究、會分析和總結的學習方法,做好化學學習的“開胃菜”。
在接觸化學前,學生長達九年的傳統學習生涯壓抑了學生的好奇、疑問,通過化學這門學科,試圖讓學生在心中萌發疑問的種子,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在實驗中,學生可以大膽地質疑數據的合理性、現象的真實性、觀點和結論的科學性,為他們今后的科學探究培養能力。抓住化學中的一些辯證性問題,教會學生看待問題的兩面性并提出創造性見解,建立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需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用心發現學生們的創造力并給予他們大膽嘗試的勇氣,這樣學生才能在自主的氛圍中找到通往成功創新的道路。質疑是產生創新的前提,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引發學生質疑,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引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不能一味要求學生與其觀點一致,對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疑問或反對意見都應當正面進行鼓勵和引導。師生共同營造輕松的環境,體會思維碰撞的快樂,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膽創新,做出更有新意的“菜品”。
(四)做學生的“引路人”,做更有靈魂的“開胃菜”
化學不只是學科知識的開始和啟蒙,首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這才是科學素養的核心。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化學啟蒙的教師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方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三化學的知識相對比較瑣碎,學生剛接觸這門學科時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方法和學科的一般思維。學生在一些關鍵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覺得迷茫和無頭緒,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帶領學生突破重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的表示、溶液相關的計算、溶解度曲線、金屬的冶煉的相關計算。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采取分層分批制定小目標,將難記的內容拆解開來,日積月累,以少見多。將化合價、酸堿鹽學習中大量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整理歸納、分類找尋規律分析給學生,幫他們更有規律、更高效地進行記憶和學習。對于溶液這一較為抽象的章節,教師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注重方法引導,重新建構成大單元知識網落結構。這樣,減少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有助于學生獲得階段性成果,又可以達到學習興趣不減的效果。
當然,中學學習化學不僅應滿足于當前知識的學習,更要在學習中建立自尊、自信、自立的全面啟蒙,構建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科學探究培養了學生們思維能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探究過程中小組合作、團隊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協作分工的能力。如,第四章學習“質量守恒”,書本中有一個演示實驗:將藍色硫酸銅溶液與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通過反應前后稱量其質量來直觀感受概念,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歸納一般學習經歷,從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形成實驗事實的良好習慣。只有通過親自體驗,才能做出更有靈魂的“菜肴”。
化學啟蒙教學猶如烹飪的美味菜肴,從準備,到烹飪,再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的各個環節無處不體現著教育工作者的巧妙智慧和良苦用心。總之,“啟蒙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所希望的是讓每位化學老師享受教學過程,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達成提高學生素質、成績雙豐收的目標。雖然,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比如說實驗儀器和藥品的缺少或限制,學生有限學習時間的合理利用,實驗的安全性等等,這些都是每一位老師必須面對和努力去解決的問題。相信這些難題并不是教學前進路上的阻礙,只要有一顆想去探究的決心,總會讓化學教學多一些色彩和改變,總會讓啟蒙化學的盛宴色、香、味俱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姚嬋,孫淼,孫艷濤.化學在幼兒科學啟蒙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魔法寶寶學堂”系列課程初探[J].山東化工,2020,49(17):199+201.
[3]黃海燕.創建模型探討化學概念本質的教學實踐——以“飽和溶液”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42(1):54-6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鎮江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境脈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21jky-L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