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凱,馮曉杭
(1. 長春師范大學 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32;2.長春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fā)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指出,“學校要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重要職責,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充分發(fā)揮學校專業(yè)指導優(yōu)勢。切實加強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建設,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水平與績效納入教師考評體系?!盵1]近年來,家校協(xié)同育人逐漸形成社會共識,家校合作共同培育成為必然。如何有效提升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成為當下最重要的話題,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家庭教育時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應該為教師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條件,以怎樣的路徑培養(yǎng)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都有待深入探討。
2019年5月,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大綱(修訂)》指出:“家庭教育指導是指相關機構和人員為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而提供的專業(yè)性支持服務和引導?!盵2]目前,我國缺乏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家長遇到教育難題時總是希望教師能夠給予一些指導。有調查研究顯示,當遇到家庭教育問題時,家長的首選方法是求助教師[3]。綜合現實情況和相關知識,有學者提出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是指教師用專業(yè)的教育理念、手段、技術和方法等,對家長進行指導,幫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理念,從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種能力[4]。教師欲提升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不僅需要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知識理論體系,更要在實踐中不斷鍛煉能力[5]。具備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體現,這項能力的核心是幫助家長,使他們能夠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從而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教師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重點在于理解家庭教育專業(yè)知識,然后用家訪、開辦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進行單獨或者集體形式的溝通,將科學的育人方式傳遞給家長,從而提升家長的育人智慧。
中國的家庭教育歷史悠久,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都能看出我們國家家庭教育文化源遠流長。提升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弘揚中國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延續(xù)中國家庭教育悠久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的重要講話??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家庭教育。新時代的教育任務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教師指導家庭教育,契合我國教育政策導向。
提升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有助于豐富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激發(fā)教師的內在潛能,使教師成為緊跟時代步伐的教育研究者和創(chuàng)新者。
教師指導家庭教育具有三個有利的現實條件。
第一,教師指導家庭教育,能夠保障服務的權威性、專業(yè)性。學校擁有專業(yè)的師資團隊和教育領域專家智庫。多數受訪家長更愿意信賴學校提供的服務,并表示以后也希望由學校來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而社區(qū)和社會組織或者企業(yè)等提供的服務則排在學校之后[6]。
第二,教師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的參與度較高。相關調查顯示,在接受過相關指導服務的家長中,有66.9%的家長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渠道為“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等教育機構”,說明家長最想要學校進行家庭教育指導[7]。相較于社區(qū),家長更信任學校和教師。由教師指導家庭教育,會使家長有更高的參與度和配合度。
第三,教師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的參與更便利。學校幾乎覆蓋了所有學齡期的兒童,學校與家庭之間在教育領域的溝通更加便利,有較為成熟的家校溝通機制。不論是對家長進行集體指導,還是進行個別指導,教師都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
1.課程路徑:開設家庭教育專業(yè)課程
高校作為專業(yè)機構,具有豐厚的教育資源。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應該開設家庭教育相關專業(yè)課程,積極開展家庭教育研究,致力于創(chuàng)新家庭教育理論體系[8],從而培養(yǎng)師范生的家庭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師范生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
護理干預后A1、B1兩觀察組的疾病認知、飲食、運動及保健知識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對照組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A1、B1組血糖、血壓、視網膜病變進展程度較A2、B2組控制穩(wěn)定;B1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A1組;B1組DR治療方法和并發(fā)癥知識的知曉提高程度高于A1組;基礎知識掌握 提高程度無差異。見表2。
首先,明確課程目標。第一,學生應系統(tǒng)地掌握家庭教育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并能診斷出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后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提出干預方案,指導家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第二,學生應該通過課程學習,發(fā)現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找到解決的辦法,然后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提出干預方案。第三,學生應該通過課程學習,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對未來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構想,不斷根據社會發(fā)展改進家庭教育指導,促進家庭教育的發(fā)展。
其次,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該包含家庭教育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9]。學生應該通過課程學習,了解家庭教育的內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開展方法,系統(tǒng)掌握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和理論。
2.實習路徑:提供指導家庭教育機會
師范生即使具備系統(tǒng)、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相關理論知識,也不代表就能將這些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只有將理論知識放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知識被真正地理解。只有親身經歷和體驗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場景,才能加深對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10]。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唯一途徑,因此要重視實習的作用。
首先,嚴格篩選實習指導教師。指導教師要能夠為實習生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機會,為實習生提供指導方案和專業(yè)指導。師范生在具備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指導教師創(chuàng)造的實踐機會,切實提升實踐能力。要確保實習生在實習期間至少有三次指導家庭教育實踐的機會。
其次,不斷完善實習評價方式。要由多個主體對實習過程進行評價,發(fā)揮評價的反饋和矯正功能。要不斷探索發(fā)展性評價方式,對師范生在實習期間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提升起到監(jiān)控和導向作用。
2013 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第四條規(guī)定,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是教師職業(yè)準入的前提條件。從 2015 年起,師范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必須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是教師質量的最后保障,是對教師教育的檢測,是申請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11]。
目前,教師資格的考試內容包括教學方法、教育學和心理學基本原理、專業(yè)知識和文化基礎知識等,缺乏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教師資格考試的筆試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加對家庭教育專業(yè)知識的考察;在教師資格考試的面試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加模擬家訪、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解決家庭教育案例中的問題等模塊。良好、有效的家校溝通是形成家校協(xié)同育人合力的關鍵。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理解和尊重家長,并關愛學生。
1.教師勝任力評價的內涵
教師評價主要有兩類:教師勝任能力評價和教師績效評價。教師勝任能力評價的依據是教師素質構成。首先要明確教師應該具有的素質,然后要將教師的能力、技能表現與之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教師是否具有勝任能力[12]。教師績效評價往往用于教師的考核。相比于教師績效評價,教師勝任能力評價往往被用以判斷教師是否具備教學工作的基本素質。因此,在招聘教師時,通常會采用教師勝任能力評價方式進行教師的篩選。
2.將教師指導家庭教育能力作為評價標準
有研究表明,中小學教師的勝任力模型包括11項鑒別性勝任特征和11項基準性勝任特征[13]。其中,鑒別性勝任特征是指能夠將優(yōu)秀教師和一般教師區(qū)別開來的特征,包含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要將指導家庭教育確立為鑒別性勝任力中的一項,使教師具有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包含以下方面:本體性知識,指教師需要具備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指教師需要具備的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常識;實踐性知識,指教師需要具備的課堂情景教學知識能力以及相關行為標準;操作性知識,指教師需要具備的將專業(yè)知識落地的知識。家庭教育專業(yè)知識屬于條件性知識范疇。專業(yè)教師應該掌握與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為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做好理論知識儲備。
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內涵更加豐富,包括設計能力、教學方法與策略、課堂教學技能、評價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只有具備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才能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師。未來的中小學教師,應該是“雙師型”教師,既能進行學校的教學活動,也能夠指導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要將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納入教師培訓體系,將家校溝通技能作為新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不斷開展個性化培訓,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培訓。
首先,提供合適的培訓內容。在培訓內容上,要分為選修和必修兩大部分。在學時安排上,要區(qū)分初級學員和高級學員的課時??梢罁處煹乃綄ε嘤杻热葸M行分層匹配,讓培訓真正適合每一位教師。
其次,提供緊跟時代步伐的培訓形式。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結合、集中和自主結合的方式,使培訓形式多樣化,滿足教師的實際需求。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要采用課程學習方式,還要增加實操演練、研討交流等方式。
最后,鼓勵全學科教師參加培訓。一般來說,學校開辦家長會的任務都由班主任承擔,各科教師只負責自己的科目教學。因而,跟家長溝通的任務基本都由班主任承擔。實際上,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觀察學生的視角。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具備新的學生觀,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隨時跟家長溝通,給家長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承擔指導家庭教育的義務,具備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相關的專業(yè)培訓對象不能局限于班主任教師,而應該面向全體教師。這就涉及教師的減負問題,只有切實、有效地減輕教師的負擔,才能真正地將指導家庭教育的任務落實到每一位教師的肩上。
教育不能脫離時代而獨立存在于社會中,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新時代的教師需要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助力家校協(xié)同育人事業(yè),聯(lián)合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家長成長與發(fā)展,幫助他們更好地助力子女的健康發(fā)展。教師指導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家校協(xié)同育人背景下的重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