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瓊 張來平


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既要考慮到“雙減”政策的要求,又要照顧到作業應有的功能實效。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充分依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基礎上,讓學生的作業發揮最大的效益。
根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精神,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新課標理念下作業需要成為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新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通過多元化、多樣化、差異化作業的設計和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作業創新,促使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和提高學習能力。
1 基于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基本要求和原則
英語作業對學生而言應該是清楚的和具體的,確信學生知道怎樣去完成作業,同時作業應該滿足學生鞏固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需求,這是在學生層面的基本要求。對教師而言設計作業的基本原則應具備以下五個原則。第一是目標性原則。英語作業需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作業,關注必備知識基礎的夯實與關鍵能力的培養。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是科學性原則。英語作業內容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表述簡潔,題目清楚,知識點準確,文字、標點、符號、圖表規范,方便操作等。第三是多樣性原則。英語作業力求形式靈活多樣,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基礎練習、實驗操作、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等多感官參與的不同類型的作業。第四是趣味性原則。英語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生動有趣、不死板、不機械重復,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五是應用性原則。英語作業需要關注視野拓展、體驗探究、思維發展和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體現問題解決,設計生活中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2 基于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和創新
2.1 層次化作業和自命式作業中力求作業內容的多元化
層次化的英語作業,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動機、興趣習慣、發展能力和學習水平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而分類,通常情況下可以劃分為A、B、C這三個層次。同時新課標也提倡動態管理機制,需要依據學生的發展變化而適時進行調整。自命式作業體現了命題和教學的一致性,既尊重“雙減”政策,又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既靠近了統編教材,又能讓學生去思考和實踐。故層次化作業和自命式作業是在最大程度上體現英語作業自主性。
2.2 家長合作型作業和學生互助型作業中力求作業形式的多樣化
這里的家長合作型作業并不是給家長布置作業,而是屬于“親自教育”范疇內的作業,如同家庭成員之間主題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的視頻欣賞、人的發展、交友等領域學習心得或體會之類的學習任務,就屬于家長合作型作業。學生互助型作業則是指學生間借助身邊的學友或學習小組成員把自己解題思路、方式和途徑分享給他人之類的作業。以上這些作業從形式上就有多樣化的特征。
2.3 短期探究作業和長期探究作業中力求作業過程的差異化
短期探究作業一般指的是實踐、調查類作業。這類作業需要通過“任務式學習活動”來體現,如調查社區或學校周邊的自然或社會現象,分析原因并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建議。長期探究作業則是屬于研究型學習活動中的微型課題和小課堂作為學習任務的作業。
這類作業不追求學生完成的質量,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學習能力,學會學習的樂趣與價值。
3 新課標下的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探索研究
以人教版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為例進行探索研究。
3.1 單元內容及教材分析
該單元的主題屬于“人與自我”范疇的“談論某東西屬于某人”,標題是“It must belong to Carla.”單元分為Section A和Section B兩部分,語篇主要是建立“對話”“角色扮演”“記敘文閱讀和說明文閱讀”“提綱式寫作”文本的基礎之上,通過聽、說、看、讀、寫學習活動,積極培養學生用英語談論某東西屬于某人;規范書寫和運用本單元基礎truck, picnic, volleyball等常見詞匯和It must be...等常見句型,引導學生在有效的語境中參與單元系列學習活動。旨在培養學會如何進行推測,并了解、學會和應用基本句型;本單元內容從基本語言知識到單元核心素養的培養,層層遞進,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在做事中有意識、有效學習語言;在做中學、學中悟、悟中用,讓學生從英語語言學科素養的層面提高認識,逐步養成用英語思考、用英語獲取信息和用英語實踐的能力。
3.2 單元目標分析
(1)單元總學習目標
①語言能力目標:能較熟練運用本單元truck等詞匯;能理解運用如同whose特殊疑問句以及must be和must belong to等單元重點句型。
②思維品質、文化知識和學習能力目標:能在本單元主題和語篇中應用表推測的情態動詞;運用聽、說、讀、寫學習活動,面對身邊不知曉的事情,能根據已有線索進行推測;能通過單元閱讀體驗、課堂學習活動、實踐遷移和歸納總結等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
(2)單元核心素養作業目標
①全體學生(基礎性作業)能在第二課時的課堂練習中對whose句型及表推測類情態動詞完全掌握。
②全體學生(基礎性作業)能在第三課時后對課時詞匯達到四會(聽懂、會認、會讀、會寫)。
③中上等學生(選擇性作業,主要在A層和B層學生中選擇,支持C層自愿選擇)能在第一課時后達到分角色扮演對話。
④中上等學生(選擇性作業,主要在A層和B層學生中選擇,支持C層自愿選擇)能在第四課時后可以完成讀、寫練習。
3.3 設計意圖及設計思路
(1)全體學生(基礎性作業)在第二課時的課堂即學即用練習中對whose句型及表推測類情態動詞完全掌握。設計意圖和思路:基于立德樹人理念和單元思維品質、文化知識目標而設計;旨在通過對whose句型及表推測類情態動詞的課堂即學即用練習,讓學生準確應用whose句型,同時對身邊不知曉的事情能根據已有線索進行合理推測,落實用英語思維和文化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理念。
(2)全體學生(基礎性作業)在第三課時課后對詞匯達到四會(聽懂、會認、會讀、會寫)。設計意圖和思路:基于單元主題和語篇材料屬性而設計;旨在通過如同對truck和volleyball等詞匯的課后鞏固性作業練習,旨在讓全體學生基于單元主題和語篇材料屬性的基礎上,在語境中實現音、形、意“三統一”策略發展學生的詞匯學習習慣,高效學習英語詞匯。
(3)中上等學生(選擇性作業,主要在A層和B層學生中選擇,支持C層自愿選擇)在第一課時后達到分角色扮演對話。設計意圖和思路:基于應用實踐理念和單元語言能力目標而設計;目的在于通過該課時課后鞏固練習,高效挖掘英語應用實踐和英語能力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用體驗和領悟的學習策略激發中上等學生的學習興趣。
(4)中上等學生(選擇性作業,主要在A層和B層學生中選擇,支持C層自愿選擇)在第四課時課后完成閱讀和寫作練習。設計意圖和思路:基于單元重難點學習任務和學習能力目標而設計;目的在于通過該課時課后報紙生活化學習資源,采取讀和寫相結合的作業練習,讓有英語潛力的學生在單元重難點得到突破,在學習能力上繼續得到發展。
3.4 基于典例的探索研究(見表)
4 結語
基于新課標下的英語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考慮目標、形式、分層遞進原則和合作探究等因素。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以單元主題為綱,單元及課時作業要圍繞新課標教學目標、豐富作業形式、考慮作業時間、體現層次要求、倡導合作探究。以發展的眼光研究作業,我們才會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理念,科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