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有效利用課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很多英語教師都在認真思考的課題。為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文章通過案例分析法,提出教師可以開展聚焦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活動,以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石巧婷(1984—),女,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教師可以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結合課文主題滲透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元素,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聚焦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有助于突出同一單元中不同課文之間的關聯性,展示單元主題意義,并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內化單元課文中的語言知識、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結合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案例,分析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師參考。
一、研讀教材內各類語篇,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深度學習的起點是明確目標,終點是達成目標。大單元閱讀教學是大單元教學的一個分支。在聚焦深度學習理念組織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期間,教師要分析大單元教學的內容,并由此出發,明確大單元閱讀教學目標[1]。
教師需要細致研讀教材內各類語篇,歸納單元教學內容,最終明確大單元閱讀教學目標。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的各單元均圍繞三個話題展開,三個話題既有獨立的內容體系,又與單元主題息息相關[2]。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認真歸納各個話題的重點,找出其內在聯系,從而明確大單元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師在設計大單元閱讀教學目標期間,要關注核心素養,從多角度設計教學目標。
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Our Local Area”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各個話題的主要內容歸納如下。
Topic 1“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的主要內容為借助“There is/are...”這一句式和“in”“on”“in front of”等介詞介紹家庭的內部構造,如房子結構、房間內的具體物體等。
Topic 2“My home is in an apartment building”的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借助“There is/are...”這一句式和“looking for an apartment”“talking about living environment”等語境介紹居住地的周邊環境。
Topic 3“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的主要內容為借助“How can I get to the...”“Which is the way...”“Where is...”等句式問路;借助“along”“across from”“between...and...”等詞匯和短語進行指路;借助“Be careful!”“Don't play on the street.”等祈使句滲透交通安全的相關知識。
歸納各個話題的主要內容可以發現,各個話題均與單元主題“Our Local Area”緊密關聯,各話題按照“小范圍”“中范圍”“大范圍”的順序介紹居住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以將本次大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為以下幾點。
語言能力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掌握與“Our Local Area”相關的詞匯和短語,引導學生理解并學會運用“There is/are...”這一句式以及表示位置的介詞;培養學生理解書面語篇整體意義和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書面語篇句子之間關系的意識。
文化意識培養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關于居住環境、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態度和觀念。
思維品質培養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識別關鍵信息,推理單元內各閱讀文本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對文本中的觀點、建議以及想法進行批判性思考。
學習能力培養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工具書查找與“Our Local Area”相關的陌生詞匯和語法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專注力。
教師通過研讀教材內各類語篇,可以更好地分析單元教學的重點,從而明確閱讀教學目標,保障單元內各個話題的閱讀教學具有整體性、系統性以及深刻性。
二、善用課內外助學資源,深度剖析單篇文本
大單元閱讀教學雖然強調教學的整體性,但并不代表教師可以忽視單篇課文的教學[3]。因此,在明確大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合理安排單元內各節閱讀課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深度閱讀單元內的各篇文本。
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教師應合理運用課內外的助學資源,輔助學生深度剖析文本,從中獲取語言知識和人文知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維品質,促進大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課內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傳遞的基礎信息;從課外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語言知識微課資源或補充與課文主題相關的人文信息,使學生順利解讀語篇,從而理解作者傳遞的積極價值理念。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Our World” Topic 1“ Section C”的閱讀文本Rainforests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課內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度探究文本。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已經學過的知識梳理“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Ⅰ)”中相關的語法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傳遞的信息。
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詞匯、短語和句型等知識的微課,講解“thick”“wet”“cover”等生詞的發音、含義和用法。為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教師也可以在微課中增加講解推理詞匯、短語含義過程的內容[4]。針對課文中“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這一短語,教師可以請學生嘗試回憶已經掌握的短語“hundreds of”與“thousands of”的含義,“thousands of”強調的數量比“hundreds of”強調的數量要多。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此展開推理,“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應該也是強調數量,且相比于“thousands of”,新短語進一步突出數量之龐大,因而可以將“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理解為“千千萬萬的”。
再次,教師可以利用“Section C”的習題推動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如“1b”部分的習題可以使學生在完善表格的過程中,梳理課文結構,將課文劃分為“Features of rainforests”和“Importance of rainforests”兩大部分,并分析各部分的主要信息,提高梳理課文的效率。
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課外圖片和視頻,展示rainforests的相關信息。如熱帶雨林全球分布情況圖、熱帶雨林植物圖片以及紀錄片《熱帶雨林的奧秘》片段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rainforests”的含義及其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影響,理解作者為什么會發出“We should protect them.”這一倡議。
教師合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系統地解析課文,豐富語言知識儲備,還可以使學生在參與思維活動的同時,形成積極的價值理念,提升學習效果。
三、注重大單元課文整合,提升單元育人效果
仁愛版教材各單元的教學內容較多,其中“Section C”包含閱讀教學的主要資源,“Section D”引入與“Section C”內容具有一定關聯性的泛讀文本,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學生需在閱讀課上深度學習“Section C”的語篇,并完成“Section D”中泛讀文本的閱讀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單元學習周期較長,單元閱讀材料較多,因而針對教材開展的多次閱讀教學很難使學生感受到大單元閱讀活動之間的關聯,影響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鑒于此,在完成大單元各篇課文的單篇教學后,教師需要注重大單元課文的整合,引導學生梳理單元重點語言知識,總結各篇課文的主題。為提升大單元課文整合的效果,教師可以適當布置多個具有一定關聯性的語篇整合任務。
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1“The Changing World”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多項任務。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概括語篇內容的任務:閱讀本單元Topic 1“Section C”至“Section D”的語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語篇的內容。Changes in Beijing介紹了中國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Changing Leisure Activities從休閑活動的角度介紹了人們精神生活方面的變化;Topic 2 “Section C”中的語篇提出了“The large population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的問題;“Section D”的泛讀語篇對比了加拿大小城鎮和中國大城市的生活……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單元語篇主題意義整合任務:基于單元各閱讀語篇的主要內容,找出各語篇之間的關聯性,并嘗試用一段話整合這些閱讀語篇傳遞的信息。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整理的信息,尋找各語篇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觀點加以整合,最終得出以下大單元閱讀成果:“The changing world makes our life better,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such as the large population,the effects of homeless and so on.We should try to make the world better and better.”。
最后,教師可以設計語言知識梳理任務:Sort out the sentences that impress you in the three texts and explain the reasons。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學生在梳理語言知識的過程中鞏固單元語法、詞匯以及句型等知識,深化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
四、豐富大單元閱讀文本,增加單元教學深度
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與單元主題相關或與課文相似的課外文本[5]。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鞏固在課內學習中積累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深化對課內語篇的理解,深度解析單元主題。教師可以在完成單篇課文教學后補充閱讀文本,也可以在完成單元所有課文的教學后補充閱讀文本。
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5“China and the World”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進度補充大單元閱讀文本。
例如,Topic 1 “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中的“Section C” 課文The Great Wall從多個角度介紹了長城的信息。在完成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模仿課文的結構編寫與中國歷史建筑相關的文本,如Xi'an City Wall、Cave Temples of Mogao at Dunhuang等,這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建筑藝術的理解,在欣賞中國建筑藝術的美學元素以及感受中國建筑相關的民族精神的同時,形成文化自信。同理,在完成其他話題的課文教學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適當分享與單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本。
又如,在完成單元教學活動后,學生已經形成了文化自信和尊重各國優秀歷史文化的意識。教師可以由此出發,補充符合不同學生喜好的文本。如部分學生希望可以了解更多“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的原因,教師則可以進一步補充與國內著名景點相關的文本;部分學生受到Topic 3“Now it is a symbol of England”中“Section C”課文的影響,對美國的歷史、政治、思想文化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結合課文中“Abraham Lincoln”“Civil War”等關鍵詞,補充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完成文本補充工作后,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分享這些閱讀材料,并利用一個關鍵詞或一句話說明閱讀材料的主題,確保學生可以下載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進行自主閱讀,使學生了解更多中外文化知識。
教師向學生分享與單元主題、課文主題相關的文本,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大單元閱讀資源,并促進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在課外閱讀活動中主動地與教師、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實現讓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深度學習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科學地組織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優化教學目標、善用單篇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多篇課文梳理活動以及豐富閱讀資源等策略增加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的深度,保障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商坤.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英語廣場,2021(36):131-133.
[2]薛洪玉,施燕容.初中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教學設計探究: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Unit 7 Food Festival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6):46-48.
[3]李洪子.網絡資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1,23(12):197-198.
[4]呂華宇.初中英語主題閱讀課程建設的區域實踐[J].現代教育,2021(5):9-12.
[5]閆秋月,紀穎.探析閱讀圈模式的運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意義[J].海外英語,2021(19):84-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