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智
(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新河中學,甘肅民勤 733399)
數學知識多而抽象,學生僅靠教師的講解很難做到透徹理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開展適當的課堂練習,通過做題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扎實數學技能。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錯誤,如果能夠將這些錯題資源科學有效地利用起來,不僅會讓數學教學事半功倍,還有助于學生的自主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能小覷錯題資源,當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盲目地批評與指責,而要將錯題資源科學地利用起來,和學生一起分析出錯原因,以錯題為例,向學生傳授避免出錯的方法與技巧,引導學生從錯誤中求得真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數學就要做數學,只有做題才能達到鞏固知識、靈活運用的目的,也只有做題,學生才能發現自己數學學習中的不足,促使自我改進與提升。拿到數學練習題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審題,只有審清題目,才有可能正確地解答問題。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審題時往往不夠認真仔細,對題目進行大概的了解后就開始下筆答題,沒有對題干進行詳細、全面的分析,經常會遺漏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或受到一些無效信息的干擾,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舉步維艱,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甚至還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影響解題的正確率。
良好的計算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才會游刃有余,才能得出準確答案。但從當前的學習實際來看,計算能力薄弱的學生不在少數,一部分學生是由于日常訓練不足,對計算方法、運算技巧掌握得不夠扎實,不會靈活運用,導致在解題過程中經常出錯。還有一部分學生口算、速算能力較差,雖然對計算方法和運算技巧熟記于心,但做題速度太慢,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解題上,留給自己檢查的時間嚴重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錯誤,增加了出錯的概率。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系統性,要想解決好數學問題,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和扎實的數學基礎。但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會出現讀不懂題意、理不清題目中已知條件、無法排除干擾項等情況,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較為膚淺,沒有把握知識本質,無法在題目和數學知識間建立有效聯系,導致學生找不到解題的關鍵,亂做一通,錯誤頻出。此外,很多學生缺少課后復習的好習慣,課堂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消化與吸收,致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在做題中經常出現概念性的錯誤。
1.優化學生對錯題的認知。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教師要優化學生對錯題的認知,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錯題,從錯題中積累經驗。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用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與理解,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放下心理負擔,主動地發現錯誤、分析錯誤,進而改正錯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向學生滲透錯題資源的價值,以錯題導入新知,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多關注自己和他人的錯題,引導學生正視錯題;也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糾錯情境,如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故意出一些紕漏,犯一些學生常犯的錯誤,引導學生指出教師的錯誤,并分析出錯原因,還要提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犯錯在所難免,做錯題不怕,可怕的是不會查錯、糾錯,優化學生對錯題的認知,激發學生對錯題的探究欲望,實現深度學習。
2.利用錯題引導自我反思。在日常的數學練習、作業和考試中,學生經常會出現一些錯題,大部分學生往往急于去改正這些錯題,改對后就不再理會,浪費了“錯題”這一重要的學習資源。為此,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案,變教師教為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利用錯題進行自我反思,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錯題原因進行反思??醋约菏清e在概念不清、審題不明,還是錯在粗心大意、思維方法上,從整體上對錯題進行反思。其次,要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纯醋约航忸}過程中是否遺漏了某些已知條件、運算是否正確、作答是否規范等,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鼓勵學生克服邏輯混亂和粗心大意的缺點。再次,要引導學生反思解題方法。對于同一道數學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突破錯題的思維局限,轉換思維角度和解題思路去探尋更為簡單、精妙的解題方法,以錯題作為思維的起點,拓展思維的廣闊性。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解題過程中用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反思,以錯題為紐帶,構建數學知識點間的聯系,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學會融會貫通。
1.制作錯題本,定期進行復習。在日常教學中,錯題是零散存在的,將這些錯題科學、合理地整理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很多學生也沒有整理錯題的習慣。為此,教師可以將錯題本引入數學學習中,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紙張不易脫落的本子作為錯題本,收集自己在作業、習題或試卷中出現的錯題。制作錯題本并不是要求學生將每天做錯的習題悉數整理到錯題本上,而是要讓學生選擇性地收集,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收集容易出錯的問題、出錯典型的問題、重難點問題、不會做的問題,用剪貼或者手抄的方式整理到錯題本上。而且還要讓學生標注清楚錯題所屬的章節題目、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自己出錯的原因、在原題上進行改正或重新完成正確的解題過程,在錯題旁邊還要讓學生自編習題,或從其他渠道尋找類似的題目,進行拓展鞏固訓練。和制作錯題本相比,應用錯題本更為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定期對自己的錯題本進行復習,強化正確認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把自己錯題本中沒有掌握的題目重做一遍,彌補學習漏洞,健全知識體系。每個學生的錯題本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實現錯題資源共享,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實現共同提高。
2.建立錯題庫,激發學習欲望。除了要讓學生制作錯題本,教師也要建立錯題庫,將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做錯的典型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匯總,輔之策略處理,將錯題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使其成為可再生資源,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實現創新。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將收集到的錯題資源進行分類組織,把錯因相同的數學問題歸為一類,或按照所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歸類,也可以根據錯題資源的主題或特征組織排序,通過有序的組織與整理,使錯題資源在錯題庫中能夠有序地呈現,方便學生隨時調取和使用。錯題庫建立后,教師還要注重日常的維護與管理,結合學情變化,定期檢查錄入資源庫中的錯題資源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題目是否科學、答案是否正確等,并不斷更新錯題庫,隨時收錄新的錯題,定期刪除已經過時的錯題,保證題庫資源的質量與水平,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另外,在錯題庫中,教師還要結合錯題收集一些關于數學解題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文章,供學生課外閱讀,給學生以指引和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1.挑選典型錯題,改編復習例題。做題是學生鞏固知識,完善知識體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出錯點往往就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對后續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錯題的分析與延伸,從大量的錯題資源中挑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錯題,將其當成例題應用到課后復習與鞏固中,對學生進行“將錯就錯”的訓練,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其中錯誤,并化錯為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速其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錯題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將其用得恰到好處,將會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聯系學生和生活實際,對典型錯題進行改編與創造,可以對錯題情境進行改編、進行數字的替換或題型變化,也可以通過變換已知條件、提問方式等,將錯題改造成新的數學問題,實現錯題的再應用和拓展應用,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還可以在典型錯題的基礎上延伸出拓展題目,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錯題中汲取經驗,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深化學習效果。
2.組織錯題搶答,提高思維能力。錯題是學生進步的基礎,但也會或多或少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挫敗感,若不加以重視,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錯題本或錯題庫中篩選典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并將其進行重新編排,打破章節界限,使其成為一套新的數學練習題。利用這套新題組織學生開展搶答比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飛轉”起來。對錯題進行二次解答,既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促使學生迸發出更多的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競答的方式,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科學劃分,再根據教學主題,從錯題資源中篩選具有探究價值和層次性的多個數學問題,組織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辨析、歸納,小組得出結論后就可以搶答。每搶答對一題,相應小組就可以得一分,最后分數積累最多的小組獲勝。教師可以讓獲勝小組派出代表講述自己小組的思維過程,對用到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總結,還可以組織各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評價,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思辨,開闊學生思維。
1.舉一反三,訓練解題方法。由于學生數學基礎、學習能力、數學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微信、釘釘等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將錯題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并將學生的易錯部分用特殊標記標注出來,附上正確的解題思路。還可以在錯題后涉及一些拓展問題,用拍照的方式上傳到平臺中,供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強化解題方法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出錯頻率,從錯題本或錯題庫中篩選典型的問題,并用微課的形式錄制講解視頻,將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要求學生先做題,后觀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和有針對性的訓練,查缺補漏。同時,還要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圍繞錯題上傳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由一道錯題延伸出更多的新題和解題方法,豐富學生的思維。
2.巧用網絡,實現錯題組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也逐漸走上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考試系統的智能組卷功能對錯題進行重組,先從錯題庫中批量導入試題,再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定試卷類型,將試卷劃分為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解答題等多種題型,設置每種題型的題量、分數、難度系數等,確保組卷難度均衡、知識點覆蓋廣泛,使其能夠達到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組卷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線上考試,讓學生從題庫中隨機抽選試題,在線上解答,簡化學習流程。當學生做完全部題目后,可以點擊界面中的提交按鈕,系統會自動為學生進行評判,顯示學生的正確率及出錯的題目,還會對出錯的問題進行解析,讓學生了解數學問題的難易度、覆蓋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查找錯因。這些錯題還會自動保存,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錯題再次進行組卷,通過反復練習,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錯題是一項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其科學合理地利用起來,通過錯題窺得教學中的得與失,引導學生從錯題中汲取經驗與教訓,變錯為寶,使之成為練就學生知識與本領的“磨刀石”,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