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級中學,西藏昌都 854000)
高中體育特長生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缺乏自主性、缺乏系統計劃、訓練方法有待改進、訓練強度較大、訓練缺乏針對性等問題,亟須改進,對此體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訓練情況、興趣特征等,采取多種教學措施,以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效率。
高中階段的學生從年齡上而言已經成年或接近成年,基本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在具體的體育訓練當中,教師往往對學生過多干涉,自主制定訓練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沒有考慮學生情況,這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性,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
與專業體育院校相比,高中體育訓練的系統性與科學性較為欠缺,體育教師以及相關教職人員制訂的訓練計劃存在一定的瑕疵,配套的監督體系不完善。這種情況下,部分體育教師所制訂的訓練計劃以周為期限,沒有制定長期、系統化的體育專項訓練方案。此外,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和教學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特長生的體育訓練和文化課程的學習時間、強度之間難以達成平衡,這和我國當前培養具有綜合素質人才的基本目標是相悖的。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既要讓特長生達成體育訓練的目標,同時也要讓其文化課學習取得相應的成績,這是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提高體育技能的同時,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身體狀態。但是,在當前教學中,有的教師缺乏有效的訓練方法,甚至為了提高訓練效率,盲目地加重訓練科目,而不顧及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這是不可取的。
對高中體育特長生而言,能否出成績是檢驗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也因為這樣的情況,在傳統教學中,體育教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訓練效果,以至于在訓練中會忽略學生的身體健康,一味采用機械、僵化的訓練模式,進行高強度、長時間、無計劃的訓練,甚至超出了學生的身體承受范圍,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體育特長生的成績能否提高,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因材施教,是否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和訓練,否則只會增加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間,效率卻并不會獲得相應的增長。當下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情況比較復雜,每位學生的個體狀況、身體機能、天賦等都截然不同,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法,導致訓練缺乏針對性。
第一,在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興趣,想辦法激發學生自主訓練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訓練。例如,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訓練情況,自主進行訓練項目的制定,并且監督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訓練項目,每天完成一部分,每周進行一次相應的考核,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體育教師還要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了解其學習進度,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到項目訓練當中,進一步認識到提高自我體育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體育特長生的最終成績是通過比賽取得的,而比賽所考查的不僅僅是體育技能,更多的是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所以在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在學生取得訓練成果的時候多給予鼓勵,讓學生一直保持自信的心理狀態,在學生遇到挫折的時候要給予心理指導,讓其在面對任何困境時都能鎮定自若。
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完善訓練計劃,以提高訓練效果,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訓練計劃。體育教師要結合考試要求、學生特點、課時分配等情況,為學生制訂系統的、詳盡的長期與短期訓練計劃。長期訓練計劃涵蓋高中三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高一全年,主要以基礎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為主,包括彈跳力練習、一般耐力練習、柔韌性練習、上肢腹肌練習、背部力量練習、靈敏性練習、絕對速度練習。第二階段為高二全年,主要以專項訓練為主,上學期為專項技術動作教學,包括專項技術、專項比賽方法、專項理論;下學期為專項身體素質練習,包括專項速度、專項耐力和專項爆發力。第三階段是高三上學期,主要以專項提高為例,訓練內容包括:提高專項技術,掌握專項比賽戰術;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獨立比賽能力;提高指導專項訓練的能力;學習掌握副項正確的基本技術。第四階段為調整和鞏固階段,也就是高考體育加試的前兩個月,該階段要加大練習強度,適當減少量和次數。短期訓練計劃則以周為單位,教師可結合具體訓練項目制訂每周計劃。
第二,在計劃制訂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文化課與體育訓練二者的關系,針對文化課成績好而體育專項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其在保持文化課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抽出更多時間用于體育專項訓練,提高體育成績。針對體育專項成績好但是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其改變訓練模式,將文化課學習穿插于體育專項訓練之中,實現文化課與體育訓練的深度綁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與文化課教師結成工作小組,利用休息時間對文化課成績較差的體育特長生進行集中教學,以“鞏固優勢學科,縮短學科差距”為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體育素養都得到發展。
有效的訓練方法是提升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此體育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和措施。
第一,體育教師在訓練之前,要讓學生充分做好訓前活動。為避免學生在訓練中受傷,在展開高強度訓練之前,教師要讓學生的關節、韌帶等做好適應性練習,以避免拉傷。而且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時間,要在學生的身體機能最活躍的時候進行較為劇烈的訓練運動,以避免發生危險。
第二,體育教師在訓練當中,要做到循序漸進。教師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體育技能有充分了解,知曉每一位學生的個體特點,不要開展超出學生承受能力的項目,也不要開展過于簡單的訓練項目。同時,教師要注意多讓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在學生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增加具有難度的項目,一步步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
第三,體育教師在訓練中,要做到均衡。一方面在訓練的時候,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各個肌肉群、關節等都要達成訓練效果,不能只訓練其中一方面。比如,在對鉛球特長生進行訓練時,教師不能只注重對其力量的鍛煉,而是要在學生綜合體育能力都得到提升的前提之下,強化學生的力量,這樣培養出來的特長生才能從容應對各種比賽和訓練環境。而且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也要平衡發展,初期的基礎訓練要做好基本力量的訓練,中期的強化訓練要做好學生肌肉群力量的增加訓練,沖刺期要注重學生拋擲鉛球時準確性的訓練。另一方面教師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情況,要讓每一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都能有所提升,教師尤其不能只側重那些成績好、提高快的學生的訓練,而是要讓那些身體素質一般或進步速度較慢的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練習,以盡快提升他們的訓練效果,助力學生更好地應對體育考核。
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最終達成體育訓練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訓練時,要注意避免學生因為訓練強度或難度的問題而產生傷病。因此在訓練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一方面要保護好學生容易受傷的關節、肌肉部位,另一方面也要在訓練之前讓學生充分進行熱身運動,讓學生在身體活躍起來之后再去進行強度較高的訓練,以減少學生因為突然參加訓練而產生傷病的概率。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專業和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讓他們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訓練,不能隨意增加訓練強度,或刻意做一些危險的動作,當學生有這樣的舉動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避免學生發生危險。在帶領學生進行訓練之后,教師也可以通過緩慢的活動,讓學生緩解訓練時產生的損傷。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按摩等方式緩解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的傷痛。總之,在進行各項安排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通過科學的訓練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首先,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狀況了如指掌,如此在訓練時才能夠為學生制訂最科學、最有效的訓練方案。高中體育特長生在身體素質、體育技巧和天賦上都比普通學生要強,但是對體育生而言,他們各自的情況也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悟性高,比其他人能更快地掌握訓練科目;有的學生耐性強,比其他人更能接受長期和枯燥的訓練。針對不同學生的特征,教師必須為其制訂有針對性的訓練項目和計劃,切忌統一規劃,這是不利于學生訓練效果的提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訓練現狀決定訓練的強度和難度。針對那些身體素質好、接受快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訓練難度,提高訓練速度。而針對那些身體素質一般、接受較慢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降低難度,讓學生在訓練中不會因為強度太高、難度太大而產生挫敗感,要讓學生自己和自己比,不斷超越自我。例如,在籃球特長生的日常訓練中,由于籃球隊的每一位學生的個體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技術能力高,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好,有的學生耐性好,有的學生爆發力強,所以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必須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合理安排。針對那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減少基礎性的訓練,而多增加一些技能性的訓練;對于那些技能好但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強化其基礎訓練效果,讓學生在籃球技能上做到“一專多能”。
其次,在訓練過程當中,教師不要一下子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避免讓其產生畏難心理。針對學習積極性較高、學得快的學生,教師也要注意增加訓練項目,滿足其訓練時間。
再次,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因材施教。體育特長生的心理狀態非常影響其在體育訓練和比賽當中的發揮。因此體育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承受能力等,要根據這些個性特征做出相應的心理輔導。例如,有的學生對自我的要求非常高、積極性強,教師就要多鼓勵其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懶散,不愿意主動投入訓練,教師就要多督促、多引導,讓其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有的學生過于追求訓練效果,沒有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進行合理安排,甚至為了訓練效果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教師就要對其進行關心引導,讓其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其盲目加重訓練強度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找到原因,從而對癥下藥,以切實提升訓練效果。
最后,教師可以嘗試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訓練小組,讓學生在互助訓練模式下能夠交流經驗,共同學習,積極進步,在保證自我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完成訓練科目,提高體育技能。
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特長生訓練的效果。文章簡要列舉了這些問題,并結合教學培養目標和學生發展目標,提出了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有效訓練策略。高中體育特長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體育教師應該分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制訂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提高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的效率,培養和提升體育特長生的體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