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梅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許多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普遍較弱,導致在語文學科中面臨諸多困難。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要問題。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的教學策略,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本文以初中語文統編版教材中的《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探討了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教學實踐,旨在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035-03
群文閱讀是一種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本文以初中語文統編版教材中的《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探討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教學實踐。通過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前置知識引導、整體閱讀、分組討論、個人閱讀和集體討論等步驟,全面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未來的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注重語境教學,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借助多種教學工具,注重評價和反思,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
群文閱讀是指一種以集體閱讀、分享、交流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活動。從“群”的角度來分析,該閱讀方式具有明顯的特點。
首先,群文閱讀強調集體性。在傳統的閱讀方式中,讀者是一個孤獨的個體,閱讀過程中缺乏交流和分享。而群文閱讀則是以集體為單位,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實現更深入的閱讀和理解。在群文閱讀中,讀者可以互相交流心得體會、分享閱讀體驗,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其次,群文閱讀注重的是批評性。批評性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接受作者的意圖,還能批判性地思考作品中的問題和矛盾。在群文閱讀中,讀者可以通過集體的討論和辯論來深入探討作品中的問題,發現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對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評價。另外,群文閱讀強調的是文化傳承。在群文閱讀中,讀者不僅能了解和欣賞經典作品,還能通過集體的分享和傳承,將這些經典作品的價值傳承給下一代。這種文化傳承不僅是一種精神傳承,也是一種文化責任和使命。
總之,群文閱讀是一種以集體閱讀、分享、交流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活動,它強調集體性、批評性、文化傳承,旨在通過共同的閱讀和交流來推動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群文閱讀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更有意義的閱讀方式,也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帶來積極的影響。
近年來,教育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其中語文核心素養是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群文閱讀對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的、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基本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文化意識和價值觀等,而群文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激發閱讀興趣,有利于提升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一種集體性的閱讀方式,通過集體閱讀、交流和分享,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在集體的氛圍中,學生不僅能從自己的閱讀中獲得理解和體驗,還能夠從他人的閱讀中得到啟示和新的觀點,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群體閱讀、交流和分享,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從而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與學科相關的經典文獻或感性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組織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擴大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樹立閱讀興趣。不同閱讀材料的難度和要求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避免過于簡單或復雜,對學生閱讀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提供優秀材料,有利于增強寫作能力
群文閱讀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文本材料,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同時,在群文閱讀中,學生可以從他人的寫作中學習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技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群體閱讀、交流和分享,使學生的文學鑒賞和文學創作能力得到提高。首先,群文閱讀能豐富寫作素材。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學科相關的經典文獻或感性文本,讓學生深入領略文學之美,使學生在寫作時有更多可供借鑒和運用的素材。同時,群文閱讀能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通過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激發創作靈感,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閱讀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發掘和運用自己的寫作靈感。另外,群文閱讀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材料的引導和閱讀方式的指導,向學生介紹文學作品中的寫作技巧,如描寫手法、敘述技巧、情感表達等,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讓學生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創作能力。
(三)重視交流分享,有利于提升表達能力
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集體中交流和分享,通過對作品的討論,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說服力和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是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激發口語表達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學科相關的經典文獻或感性文本,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讓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同時,強化口語表達技能。除了口語表達興趣,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技能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和表達。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技能,比如向學生介紹抑揚頓挫、語言凝練、表情配合等說話技巧,并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和提高。總之,群文閱讀教學能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口語表達機會和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說服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領導力。
(一)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路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不同的學科和領域中所需掌握的基本素養,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針對不同的核心素養,可以采用不同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第一,批判性思維。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批判。第二,創新思維。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群體閱讀、交流和分享,不斷探索和創新。第三,溝通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對話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對話和交流中提高溝通能力。第四,合作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和啟發,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教材課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的素養培養要求,教師可采取與之對應的教學策略。在批判性思維培養上,可以讓學生從自然界的語言、人類對自然界的態度、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等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在創新思維培養上,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然界的語言和人類語言的關系,從而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在溝通能力培養上,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而在合作能力培養上,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集體閱讀和討論,從而在合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
(二)分析教學文本的特點,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分析不同教學文本的特點,立足課程教學目標設計群文閱讀的具體策略。比如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等策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群體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和文學創作能力,更好地領略文學之美。
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該篇文章通過描述自然界的聲音和語言,探討了自然界的語言和人類語言的關系。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將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等方式相整合,創新課程教學思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第一,啟發式教學策略。通過啟發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和探究《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在群體閱讀和交流中,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通過閱讀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第二,探究式教學策略。通過探究式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在群體閱讀、交流和分享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例如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然界的語言和人類語言的關系,通過群體討論和交流,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三,合作式教學策略。通過合作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和啟發,提高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例如在閱讀《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集體閱讀和討論,從而在合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第四,對話式教學策略。通過對話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對話和交流中提高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例如在閱讀《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
(三)豐富課堂教學的方法,制訂群文閱讀教學的步驟
在明確教學思路、確定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制訂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群文閱讀教學的步驟大致可以分成五個環節。第一,前置知識引導。在開始閱讀之前,可以先對自然界的聲音和語言進行介紹和討論,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的聲音和語言的特點和意義。同時,可以通過音頻或視頻素材,讓學生感受和領悟自然界的聲音和語言。第二,整體閱讀。可以讓學生感受文本的整體語境和情感氛圍,提高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注重文本的語言表達和句子結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鑒賞能力。第三,分組討論。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然界的語言和人類語言的關系,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和探究文本,同時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第四,個人閱讀。可以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個人理解和思考,并就文本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究,例如讓學生就自然界的語言和人類語言的關系,展開個人思考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五,集體討論。可以讓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學習和啟發,在交流和分享中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從他人的觀點和看法中獲得啟發和啟示,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通過以上步驟的開展,《大自然的語言》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文學之美,同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對《大自然的語言》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閱讀能力,更好地領略文學之美。在未來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
(責任編輯:劉婷婷)
[1]陳一鳴,&鄭維杰.(2020).初中語文課程核心素養與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以《思想品德》為例.教育與教學研究,1(1),10-17.
[2]殷文琪.(2018).論群體閱讀教學策略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讀書與閱讀教育,12,26-28.
[3]魯曉晶.(2020).基于核心素養的群體閱讀教學策略初探.教育教學論壇,29(10),62-65.
[4]張巖,&徐嬌.(2019).論初中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教育學術月刊,11(1),19-22.
[5]王曉丹,&范雪蓮.(2021).群體閱讀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教育研究與實踐,36(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