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
【摘要】在小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存在著教學難度大、知識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學過程中缺乏趣味性等問題,而幾何與圖形教學作為小學數學的教學重點,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引入游戲教學方法,從而解決上述問題,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充滿趣味的幾何圖形學習環境。
【關鍵詞】小學;幾何與圖形;游戲教學
游戲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游戲中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感。除此之外,游戲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幾何與圖形教學時,需要充分重視在教學中引入游戲,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增添更多的學習樂趣,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一、數學游戲在小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的意義
1.優化數學學習環境
傳統的小學幾何與圖形教學,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進行講解,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較少,學生在理解圖形、幾何知識中存在較大障礙。引入數學游戲,可以有效地營造趣味、輕松的學習氛圍,優化數學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幾何與圖形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幾何與圖形的學習不應當僅限于課堂中,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將作業與游戲相融合,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幾何與圖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位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能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提高小學數學幾何與圖形教學水平。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幾何與圖形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游戲和幾何與圖形教學相聯系,可以共同促進分辨、辨識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理解幾何知識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形成良好的幾何直觀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幾何與圖形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給數學樹立重要的數學學習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促進學生利用圖形解決各類數學問題。小學生認識范圍有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通常表現出毫無頭緒、毫無次序的狀態,而將游戲與幾何圖形教學相結合,在面對凌亂、排列無序的圖形,在游戲中學生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將圖形分類、排序等,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思考、分析、執行的順序問題解決,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3.豐富數學教學內容
在小學幾何與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幾何與圖形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開展游戲教學,通過游戲的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并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避免課堂處于枯燥、乏味的狀態,加深學生對幾何與圖形的記憶和理解,并緩解內心對幾何學習的恐懼,幫助學生樹立幾何與圖形學習信心,保持充沛的動力開展下一階段的學習。
二、游戲在小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科學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
想要在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科學、有效地融入數學游戲,需要教師科學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優化游戲課堂模塊,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掌握效果,充分發揮游戲化數學教學的優勢和價值。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七巧板小游戲”,教師在課前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如學生需要熟悉掌握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的名稱和形狀,并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辨認、區別這幾種圖形。因此,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劃分為圖形認識、圖形辨別、圖形拼湊、圖形分解幾個教學模塊,將這幾個教學模塊與七巧板小游戲相融合,并科學分為幾個模塊內容教學時間。圖形認識為教學的難點,占課堂教學時間的30%,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七巧板初步認識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動手觀察;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圖形辨別教學相對容易,占課堂教學時間的20%,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拿出七巧板進行提問,進行圖形的辨識;圖形拼湊、圖形分解兩個教學模塊,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各自占課堂教學時間的25%,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七巧板進行拼圖游戲,如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更大的三角形,而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還可以拼出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通過這種七巧板拼湊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相同的條件不同的思維,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新的圖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描述圖形的特點、拼湊的思路等,鍛煉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七巧板游戲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作用。
2.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給幾何與圖形教學增加趣味
將游戲引入小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的目的是使學生可以積極、快樂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在游戲的過程中收獲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實現寓教于樂。因此,在幾何與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平移與旋轉”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平移”“旋轉”兩個概念較為陌生,為了給課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幾何與圖形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使學生對“平移”與“旋轉”的理解更加透徹、掌握更加牢固,教師可以引入“風車”“火車”等生活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小風車或將小風車模型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保持新奇、興奮的心情來學習和理解“旋轉”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風車轉動時,葉片的變化,通過親自動手、細心觀察,學生可以將課本中旋轉的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對“旋轉”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徹,在應用“旋轉”這一知識時也會更加靈活。在“平移”概念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火車游戲”,將學生分組,排好隊站成一排,在地面上用粉筆畫出格子,每個格子只能站一名學生,讓學生在前進的過程中體會到何為“平移”,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描述出自己前進的方向、前進的距離,如向左平移3個格子單位、向右平移2個格子單位等。通過“小火車游戲”,學生對“平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會數學語言表達,這對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加強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創新豐富游戲形式與內容
幾何與圖形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將幾何與圖形深深地印在學生的頭腦中,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將幾何圖形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想象難度,給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同時豐富游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調動學生對幾何與圖形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生活中三角形的應用,如屋頂、紅領巾、衣架等,將三角形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在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如何確定三角形的高”等問題時會存在較大困難,對于銳角三角形,很多學生可以輕松找到三角形的高,而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很多學生認為只存在一條高,在理解中存在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開展“火柴拼接”小游戲,讓學生手動拼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思想,不同學生在確定三角形高時思路也不一樣,因此通過游戲過程中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明白每個三角形均有三條高,高線的數量與三角形形狀無關,這種游戲互動的形式,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高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往往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大,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幾何與圖形知識與生活聯系,讓學生發現在生活中的幾何圖形,降低學生對圖形的理解難度。
4.開展自主探究,提高幾何與圖形教學的有效性與有序性
掌握幾何與圖形知識和圖形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幾何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分斷能力,這同樣也是小學數學幾何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幾何與圖形的教學中,若學生出現較大的學習困難,教師可以嘗試開展自主探究,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深入探究幾何圖形知識,提高學生的問題發現、分析、解決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可以活動的長方形模具,教師可以利用活動的長方形模具讓學生自主探究長方形的兩條對邊的關系、兩條鄰邊關系,向學生提問:“將長方形模具調整為平行四邊形時,對邊是什么關系,鄰邊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有關“平行與垂直”小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在卡片中畫出組合幾何圖形,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教師出示幾何圖形卡片后,兩名學生需要快速找到圖形中存在垂直、平行關系的線段,哪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找出垂直、平行關系的線段最多,哪個小組獲勝。通過這種游戲的形式,利用小學生愛玩、好勝心強的特點,吸引學生參與到幾何圖形的學習中,在小組兩名學生共同闖關的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分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
5.借助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創設幾何與圖形教學情境
幾何與圖形學習在小學階段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但是,幾何與圖形的學習具有相當大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游戲課堂,豐富幾何與圖形教學資源。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和AR設備,掃描教室內的環境,給學生配備AR卡片,讓學生對生活環境中的物體進行掃描,在掃描完成后,在屏幕上會顯示生活中的長方體與正方體模型,學生可以在屏幕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旋轉、平移、拖拽,進行三維立體觀察。通過AR游戲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在AR游戲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很多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教學,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動畫片情節,為學生創設趣味的學習環境。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數數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熊出沒》動畫片的情境:熊二因貪吃光頭強家中的蛋糕,而被光頭強困在鐵籠內,熊大為了解救熊二帶領森林中小動物前往光頭強家中,但是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需要小朋友加入隊伍。教師可以在解救的路上設置關卡,關卡的題目為“數數圖形”的題目,教師在安排關卡題目時需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如第一關為數出組合圖形中正方形的數量;第二關為數出組合圖形中有多少圖形種類;第三關為數出組合圖形中線段的數量,并描述出“數圖形”的方法,通過這種闖關的形式,解決學生在數圖形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在整個過程中做到全神貫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創新改革數學游戲教學觀念,提升幾何與圖形教學水平
中國處于經濟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階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幾何與圖形教學時,也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游戲教學觀念,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實現高質量發展。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方向感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隨機點名,傳統的課堂中教師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受到更多的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多媒體點名的方式具有更多的隨機性和趣味性,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也更受到學生的歡迎,充分發揮游戲式教學的優勢。教師還需要積極創新游戲形式,在“數數圖形”的教學中,可以模擬乘車游戲,讓學生利用彩筆、卡紙制作汽車票,讓學生數出達到同一目的地,可以有多少種乘車方式,需要準備多少種車票。在此過程中,若學生出現多數、少數的問題,在其他學生的共同參與下,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通過這種乘車游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性、嚴謹性和有序性,同時使學生的數學基礎更加扎實。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幾何與圖形學習充滿趣味性,其本質也是一種游戲。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游戲的引入,創新數學游戲形式與內容,將幾何與圖形學習與游戲相融合,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游戲情境,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機會,科學設計游戲內容,降低學生在幾何與圖形學習中的難度,將抽象的幾何圖形知識變為更加可視化、直觀化、生動化,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幾何觀念,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俐俐.小學幾何圖形教學方法探究[J].求知導刊,2021(39).
[2]王舒雯.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02).
[3]董淑蘭.芻議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0(23).
[4]索婉婉.通過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學生對圖形的認識[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