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夢龍 謝恒
摘 要:蔬菜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本文提出了蔬菜食品安全溯源監管體系建設的研究思路,通過對現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對相關研究人員和部門提供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蔬菜食品安全;溯源監管體系;技術支持
Discuss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Vegetable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upervision System
SHE Menglong, XIE Heng
(School of Food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 Preventing vegetable food safety risks is a worldwide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egetable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upervision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departments.
Keywords: vegetable and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and supervision system; technical support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農產品消費量不斷增加,但有毒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等導致的蔬菜食品安全事件也在不斷增多[1]。為保障蔬菜食品的安全和質量,世界各國紛紛加強對于蔬菜食品的安全監管,建立溯源體系成為必然趨勢。溯源體系可以通過記錄和追蹤蔬菜的生產、流通、銷售信息,實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及時追溯,從而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消費者權益。
1 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存在的問題
1.1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蔬菜食品安全監督責任和監管手段與全面推進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①“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導致各監管部門職責不清,監督效率不高。目前,我國蔬菜食品安全信息的發布主要是由各職能部門自行發布[2]。因此,我國蔬菜食品安全信息系統的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分段監管”模式下,蔬菜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需要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同時要實現管理手段和技術標準的對接,加大了推進蔬菜食品全過程可追溯體系的難度。②全國性法律和法規缺失。蔬菜食品的安全生產工藝、包裝技術缺乏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導致蔬菜食品安全監管效率低下。
1.2 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認知率低
在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于各參與主體對可追溯體系相關概念的了解程度較低,消費者對可追溯體系的認知率較低。然而,在推動可追溯系統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各參與主體與社會文化氛圍的配合[3]。①蔬菜生產和流通過程的參與者,尤其是生產者,缺乏對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認識,生產主體參與程度不高。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實施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技術和設備也要不斷地更新,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信息采集成本較高,生產主體前期投入較大。而生產主體以營利為目的,參與度和參與積極性都不高,嚴重阻礙了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發展和推廣。②消費者對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認識度和信任程度不高。建立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以產品標簽和生產記錄為主要載體,但部分消費者對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及其標簽信息了解程度較低。同時,不少消費者對于當前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存在疑問,其對如何利用可追溯系統查詢蔬菜來源信息、追溯體系的運作方法等不甚了解,這就造成消費者對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認識不足,影響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發展和推廣。
1.3 對各環節節點商戶缺乏監管
蔬菜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從生產到終端消費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管,涉及多個職能部門。例如,環境保護部門、農業部門、質檢部門等負責產地審批[4];蔬菜從種植到成熟的整個過程都需要農業部門的監管;蔬菜采摘后到批發流通進入市場的全過程,由農業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各部門之間權責不清嚴重影響了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運行效率,降低了執法效率,同時也造成各部門之間存在監管和管理的漏洞,出現問題時,容易導致各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此外,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較弱,現有的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并未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監管監測體系和執法體系,不能有效地監督各個節點,不利于保障可追溯工作的安全穩定運行。
1.4 溯源體系信息安全缺少技術支持
技術性障礙導致信息披露具有不完備性[5]。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生產經營主體上傳農產品信息時,還不能實現全過程的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人工操作,人工操作會導致農產品信息不完整或不真實。同時,在農產品交易市場上,買賣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信息,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就會占據上風,而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就會處于不利的地位。消費者在農產品信息方面處于被動的地位,市場上農產品信息不完整會導致優質產品逐漸被劣質產品所取代,按照“劣幣驅逐良幣”的經濟學原理,農產品市場秩序將陷入混亂。
目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在對蔬菜食品信息的準確性控制方面還不健全,采摘、加工、運輸及存儲等各個環節還主要依靠人工錄入信息,相關企業可根據錄入信息的真假,通過不同的側重點進行虛假宣傳,從而減少消費者對某些信息的認知,提高利潤。
2 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完善對策
2.1 建立健全統一的標準法規
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統一的標準法規,規范蔬菜產品的溯源標識。①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法規,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禁止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對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并給予經濟處罰。②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標準和法規,以法律和法規的形式明確可追溯對象、可追溯信息、可追溯主體等。同時,要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加大對虛假信息的懲罰力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③相關部門應細化各環節的標準和法規,確保每一環節都有法可循,為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實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確保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能有效建立并使用,從而保障蔬菜食品的質量安全。
2.2 加強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宣傳
(1)應加強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推廣,形成有利于公眾參與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微信以及微博等媒體的作用,加大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推廣力度。通過對消費者進行科普和引導,讓消費者能夠更好地了解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對蔬菜產品質量的影響,增強消費者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信賴和認同,提高體系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讓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切實起到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作用。
(2)要逐步完善消費者監管和申訴制度,使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更好地發揮作用。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發展情況表明,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長久、高效運轉離不開公眾的監督。消費者一旦發現蔬菜食品存在質量問題,要立即向相關機構報告,相關部門要及時對存在問題的商品進行處理,盡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相關部門應適時干預,對已發現的問題予以曝光,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
2.3 完善對各環節節點商戶的監管
(1)建立跨部門協作監管機制。蔬菜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所以對蔬菜食品進行監管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監管系統以分段監管為主,單靠一個部門很難全面、有效地對蔬菜食品安全進行有效監管。因此,需要尋找更加有效的監管方法來保證蔬菜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而跨部門合作可以有效提高監管效率。
在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要規范和穩定配套制度,對各個監管部門的職責進行詳細規定。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如果發生與現有法律、法規相沖突的情況,各監管部門應及時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監管部門監管不當導致風險隱患時,應及時進行整改,并追究責任到個人。同時,跨部門協作監管機制應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促使各部門之間互相監督。應加強對各監管部門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協調合作能力,使跨部門協作監管機制能夠長期有效運行。
協調是調動跨部門合作各方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加強各利益主體間的溝通和協商。而確保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就是目標的一致性,必須對各個主體的利益進行全面的考慮,及時對矛盾點進行協調,平衡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營造高效、和諧的合作氣氛,促使各部門之間長期、穩定地合作。
(2)“政府+第三方認證組織”形式。部分發達國家在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中引入了檢驗與認證機制,并由政府部門或第三方認證機構對其進行相應的檢驗與認證。政府和第三方認證機構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節省行政資源,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政府+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模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①對不同級別下的審查標準進行統一和標準化,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3個級別對蔬菜食品實行寬嚴相濟的審查標準。②細化認證程序,蔬菜食品生產、加工、運輸以及銷售等全過程應進行實時評定并上報。政府的介入會使蔬菜食品的相關信息更加可靠和真實。“政府+第三方認證機構”模式可以有效地連接政府內部。③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給予懲罰,對通過審核并完成溯源工作的企業,給予補助、稅收優惠等形式的獎勵,加強對溯源行為的關注,提高市場標準的使用率。
2.4 加強可追溯技術的研發
完善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需要從硬件、軟件、人才以及多方合作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高效、透明、可持續的食品安全管理閉環,確保蔬菜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增強消費者對蔬菜食品的信心,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企業可追溯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進行完善。硬件設施是可追溯系統的基石。硬件設施包括物聯網設備、傳感器、條形碼掃描器等,這些設備可以實時采集蔬菜食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等信息。軟件設施是指將硬件設施采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分析的平臺,通過高級的數據分析技術,使得蔬菜食品的信息追蹤變得更加簡便快捷。
同時,企業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研發水平,以便在可追溯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應加強與政府、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部門的協作,共同推動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國家應制定相應的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可追溯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投入;研究單位可對企業進行技術支援,幫助企業解決現實中的難題;在促進產業標準制定與執行方面,行業協會可以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3 結語
建立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保障我國居民食用蔬菜食品質量安全的“惠民工程”。本研究從蔬菜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系統的構建入手,提出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認知率低、對各環節節點商戶缺乏監管、溯源體系信息安全缺少技術支持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改進措施,如建立健全統一的標準法規、加強對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宣傳、完善對各環節節點商戶的監管、加強可追溯技術的研發等。通過這些改進措施,可以提高蔬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效能,有效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熊華明,林松濤,楊玲,等.數字化背景下重點食品產品溯源標準體系構建研究: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川食安”溯源監管平臺建設為例[J].中國標準化,2023(13):64-68.
[2]趙巧潤,曹宇璇,曹怡凡,等.互聯網+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溯源體系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23,44(6):24-32.
[3]李曉楚.縣級蔬菜產品農殘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探討[J].園藝與種苗,2023,43(9):104-106.
[4]程剛.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3(8):76-78.
[5]劉芳.食品安全溯源監管的實踐發展與制度完善[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3):62-67.
基金項目:邵陽學院2022年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X2022SY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