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藥殘留是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重要環節項目,明確不同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種類和含量有助于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大眾身體健康。本文介紹了當前常用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措施,旨在提升農藥殘留檢測水平,降低各類因素對檢測結果的負面影響,為大眾的飲食提供保障。
關鍵詞:食品檢測;農藥殘留檢測;質量控制措施;食品安全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Food
CAI Xiaofeng
(Pince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1100,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 residu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Clarifying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different foods can help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ensuring public health.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mmonly use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detection results, and provide guarantees for the publics diet.
Keywords: food testing;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od safety
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化肥、農藥使用情況。適當使用農藥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風險,提升農作物產量,為農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部分農戶農業生產知識及技術水平不足,農藥濫用情況比較突出,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還導致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標,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保障食品安全和大眾健康,我國制定了嚴格的檢測機制,要求相關人員在農產品入市前對其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避免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流入市場。針對不同的農藥殘留,當前已經研究出了多種檢測技術和方法,而在檢測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降低各類因素的影響,對于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1 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的常見技術
1.1 色譜技術
在農藥殘留檢測中色譜技術的應用較為廣泛,常用的色譜技術包括薄層色譜技術、氣相色譜技術和高效液相色譜技術等。
1.1.1 薄層色譜技術
薄層色譜技術具有技術成熟、應用廣泛、檢測快捷等突出優勢,既能夠作為一種層析分離技術進行應用,還能夠對農藥殘留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薄層色譜技術主要用于檢測樣品中的有機磷,樣品經過提取、提純、濃縮等流程,將其在薄層硅膠板上進行分離,展開并顯色后,根據比移值進行色譜圖對比,從而確定農藥殘留。
1.1.2 氣相色譜技術
氣相色譜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操作便捷等優勢,適用于易揮發有機化合物的檢測。主要操作流程是將待檢測樣品處理后,放置在氣相色譜柱中,并將試樣汽化,利用氣體作為流動相的原理對各組分實現有效分離,通過儀器鑒別和分析制作出色譜圖,根據色譜圖的出峰時間和順序,能夠實現農藥的定性分析;根據色譜圖中峰的曲線和面積,能夠實現農藥的定量分析[1]。目前主流的氣相色譜技術已發展為氣相色譜和質譜聯用技術,該技術通過質量檢測實現對低殘留農藥的分析。
1.1.3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分析技術,能夠用于分析不易揮發、強極性農藥,因此應用范圍日漸廣泛。該技術在常規液相色譜技術的基礎上,對液相色譜原理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應用,使得檢測的靈敏度和廣泛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高效液相色譜技術還能夠與微處理器技術相結合,從而實現自動化分析,進一步提高分析檢測效率;和三重四極桿質譜聯用,則能極大提高農藥檢出的靈敏度,最低檢出濃度能達到0.1 ng·mL-1。
1.2 光譜技術
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光譜技術利用有機化合物的光譜特性實現對檢測對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當前常用的光譜技術有紅外光譜法和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兩種。
1.2.1 紅外光譜法
不同農作物所使用的農藥種類不同,但各種農藥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光學特性。紅外光譜法主要通過分析分子對紅外光譜的吸收和散射特征,確定食品中所含有的農藥成分。該技術具有分析準確、無破壞性等特征,在實際應用時能夠同時進行多種農藥的檢測,操作效率較高。紅外光譜檢測過程主要分為3個階段:①樣品處理,檢測人員需要將樣品粉末與無水氫氯酸混合,溶解后進行過濾處理,獲得純凈的待檢測樣品;②紅外光譜分析,借助紅外光譜儀對待檢測樣品進行分析,繪制紅外光譜圖像;③對比確定,將樣品的紅外光譜圖像與標準圖像進行對比,確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農藥殘留,明確種類和數量[2]。
1.2.2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的突出優勢在于能夠進行直接檢測,不需要制備和處理樣品,有效降低了準備階段的誤差,提升了檢測的準確性。該技術主要利用拉曼光譜散射效應的原理,通過分析分子的振動信息,對比拉曼光譜圖明確分子結構,明確農藥類型[3]。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法將特殊處理后的金、銀、銅等金屬作為增強基底,提升農藥分子的拉曼光譜散射效應效果,從而實現低濃度農藥殘留的檢測和分析。
1.3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屬于生化測定法,具有檢測快捷、成本低廉的優勢。該技術主要通過乙酰膽堿酶的抑制作用,對有機磷農藥、氨基甲酸酯農藥進行檢測。酶抑制法的主要檢測產品分為分光光度法產品和酶片法產品。分光光度法利用吸光度原理,對檢測樣品的酶抑制率進行計算和分析,從而確認樣品中的農藥種類;酶片法是將酶和檢測物固化并加載至濾紙等載體上,反應后會產生有色物質,根據載體上的顏色變化進行農藥殘留識別。
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有機磷等高毒農藥的使用率大幅降低,殘留量也得到了限制,酶抑制法自身存在的靈敏度不足、準確性偏低等問題逐步顯現出來。對此,檢測機構應當在提升酶抑制法應用質量控制水平的同時,加強該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的結合,實現對農藥殘留的定性初篩和定量確證[4]。
1.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應用原理是利用抗體和抗原之間的特異性,對農藥類型進行分析和確定。當前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免疫分析法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分析法、熒光免疫分析法和膠體金免疫層分析法。
1.4.1 酶聯免疫分析法
酶聯免疫分析法具有專一性強、靈敏度高的特點,通過酶催化底物的顯色反應,既能夠檢測抗原,又能檢測抗體。但不同食品中農藥類型差異很大,酶聯免疫抗體制備數量較多,如果不能對檢測樣本中農藥的種類進行預判和確認,在應用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1.4.2 熒光免疫分析法
熒光免疫分析法結合了免疫分析技術和熒光技術的優勢,通過分析熒光標記物反應的強度能夠準確、快捷地檢測多種農藥殘留。熒光免疫分析法分為多種,應用最多的是熒光偏振免疫分析,該技術的核心原理在于分析熒光偏振值,確定農藥殘留情況。
1.4.3 膠體金免疫層分析法
膠體金免疫層分析法可直接使用試紙進行檢測,具有操作便捷、檢測快速的特征。該技術主要利用膠體金顆粒標記進行檢測。樣品與試劑混合后通過試紙的毛細作用進行液相流動,與膠體金標記物進行反應并顯色,達到檢測目的。
2 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
2.1 做好抽樣準備工作
在進行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時,前期的準備工作十分關鍵,大部分檢測技術都需要取樣和預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食品取樣之前,檢測機構和相關人員應制定好取樣方案,明確取樣流程和標準措施,并確保取樣人員嚴格依照取樣標準進行操作;整個取樣過程應當進行詳細記錄,建立臺賬;取樣完成后,應當執行切割、濃縮、分離等預處理操作,保證樣本的質量;部分樣品需要冷藏處理,做好冷藏環境、冷藏時間的控制,避免樣品污染、變質。
2.2 確保檢測儀器性能
不同檢測技術所需要的檢測試劑、儀器存在較大的差異,檢測人員不僅要確保操作流程的規范性,還要對材料、儀器進行管理和控制,確保其性能符合檢測要求。對此,檢測機構應當制定管理和維護機制,對檢測材料、試劑和器材進行定期檢查,明確其質量和性能,確保檢測時能夠正常應用;定期對設備儀器進行保養和維修,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的故障情況,提升設備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對儀器的管理過程和維修情況進行完整記錄,便于追溯檢查和質量控制。
2.3 關注環境指標因素
不同的溫度、濕度和雜質情況都可能對檢測過程產生影響,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因此,檢測機構和相關人員應當嚴格控制檢測環境因素,降低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為檢測工作營造科學適宜的環境條件;定期對實驗室環境進行檢查,并設置有效的環境指標探測設備,確保實驗室內電源、通風等系統的可靠性,控制好室內溫濕度;在檢測過程中,更需要加強對環境指標的監測,一旦數據超過正常值,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恢復。例如,我國南方可能存在濕度過高的情況,容易導致藥劑、試紙受潮變質,檢測機構要設置專業設備,分類存放各類實驗器材,避免器材混亂、受潮,同時做好通風除濕工作,為器材存放提供良好的環境。
2.4 嚴格實施檢測操作
檢測機構應當制定操作規范,明確每個檢測方法的操作步驟,讓檢測人員充分掌握,并嚴格執行。例如,在試樣制備過程中,檢測人員必須進行樣品解凍,同時使溶液混合均勻,然后靜置和純化;純化時,要確保將儀器中的廢氣清除干凈,避免試樣飛灑;檢測時,要確保操作的規范性,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降低誤差。檢測人員要控制好檢測藥劑和檢測產品的標準值,并對檢測對象進行標準檢測和空白檢測,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差[5]。此外,標準物質是農藥殘留檢測的重要判定依據,能夠實現準確的定量分析。因此,檢測人員要確保標準物質的純度和穩定性,做好標準物質的存儲和使用,定期對其進行檢測和記錄,保證標準物質的狀態符合檢測要求。
2.5 保障檢測結果的精確性
在完成農藥殘留檢測的采集工作后,檢測人員需要對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并核對檢測結果,出具檢測報告。在這一階段,相關人員應當嚴格遵循相關規范,保留有效數字,規范格式和單位,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出具檢測報告時,要確保報告的真實性和資料的完整性。完成后,需要對檢測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和歸檔,做好留存記錄和臺賬,便于以后的查找和復核。
2.6 提升檢測人員技術水平
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相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資質才能出具相關報告,這對于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極為關鍵。尤其是在檢測技術不斷優化提升的當下,檢測人員的水平也必須隨之提升,才能更加嚴謹規范地執行檢測工作。對此,檢測機構應當從兩方面入手,提升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①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性培訓和責任意識培養。定期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引進并推廣先進檢測技術,做好考核工作,確保檢測人員切實掌握操作技術;做好職業道德和責任培訓,激發檢測人員責任意識,使其自覺遵守工作規范。②加強對檢測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建立監管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不定期檢查檢測人員的操作流程和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監督解決。
3 結語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合理使用農藥至關重要。為降低農藥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僅要做好農藥使用的控制工作,還要做好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農產品種植所使用的農藥種類日益多樣,農藥殘留檢測的難度明顯提升,對此,檢測機構和相關人員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檢測技術,不斷完善檢測流程,采取必要的質量控制措施,提高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艷紅.現代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食品工業,2023(20):62-64.
[2]蘇雅拉.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優化措施[J].農家參謀,2022(19):61-63.
[3]宋小龍.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J].現代食品,2023,29(8):185-187.
[4]金浩.食品檢測中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3(13):163-165.
[5]馮美艷.常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質量安全管理[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17):93-94.
作者簡介:蔡小峰(1982—),男,河南洛陽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