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順 張波
摘 要: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對于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就是在新的課程體系中,以個性化的班風、學風、班級目標、班規、班歌、班名、班級活動等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屬于學生自己的教學環境,激發其學習潛力和持續的教育內需,培養出一種讓學生積極參與,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思想道德修養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個性化班級文化。
關鍵詞: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167-02
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磁場,能潛移默化地滋養學生的心靈,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影響學生以及班級的學習前景與發展。學生與學生、班級與班級之間都有著自己的特點與優點,個性化的班級文化主要通過班風建設、教室設計、文化活動,以及老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和感染,從而形成正面的道德情感。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還有多維的評價體系,諸如全班評、互評、自評等,學生能多維度地知道自己的狀況與變化,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還是一種民主與尊重的文化,學生受尊重,同學關系融洽,既互相督促又互相學習,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并尊重其主體地位。在現代化的教學體制與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以學生為出發點,建立個性化的班級文化,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班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班級精神,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優良的班級文化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勇于面對挑戰和困難的堅毅品質、不斷追求自我超越和發展的理想追求、不斷開拓探索的創新意識,同時樂于奉獻,心懷感恩的人格情懷。班級精神首先是團結協作的精神,班級作為一個整體,需要每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互相支持、協作和幫助,共同實現班級目標,最終實現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班級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多措并舉,培養和諧師生同學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增強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人格、思想上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老師要指導學生,讓他們既發現自己的長處,又找到自己的缺點,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互幫互助,互相包容換位思考,同學之間形成團結友愛的關系。
班主任還可以把課堂文化的教育性、趣味性、知識性與網絡媒體的主體性、交互性、工具性相結合,把學生帶入更廣闊的課堂文化空間中。教師可以公開自己的電子信箱,利用“小信箱”講“悄悄話”,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生更好更健康的心態。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在班級網站上開設“小論壇”“小明星”或者“涂鴉板塊”,讓同學們在網絡上進行互動與溝通,利用網絡建設班級文化的個性化展示平臺,從而更好地發揮班級文化在班級思想道德建設和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班級管理
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老師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的班級管理。個性化的班級管理首先要本著“以人為本”的育人思想,重視學生的差異,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促進學生的潛力發展。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主題,制定個性化的班級建設計劃,包括班級建設的措施與目標,班級活動的時間與安排等。再次是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注重解放學生的人格,所以在對班級的管理中要確保對班級的管理有很大的自主權,創建個性的班級活動空間,根據不同的班級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靈活性和個性化。
(三)民主公正,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可以通過開展“我愛我班”“小主人”等活動,實行“半輪換制”,讓同學們認識到班級是大家的,增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在成立班干部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愿報名,通過競聘的方式選舉班干部。班長定期總結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然后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對班干部的工作內容給予指導和協助,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班級突發情況,工作出色給予獎勵和表揚,如遇到困難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在調整班委的時候,班長的位置是由其他同學來決定的,為了使每個同學都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班級意識”,可以每天按學號選出臨時“班主任”“班長”等。根據不同的情況劃分工作任務,定期組織同學對工作表現好的班干部進行表揚,以激發同學們的熱情。
(四)滲透思想,營造個性化的班級文化環境
正如古人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級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個性化班級文化的構建,首先就應該有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把思想教育融入看得見的情境中,可以通過設立學習角、創設班級口號、參與各種競賽、布置宣傳欄等活動,促使同學主動參加,營造具有鮮明特點的班級氛圍,反映班級的個性與師生的內在精神。班級把課堂空間的文化育人作用發揮到最大,對教室進行細致的裝飾,體現班級特色,環境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更舒適。
(五)深入探索,實施個性化育人方法
班級是學校教育與教學工作的最基本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班級中的領導者、組織者、管理者,他們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學生的育人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建個性化的育人理念、實施個性化的育人方法,首先班主任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與管理能力,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和參與各項活動,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育人氛圍。其次,班主任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課堂教學,給他們足夠的選擇機會,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推動他們的個性發展。再次,對育人效果要進行個性化的評估,建立一個積極、健康、充滿活力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綜合性發展。
(六)彰顯顯性文化,布置個性化的課堂環境
課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交流的主要場所,課堂環境的每一個布置和安排都體現著班級文化。可以在課堂上擺放桌椅、在墻壁上進行裝飾,在黑板報上布置黑板報,制定口號,以及環境衛生的清掃和維護等方面。課堂環境的布置,不能影響正常的教學,需要干凈、整潔,比如窗明幾凈的門窗、擺放整齊的桌椅文具等,還有富有特色的人文環境的營造,比如設計班旗、班徽、班訓等班級標識,用之布置裝飾課堂墻壁、角落,讓班級精神無處不在。
(七)滲透隱性文化,充實文化底蘊
班級文化最終要形成班級精神,需要將其融入學生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之中,這個過程不能單靠教師的說教,需要通過各種活動載體對學生進行激化和內化。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設計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比如博物館參觀、鄉村學農等,通過各種活動讓班級文化與班級成員的人格發展、興趣愛好相契合,持久積累和長期堅持,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總而言之,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個性化班級文化的構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班主任與所有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特點,與所有同學集思廣益探討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促進學生積極為自身發展做好規劃,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責任編輯:張玲玲)
[1]莊子運.人本主義視角下以集體為中心的班級管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20):3.
[2]王燕敏.構建小學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11):2.
[3]馬麗.人本主義教育觀對當代高校班級管理的啟示[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3.DOI: CNKI:SUN:HNGS.0.2009-01-005.
[4]肖晶晶.文化自信視域下的個性化班級品牌建構策略[J].中小學班主任,2021(13):2.DOI:10.3969/ j.issn.2096-3742.2021.13.026.
[5]陳亞麗.馬斯洛教育思想及對新時代班主任工作的啟示[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4):3.
[6]楊克鋒.班級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影響策略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000(020):P.1-1.
[7]孫愛芹.人本主義視角下,班級文化建設的學生觀和教師觀[J].中國教育與教學,2006,4(10):23-26.
[8]達建龍.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2018.
[9]牛亮亮,謝玉紅.人本理念下普通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J].2020.DOI:10.12214/j.1672-3872.202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