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增負還是減負:環境保護稅與企業稅收負擔

2024-04-15 11:34:41黃紀強祁毓
華東經濟管理 2024年4期

黃紀強 祁毓

[摘 要:文章采用2015—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數據,構建三重差分模型探討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研究發現: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企業減負具有積極作用,推動企業致力于綠色研發創新和向下盈余管理來降低稅收負擔。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了非國有企業以及地方環保監管嚴、稅收征管強地區重污染企業的稅收負擔。據此,提出積極落實《環境保護稅法》、優化環境保護稅污染排放的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制定差別化征收的環境保護稅稅率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保護稅;稅收負擔;綠色創新;前端污染管控;末端污染治理;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4;F812.42;X19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097(2024)04-0083-10 ]

Increasing Burden or Reducing Bur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and Enterprise Tax Burden

HUANG Jiqiang,QI Yu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dopts the panel data of listed enterprises from 2015 to 2022 and constructs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n the tax burden of 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ax burden reduction of 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which promotes enterprises to commit to green R&D and innovation and carry out downward surplus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of enterpris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ax burden of 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areas of strict local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tax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is,we propose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aw",optimize tax reductions and incentives for pollution emissions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and simultaneously formulate different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rates a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tax burden;green innovation;front pollution control;end pollution treatment;surplus management

一、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1],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構建綠色經濟發展體系。因此,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F階段,我國生態環境正面臨嚴峻挑戰,其生態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尚未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環境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工業活動是污染排放的主要來源,由于環境污染具有較強的負外部性,企業難以主動減排,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因此,政府實施有效的環境政策來推動企業進行污染治理,對構建綠色發展體系至關重要。

自1980年以來,發達國家已通過實施環境保護稅和綠色稅來控制企業污染物排放[2]。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部分國家在1972年便采用“污染者付費”原則,要求污染者為其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污染付費。美國于1971年提出對硫化物征稅的法案。迄今為止,發達國家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制度。我國政府最早于1979年建立排污收費制度,然而,排污收費制度是一種行政監管行為,存在監管不完善、處罰力度弱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2016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稅法》),并于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

《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加強了稅收征管,企業稅負水平可能會有所增加。由于稅收負擔對企業經營發展與資源配置優化具有重要影響,合理的稅收負擔是減少企業資源扭曲、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重要因素之一[3-4],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對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影響[5-6]。合理的環境保護稅稅率有助于推進和構建減污降碳與經濟增長協同治理體系。有學者發現,在新古典增長框架和內生增長框架下,均存在最優環境保護稅稅率,這極大推動人均產出并提高經濟增長率[7]。因此,識別與厘清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協調企業稅負并推動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深化環境保護稅法改革、構建綠色發展體系、幫助企業高質量發展均具有重要影響。

《環境保護稅法》是依據憲法規范環境保護稅的征收繳納行為,這對保護環境、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消費和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8-10]。為保證排污收費制度平穩地向《環境保護稅法》轉變,環境保護稅設計遵循“稅負平移”的原則,即環境保護稅設計不以增加稅收為目的。由于各省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存在差異,政策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稅稅率。如北京市二氧化硫征收標準從10元/公斤提高到12元/公斤,上海市二氧化硫的征收標準從4元/公斤提高到6.982 5元/公斤(1),但仍有部分?。ㄗ灾螀^、直轄市)維持原有1.26元/公斤的征收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間環境保護稅稅率征收標準存在顯著差異,部分?。ㄗ灾螀^、直轄市)與排污收費制度標準持平,但從全國范圍來看,環境保護稅的法律位階、征管方式、稅收減免范圍、出臺目的和收入層級等均與排污收費制度存在顯著差異。

本文以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改革為契機,探討排污收費征收管理制度改為《環境保護稅法》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與現有研究相比,文章的邊際貢獻如下:首先,研究對象新穎。本文研究對象采用中國首個明確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立法稅種,來探討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其次,研究方法精準。之前的研究往往采用廣義的環境保護稅,將具有環保性質的稅種加總進行分析,而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模型評估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該方法有效緩解實證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最后,研究內容全面。現有文獻主要研究《環境保護稅法》對綠色創新、環保投資、污染排放和勞動需求等方面的影響,鮮有研究其與企業稅收負擔的關系,特別是在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本研究既能評估環境保護稅的設計原則,又能為推動企業綠色發展提供路徑支撐。

二、研究假設

部分?。ㄗ灾螀^、直轄市)提高了環境保護稅稅率,全國范圍的稅收征管與公眾監督也變得更加嚴格,這可能會極大影響企業環境成本,進而增加企業稅收負擔[11-12]。由于重污染行業污染排放較多,所面臨的環境成本負擔將會更大,企業環境治理很可能會擠占生產性投資,導致企業投資和產出降低[13],造成污染治理與企業生產的兩難局面,這可能對重污染行業的影響更大。學者發現,嚴格的環境規制會對地方財政收入造成負面沖擊,地方政府會加強稅收努力程度,這可能會顯著提升民營和小微等企業的所得稅負,也顯著加深區域環境治理壓力、加大中西部和財政收入目標更高地區的宏觀稅負[14]。嚴格的環境規制還可能會推高企業的產品價格,使企業的收入類稅負增加,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稅負水平[15]?!董h境保護稅法》實施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增加企業稅收負擔,而是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實現“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理念推動企業進行綠色生產。排污費征收管理制度只規定了一檔減排優惠,《環境保護稅法》則設置了兩檔減排優惠,政府可根據排放濃度進行差別化征收。如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企業積極進行減排可以獲得更多稅收減免,這有利于降低重污染企業的稅收負擔。因此,企業積極進行污染治理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可以引致增加稅前抵扣來降低企業稅負[16]?;谏鲜隼碚摲治觯疚奶岢黾僭O1。

H1a:環境保護稅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H1b:環境保護稅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從稅收負擔形式和《環境保護稅法》內容看,企業可以通過污染減排直接獲得稅收減免,企業排放的大氣或水污染物低于國家規定標準可以直接減免環境保護稅征收,企業可以繳納更少的環境保護稅,這有利于直接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此外,為應對長期環境成本上升,特別是重污染企業,如不能實現綠色轉型升級,企業將會面臨倒閉與淘汰的風險。從“波特假說”理論可知,適當的環境規制可以促進企業研發創新,而污染治理需要技術創新[17],對綠色創新尤為重要。企業積極進行綠色研發創新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通過模仿學習或引進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實現減排。在減排措施上,企業可以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或通過改進和加裝污染排放處理設備等綠色創新活動,從源頭管控和末端治理減少應稅污染物的生產和排放[18]。由于《環境保護稅法》拓寬了稅收減免范圍,綠色創新治理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進而使企業獲得更多稅收減免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谏鲜隼碚摲治觯疚奶岢黾僭O2。

H2:環境保護稅可以通過綠色研發創新有效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環境規制可以改變重污染企業的生產經營策略,企業既可選擇綠色技術研發和環保投資進行污染治理,也可將資金用于生產經營。嚴格的環境規制使企業不僅會面臨財務約束,還需面臨政府與社會公眾監督。企業在創造自身利潤的同時,還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污染排放較大的重污染企業,更需盡量規避或減輕公共監管壓力和社會輿論壓力所產生的政治成本[19-20]。政策管制會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決策,企業很有可能會基于政治成本動機操縱和調整盈余來規避政府和公眾的監督,以期獲得政府與公眾的支持[21]。當重污染企業面臨顯性環境規制壓力時,管理者可能會傾向于增加盈余信息披露的噪聲來降低企業盈余信息質量,從而緩解監管壓力[22]。由于環境保護稅屬于政府調控,對企業而言,政府綠色補助與相應的稅收減免可以為企業帶來額外的收入;為獲得政府綠色補助資金,企業可以制定不同的環境行為決策,去迎合地方政府的發放標準和利益取向,以此獲得更多政府補助[23]。因此,企業進行盈余操縱管理是獲得政府補助的方式之一,企業可以通過向下盈余管理行為獲得更多政府補助,當企業向下盈余管理操縱越大,公司獲得政府補助與稅收減免越多,進而能有效降低企業稅收負擔?;谏鲜隼碚摲治?,本文提出假設3。

H3:環境保護稅可以推動企業進行向下盈余管理有效降低稅收負擔。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選取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企業層面的數據均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城市層面數據均來自《中國區域年鑒》,環境保護稅稅率由作者手工收集各政府公告得到。為確保實證結果更加準確,對原始數進行如下處理:①剔除樣本期內金融行業、ST、ST*以及中途退市的企業;②為保證數據不受極端值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分年份進行上下1%的縮尾處理;③為防止數據較大波動,產生的異方差影響實證結果,對絕對數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

(二)變量選取

1. 被解釋變量

本文借鑒相關研究,用(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收返還)/當期營業收入來反映企業稅收負擔(taxburden)[24]。

2. 解釋變量

《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實施,本文將2018年及之后[timet]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在2018年提高環境保護稅稅率地區的企業[treati]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根據2010年9月14日,原環境保護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將16類重污染行業[pollutedj]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timet]、[treati]和[pollutedj]進行交互得到[DDDjit]交互項,[DDDjit]為核心解釋變量。

3. 控制變量

為使實證結果更加準確,防止遺漏重要解釋變量所帶來的內生性問題,選取相關指標進行控制。企業規模(ln size),規模較大企業由于其規模效應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實際稅率,本文使用企業期末總資產對數表示;企業年齡(ln age),企業成立年齡與資本積累及社會資源聯系緊密,成立時間長的企業往往已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存在差異,采用企業成立年齡加1對數化處理;資產負債率(debt),充足的資金有利于促進企業進行投資生產,根據金融加速器理論,資產負債率低的企業更有機會以低成本獲得外界金融融資,適當的資產負債率有助于企業獲得資金及現金流,采用企業總負債與企業總資產比值反映;營業凈利潤(profit),凈利潤較高的企業表明企業擁有良好的經營狀況,企業的投資活動隨之增加,采用企業凈利潤與營業收入比值反映;現金流(cash),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進行投資生產的前提,采用流動資產與總資產比值反映;固定資產(fix),企業固定資產反映出企業的生產能力,采用固定資產凈值與總資產比值反映;本研究還控制企業的工資水平(ln wage)和勞動投入(ln labor),分別采用企業工資對數化和企業員工總數對數化表示。上述變量與企業的經營發展聯系較為緊密,可能會直接影響企業稅負。

相關變量的設計見表1所列。

相關變量的描述統計見表2所列,其中反映了各變量的觀測值、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從中發現企業的稅負均值為0.069,標準差為0.065。

(三)模型設定

本文采用三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模型來識別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于是設定具體模型如式(1)所示:

[yirjt=α0+β1DDDjit+ρXit+yeart+firmi+yeart×indj+yeart×pror+εit] (1)

其中:[i、r、j、t]分別表示企業、省份、行業和時間;被解釋變量[yirjt]表示企業稅負;[DDDjit]為時間虛擬變量[timet]、政策虛擬變量[treati]和重污染行業[pollutedj]的交互項。此外,為防止遺漏重要解釋變量影響實證結果,本文控制可能會影響企業稅收負擔的變量,[Xit]為相關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可見本章變量選取。[yeart、firmi、yeart×indj、yeart×pror]分別表示時間固定效應、企業固定效應、時間和行業聯合固定效應、時間和省份聯合固定效應;[εit]為誤差項。

四、實證研究

(一)基準回歸

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見表3所列。列(1)和列(2)分別匯報了不加控制變量和加入控制變量下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結果發現,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了企業稅收負擔,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表明環境保護稅不但沒有顯著增加企業稅收負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負,對重污染企業的稅收負擔具有減負的作用效果。因此,H1b得到驗證。

(二)平行趨勢檢驗

在基準回歸中檢驗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為證實實證結果的可信度需進行平行趨勢檢驗。三重差分檢驗的前提邏輯是通過平行趨勢檢驗,在政策實施之前,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應無差異影響,在政策實施之后,兩者之間應呈現顯著差異。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進行檢驗,采用政策前一年的2017作為基期進行檢驗,如式(2)所示:

[yit=α0+βτ∑τ=2022τ=2015,τ≠2017Dτjit+ρXit+yeart+firmi+yeart×indj+yeart×pror+εit] (2)

平行趨勢檢驗如圖1所示,在政策實施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差值圍繞0值上下波動,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政策實施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產生差異,通過了5%及更小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環境保護稅有效降低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平行趨勢檢驗通過。

(三)機制檢驗

1. 研發創新

企業可以通過設備升級改造,在生產前端減少污染,也可以在末端進行污染物治理。本文借鑒相關研究,采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10年發布的環境友好型國際專利分類索引列表反映綠色專利,選取利用效率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專利與綠色專利比值反映前端研發污染治理,選取去除鋼鐵生產中的廢氣或粉塵和處理液體污染物的材料等裝置的專利與綠色專利比值反映末端研發污染治理[18]。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研發創新的機制檢驗見表4所列,列(1)和列(2)分別匯報了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企業前端污染管控和末端污染治理綠色研發創新的影響。由表可知,環境保護稅顯著促進重污染企業的前端污染管控和末端污染治理綠色研發創新水平,企業通過綠色研發創新治理降低污染排放,從而降低企業稅負(2)。因此,H2得到驗證。

2. 盈余管理

由于《環境保護稅法》給予企業更多稅收優惠,重污染企業可以通過政府補助和稅收減免的方式獲得額外資金。為獲得綠色補助與稅收優惠,企業可以制定綠色政策來進行相應生產調整,這很可能會夸大企業綠色生產行為。為此,當重污染企業面臨嚴格環境規制時,其可以進行向下盈余管理來降低稅負。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截面模型來反映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25],具體測算公式為:[TAitAit-1] = [γ0×1Ait-1] + [γ1×?REVit-?RECitAit-1] +[γ2×PPRitAit-1] + [εit]。

其中:[TAit]為經營性應計項目總額,用當年營業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差值表示;[Ait-1]為上一年年末總資產;[?REVit]為營業收入增加額;[?RECit]為應收賬款增加額;[PPRit]為固定資產。通過回歸模擬得到殘差值,[εit]反映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盈余管理的機制檢驗見表4列(3)。由表可知,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企業的盈余管理,表明環境規制越強,企業會偏向于向下進行盈余管理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因此,H3得到驗證。

(四)異質性檢驗

1. 所有制異質性

所有權性質是公司“軟實力”的象征,國有企業社會資源稟賦、政治資源及經營模式與非國有企業均存在顯著差異。環境保護稅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稅收負擔的異質性影響見表5列(1)和列(2)。由表可知,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非國有企業的稅收負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對國有企業的稅收負擔影響不顯著。非國有企業自負盈虧,市場競爭較強,在嚴格的環境監管下,有更大動力推動企業綠色創新。此外,非國有企業經營調整較快,傾向于采用前端技術創新減排。因此,由于競爭壓力與創新能力等差異可能會導致非國有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減排獲得市場競爭與稅收優惠,呈現非國有企業稅收下降的顯著特征。

2. 環保監管異質性

環境保護稅不管是在稅收征管還是法律位階上,均與排污收費存在較大差異,其面臨的政府與公共監督也越強。通過統計政府工作報告中關鍵詞出現的頻率來衡量地方政府在特殊領域的努力是可行的方法[26]。研究通過統計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與環境相關的詞語來衡量政府的環保監管力度。政府工作報告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官方文件,當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等相關問題上加大力度時,報告中關于環境保護的內容將占更大的篇幅。具體而言,研究采用環境、能耗、污染、減排、環保、排放污染物、生態、綠色、低碳、空氣、霧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PM10和PM2.5識別地方政府的環保監管力度[27],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15個環境詞匯總和占比來衡量政府環保監管力度,將大于環保詞匯占比中位數地區的企業設定為環保監管嚴地區,反之設定為環保監管松地區。環境保護稅對環保監管嚴和環保監管松地區企業稅收負擔的異質性影響見表5列(3)和列(4)。由表可知,環境保護稅對環保監管嚴地區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下降顯著,對環保監管力度松地區企業稅收負擔下降不明顯。嚴格的環境保護倒逼企業積極進行減排,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與減排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因此,環境保護稅對環保監管嚴地區的企業稅收負擔下降顯著。

3. 稅收征管異質性

企業稅負大小與當地的稅收征管強度有一定關系,《環境保護稅法》增強了稅收征管,其偷逃稅款行為將不再受到行政處罰,而是依照法律追究其刑事責任。《環境保護稅法》在稅收征管與執行上,均比排污收費制度更嚴格。本文采用地區真實稅負值與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占比和第二產業占比與地區真實稅負回歸得到稅負模擬值的比值來衡量地區稅收征管力度,該比值越大,反映稅收征管力度越強[8,28]。將高于稅收征管中位數地區設定為稅收征管強地區,反之設定為稅收征管弱地區。環境保護稅對稅收征管強和稅收征管弱地區企業稅收負擔的異質性影響見表5列(5)和列(6)。由表可知,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稅收征管強地區重污染企業的稅收負擔,對稅收征管弱地區企業的稅收負擔影響不明顯。嚴格的環境規制促使企業管理層和經理人進行環境污染治理,因此,環境保護稅對稅收征管強地區企業的稅收負擔影響顯著。

(五)穩健性檢驗

1. 樣本內選擇偏誤

一般而言,經濟較發達地區可能會選擇較高的環境征收標準,分組不隨機也會導致政策結果存在偏差,于是采用傾向得分匹配—三重差分(PSM-DDD)方法來緩解這一問題。研究采用Logit回歸方法確定匹配變量,基于1∶1鄰近匹配,刪除未匹配的企業進行三重差分回歸分析?;貧w結果見表6列(1),可以看出,采用PSM-DDD模型發現,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2. 排除其他環境政策干擾

(1)碳排放交易權政策。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本文剔除實施碳排放交易權?。ㄗ灾螀^、直轄市)的企業進行回歸?;貧w結果見表6列(2),可以看出,在排除碳排放交易權政策后可知,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2)大氣污染防治政策。2013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研究通過設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虛擬變量,將屬于該地區的企業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虛擬變量納入模型進行控制,在控制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后可知,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3. 排除其他減稅政策干擾

《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實施,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中國也正處于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階段。因此,企業稅費水平的降低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減稅政策引發的。為排除大規模減稅降費引發的實證結果偏差,于是研究控制了在此階段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政策,一定程度上排除由于減稅降費所引發的實證偏差。

(1)增值稅改革。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改增”試點。“營改增”政策可以促使生產經營形成良性循環,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增值的部分納稅,減少重復納稅環節,有利于企業降低稅負[29-30]。研究通過設定“營改增”政策虛擬變量,將年份中實施“營改增”省份的行業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虛擬變量納入模型進行控制?;貧w結果見表6列(4),可以看出,在納入“營改增”虛擬政策變量后,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2)研發加計扣除。鑒于本文的研究范圍,以2015年(財稅〔2015〕119號)出臺的研發加計扣除政策來確定研發加計扣除的企業。該文件擴大了受惠主體范圍,首次以“負面清單”方式明確不可享受優惠政策的行業,放寬了以往對政策主體的限制,擴大稅收優惠覆蓋范圍。因此,研發加計扣除對降低企業稅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通過設定研發加計扣除政策虛擬變量,將年份中實施研發加計扣除行業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虛擬變量納入模型進行控制。回歸結果見表6列(5),可以看出,在納入研發加計扣除虛擬政策變量后,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3)增值稅留抵退稅。留抵退稅把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這能使企業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因此,在試點地區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稅費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所在地的退稅負擔[31-32]。為此,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當期的稅收負擔,企業將資金用于投資生產,激發企業的市場獲得,對推動企業再生產,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通過設定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虛擬變量,將年份中屬于增值稅留抵退稅的行業設定為1,反之設定為0,將虛擬變量納入模型進行控制?;貧w結果見表6列(6),可以看出,在納入增值稅留抵退稅虛擬政策變量后,環境保護稅依舊能顯著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六)安慰劑檢驗

為防止實證結果是一種隨機性結果,研究進行安慰劑檢驗。分別隨機設定政策時點和隨機設定政策地區,將隨機分配得到的樣本重復500次回歸得到安慰劑檢驗回歸系數與p值。如果表3列(2)的真實估計值沒有顯著落入安慰劑檢驗得到系數中,有理由相信實證結果是真實的。如圖2所示,通過隨機設定政策時點和政策地區得到系數基本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且真實估計值顯著異于安慰劑檢驗得到的系數,表明估計是真實的。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探討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對優化資源配置和強化《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幫助企業綠色轉型意義重大。本文采用2015—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數據,構建三重差分實證研究框架,探討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實證發現:環境保護稅對企業減負具有積極作用,環境保護稅會推動企業致力于綠色研發創新及向下盈余管理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環境保護稅顯著降低非國有企業、地方環保監管嚴和稅收征管強地區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通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發現結論依舊成立。

(二)政策建議

第一,積極落實《環境保護稅法》,制定更加合理的環境保護稅稅率,幫助重污染企業轉型發展。環境保護稅有助于降低重污染企業稅收負擔,對優化企業資金配置,降低企業環境成本負擔具有重要影響。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走訪、調研等方式,及時掌握并反饋目前環境保護稅稅率及征管等問題,避免過重的環境保護稅稅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阻礙企業綠色轉型升級。

第二,適當提高污染排放的稅收減免與優惠比例,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稅的激勵與懲戒機制,引導企業主動創新。環境保護稅有助于激勵企業進行綠色研發創新和向下盈余管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這需要強化對企業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的披露審核與監管,加大對積極實行節能工藝、清潔生產、污染末端治理的企業進行稅收抵扣和減免征收力度,對濫用和挪用綠色研發資金以及綠色投資資金賬務造假的企業進行罰款并降低其稅收抵扣,通過激勵懲戒聯合機制幫助企業綠色轉型。

第三,制定差別化征收的環境保護稅稅率,促進企業與區域間高效協同發展。由于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作用并非一致,企業所有制與政府監管力度差異對企業稅收負擔存在顯著不同,為此需強化國有企業稅收征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幫助企業綠色轉型,相關部門應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工作配合機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不斷加速企業綠色轉型。

注 釋:

(1)由于單位原因,文章統一采用公斤表示,如1.2元/污染當量(折算為:1.26元/公斤)。

(2)理論上可以直接采用企業污染排放來反映企業的污染治理,但上市公司的企業污染排放數據不完善,存在較大的缺失,因此,文章從污染治理的綠色研發創新角度作為代理變量來反映企業排污治理。

參考文獻:

[1]ZHU L Y,HAO Y,LU Z N,et al. Do Economic Activities Cause Air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Major Cities[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9,49(6):101593.

[2]UMER S. Environmental Taxes,Energy Consumption,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heoretical Survey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0,27(20):24848-24862.

[3]MODIGLIANI F,MILLER M H. 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 Correc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3):433-443.

[4]HOPENHAYN H A. Firm Microstructure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1,43(5):111-145.

[5]王業斌,許雪芳.減稅降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自小微企業的微觀證據[J].稅務研究,2019(12):16-21.

[6]黃紀強.稅負減低如何助力企業綠色轉型升級——基于重污染行業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1):90-96.

[7]牛歡,嚴成樑.環境稅率、雙重紅利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21(7):40-57.

[8]黃紀強,祁毓.環境稅能否倒逼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基于環境“費改稅”的準自然實驗[J].產業經濟研究,2022(2):1-13.

[9]黃紀強,祁毓,甘行瓊.綠色稅治之路:環境保護稅能否降低污染物排放?[J].經濟體制改革,2023(3):145-154.

[10]黃紀強.環境保護稅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嗎?——來自環境“費改稅”的準實驗證據[J].財政科學,2023(8):27-41.

[11]尚貴達,景明禹,王志偉.環境規制與企業避稅行為——基于新《環境保護法》實施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23(4):41-54.

[12]GENG Y,LIU W,CHEN H S,et al.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A Perspective of Chinese Unregulated Firms' Tax Burden[J]. China & World Economy,2023,31(2):84-111.

[13]胡浩然.清潔生產環境規制能提升產品質量嗎?[J].經濟科學,2019(3):93-105.

[14]陶東杰,李成. 環境規制、地方財政壓力與企業實際稅負[J].經濟科學,2021(3):83-95.

[15]FULLERTON D,MUEHLEGGER E. Who Bears the Economic Cos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J].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2019,13(1):68-82.

[16]曹越,陳文瑞,魯昱.環境規制會影響公司的稅負嗎?[J].經濟管理,2017,39(7):163-182.

[17]李青原,肖澤華.異質性環境規制工具與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來自上市企業綠色專利的證據[J].經濟研究,2020,55(9):192-208.

[18]劉金科,肖翊陽.中國環境保護稅與綠色創新:杠桿效應還是擠出效應?[J].經濟研究,2022,57(1):72-88.

[19]DARRELL W,SCHWARTZ B N.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nd Public Policy Press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7,16(2):125-154.

[20]劉運國,劉夢寧.霧霾影響了重污染企業的盈余管理嗎?——基于政治成本假說的考察[J].會計研究,2015(3):26-33,94.

[21]HONG H,KACPERCZYK M. The Price of Sin:The Effects of Social Norms on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3(1):15-36.

[22]徐莉萍,劉寧.異質性環境規制與企業盈余信息質量——基于傳染效應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2,43(4):78-88.

[23]王紅建,李青原,邢斐.金融危機、政府補貼與盈余操縱——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4(7):157-167.

[24]曹越,陳文瑞,魯昱.環境規制會影響公司的稅負嗎?[J].經濟管理,2017,39(7):163-182.

[25]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25.

[26]YU H W,LIAO L Q,QU S Y,et 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 Study Based on China's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1,296(20):113160.

[27]SHI C C,SHI Q L,GUO F. Environmental Slogans and Action:The Rhetoric of Local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38(33):117886.

[28]曾亞敏,張俊生.稅收征管能夠發揮公司治理功用嗎?[J].管理世界,2009(3):143-151,158.

[29]郭均英,劉慕嵐.“營改增”對企業經濟后果影響研究——以上海市首批實行“營改增”上市公司為例[J].財政研究,2015(4):92-95.

[30]張璇,張計寶,閆續文,等.“營改增”與企業創新——基于企業稅負的視角[J].財政研究,2019(3):63-78.

[31]劉怡,耿純.增值稅跨地區轉移與留抵退稅負擔機制研究[J].稅務研究,2020(10):34-40.

[32]吳怡俐,呂長江,倪晨凱.增值稅的稅收中性、企業投資和企業價值——基于“留抵退稅”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8):180-194.

[責任編輯:劉 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久草视频中文|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 日韩无码白|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色网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在线视频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18在线|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自拍偷拍一区| 国产va在线|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欧美国产另类|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欧美天天干| 福利一区在线| www.亚洲天堂|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99在线| 91亚瑟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成人| 草逼视频国产|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色婷婷成人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美女免费|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嫩草国产在线|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久久黄色小视频|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内黄色精品| 国产第八页| 午夜视频www|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网站|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