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譚小宏?鄧珊珊?陳思
摘要:電影心理療法是一種使用電影作為輔助工具的心理治療方式,它主要針對有一般心理問題的求助者,幫助消除或緩解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促進其良好適應和協調發展。將電影心理療法與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提出應用電影心理療法培養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可行性,并結合中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需求介紹使用電影心理療法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工作步驟。
關鍵詞:電影心理療法;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6-0009-04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強調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近年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中學生的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原因之一在于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定位不準確,僅僅聚焦于解決已出現的消極心理,這種“亡羊補牢”式的教育模式并未真正地保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學生內心,從源頭上減少和防范心理問題,學校應以培養心理資本和激發個人潛能為目標,培育中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積極心理品質對個體發展出有效的問題應對方式以及提高面對逆境時的堅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自信、樂觀、堅強等。張瓊芳、余彬揚和向海蓉[1]通過研究發現,積極心理品質能有效緩解環境因素對個體抑郁程度的影響。
此外,青少年時期是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培養積極心理的關鍵時期,個體的心智特點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完全形成,情緒特征和性格特點等各方面都更容易受到他人和環境的影響。學校應該豐富組織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其中,運用電影心理療法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適宜之選。
二、電影心理療法的涵義與特點
(一)電影心理療法的涵義
電影心理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它是在良好治療關系的基礎上,以單一個體或特定群體為治療對象,使用電影作為輔助工具,對有一般心理問題的求助者進行工作的過程,目標是為了消除或緩解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促進其良好適應和協調發展。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過程中,電影心理療法可以結合其他心理治療技術。電影心理療法主要是通過觀看電影、獲得內心體驗并進行討論和分享的動態過程發揮治療作用的,來訪者首先被影片故事和人物角色所感動,在潛意識中將自己代入電影情節,然后進行反思并產生情感或認知上的頓悟,并通過討論和交流擁有更深層次的啟發,這一過程能幫助個體獲得關于自身問題的認識,達到促進領悟并采取行動、做出改變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隨便選取的任意一部電影都能用來進行心理治療,電影心理療法中使用的影片需要經過細致挑選,治療師要根據來訪者面臨的問題性質及其人格特征等各方面情況,有目的地選擇能與來訪者產生共鳴的電影。一般而言,選用的影片應該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夠表現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沖突,二是能夠引起觀者內心的強烈反響[2]。影片作為電影心理療法的主要工具,是治療過程的基礎,對能否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電影心理療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和優勢
電影心理療法所具備的特點決定了它對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
1.隱喻性
電影心理療法的隱喻性是指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過程中,以電影作為情感中介,借用影片中的角色、情節和畫面,激活來訪者的想象力,引導其進行思考,產生領悟,間接揭示來訪者內心被掩蓋的創傷和問題。青少年正處于性格發展的敏感期,對于情緒和情感的表達較為羞澀,自尊心和心理防御性都較強,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電影心理療法蘊含的間接性、替代性的問題解決形式有利于避免青少年產生阻抗或逃避行為,使他們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在運用電影心理療法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時,要發揮好電影的隱喻功能,這要求教師將青少年的經歷和電影片段結合起來,建構起兩者之間的聯系,引導青少年思考和討論。
2.短時性
恰當地選擇電影,有時甚至能在兩三個小時內就取得一個心理治療師工作幾個月的成效,這就是電影心理療法的短時性。短時性主要體現在電影心理療法的即時療效上。一部電影的時長大多在二到三個小時左右,占用的治療時間較短,卻能有效起到緩解心情、調適情緒的作用[3]。電影心理療法既能培養良好品質,又能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獲得效果,很大程度上縮短了治療所需的時長,彌補了其他傳統療法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對于青少年而言,一方面,太長的心理輔導療程會占用過多時間,進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安排,不僅不能達到治療目的,反而會增加他們的身心負擔。另一方面,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是為了幫助個體發展出應對心理壓力和解決心理問題的建設性方法,相比之下,其他長時程心理治療技術的代價收益比往往低于短程的電影心理療法。
3.綜合性
電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融合了美術、音樂、舞蹈、文學、雕塑等多種藝術元素,電影的意象內涵豐富,可以彌補語言表達的局限,復雜隱諱的情感可以在影片中以獨特方式微妙地再現[4]。在多媒體時代背景下,電影成為了吸引青少年注意、獲得青少年關注的重要媒介,相對于書籍閱讀,電影生動、形象,更能獲得青少年的喜愛。同時,聲音圖像、劇本臺詞、屏幕色彩等多樣化的電影組成要素增加了運用電影心理療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趣味性,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同時被激活使得青少年更容易進入并且停留在高度集中的觀影狀態當中,而這種參與和投入的狀態是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電影療法的綜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促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大有禆益。
三、電影心理療法培養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可行性
電影心理療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越來越廣泛。電影心理療法對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促進作用不僅具有心理學理論支撐,而且在許多學者的干預研究中得到了實際驗證。
(一) 理論依據
尼米克提出了積極心理學電影的含義及標準,強調了電影對培養和發展人格優勢的重要作用。福阿特·烏盧斯[5]也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提出電影療法的“3E”說( Entertainment,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認為電影療法不僅具有娛樂、教育功能,而且具有賦能功能。我國學者楊眉[6]認為,將電影文本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度、心理穩定性和社會適應力有很大幫助。田兆耀和費蝶[7]指出,電影療法的作用包含輔助心理治療和培優益智兩個方面。電影療法的培優功能在于影片本身就擁有的某些非凡力量,這些力量可以傳遞給觀眾,并在接受電影療法后,幫助來訪者面對和解決問題,主要表現為更加自主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和主張自己的權利。運用電影心理療法發展正向心理品質,主要是發揮電影療法的培優作用[8],通過影片賞析,引導中學生思考并學習影片中的積極品質,如《阿甘正傳》中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堅韌和勇敢、《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蘊含的感恩與理解。將電影的角色力量傳送到觀影者身上。
(二) 實證依據
國內外不少研究證實了電影心理療法具有培優功能,在幫助個體預防心理問題以及培養積極人格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張愛寧[9]應用電影心理療法進行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結果分析指出,電影心理療法有助于大學生團體成員改變認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增進幸福感。安敏等人[10]通過組織高職學生觀看心理電影(指以心理問題、心理現象為主要題材的電影)和其他類型的電影比較發現,觀看心理電影更能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反思自我的心理狀態,促進個體認知品質、個性品質、心理素質和包容性的發展。田兆耀和朱秀中[11]的研究表明,電影心理療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幫助青少年保持穩定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商婧琦[12]通過干預研究發現心理電影活動課程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心理資本水平,進而提高初中生的生命意義感水平。Niemiec[13]認為,電影角色的人格優勢可以給觀眾帶來力量。Azios等人[14]研究了電影心理療法對口吃的干預效果,結果表明該療法增強了口吃者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個人成長。
四、電影心理療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實施流程
根據治療對象的規模,電影心理療法的形式一般包括個體治療和團體治療。團體治療有其獨特優勢,例如團體氣氛能促進討論和分享,另外,“一對多”的團體形式有利于解決目前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數量少但需要服務的學生人數多的問題。綜合考慮青少年的發展特點及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不足和需求,團體電影心理療法是一個從時間、場地等各方面而言都更合適、更經濟的選擇。以下介紹應用團體電影心理療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工作步驟。
電影心理療法是一項系統化的治療方法。黃籍毅和王鑫強[15]歸納了電影治療的三個干預階段:觀影前、觀影中、觀影后。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首先,在觀影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評估,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和目的,選擇合適的影片。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確定主題和影片題材,如近期的熱點事件、學生在該階段需要重點培養的品質等。同時,在影片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發展特征,從需求出發,還要遵循一定的選片原則,選擇能引起學生內心反響的勵志影片。瀏覽網站、閱讀書籍以及與其他心理專業教師交流討論等對于選片也有助益。例如,徐光興教授的《電影作品心理分析案例集》一書推薦了許多不同主題的影片,可作為選片的參考書籍。此外,確定觀影時間、地點、人數以及調試播放設備等準備工作也必不可少。
其次,觀影中階段可以從營造團體積極、信任的活動氛圍開始,由教師講解活動目標,提出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遵守的規則。在正式播放影片前,教師可先簡要介紹影片的獲獎情況、名家影評和大眾反響等,但不要講述影片概要,因為提前劇透可能會讓部分學生失去觀看影片的興趣。在觀看影片時,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反應并有選擇地進行記錄,如是否有學生流淚、播放至什么情節時學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等。學生的反應可以作為討論環節的內容,也可以在活動結束后由教師進行分析,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幫助鑒別需要進一步跟進的個體,對于情緒情感表達較為激烈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為了使學生的意識、情感和知覺等內容完全投入到電影中,引發特定的情緒和情感,教師應盡量為他們營造出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氛圍,選擇干擾較少的場所進行活動,或是在觀看電影時把燈光調暗,這些都有助于觀影者進入“入片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具有較強的依從性并會對外界信息產生“理所當然”的認同,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觀影后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討論、分享、總結和評估。活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活動的真正意義在于活動結束后的討論和交流。觀影后的討論可分為即時和延時兩種形式。延時討論是讓學生在下次活動時再進行討論,而即時討論則要在影片播放結束后休息幾分鐘再開始,這樣一方面可以留出讓成員回味電影情節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整理情緒的機會。教師可以根據影片情節以及活動主題向成員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討論,也可以不規定特定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從影片中獲得的想法和感受等。需要注意的是,影片討論并非一定要一次性看完整部影片再進行,教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間斷觀影,在恰當的時候打斷觀影過程,引導青少年進行思考。討論結束后,教師可邀請學生分享想法,這一環節有利于分享者鞏固已經產生的積極想法和信念,也有利于他們從他人的分享中得到啟發,幫助參與者習得新的行為,促成改變。在總結時,教師不針對學生個人,只根據影片揭示的情感和問題總結學生的發言,從隱喻的角度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領悟影片所蘊含的積極品質并加以內化和學習。如果參與活動的學生較多,在評估時可以選擇心理測驗或調查問卷的形式,如果希望獲得更加深入、詳細的感受,可以選擇訪談的方式。這樣,通過評估,教師獲得學生的反饋,了解活動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了效果,這有利于教師獲得成長,并對活動進行改進。
五、結語
作為一種媒體,電影在多數時候以其娛樂功能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人們更能理解和支持影片賞析活動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這一觀點,而忽視了影片其實和書籍一樣,對開發智能和培優賦能具有重大影響。將電影心理療法運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不僅短程高效,而且能減少青少年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阻抗。在進行電影心理療法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素養,熟練掌握具體操作流程,并且能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此外,可以通過將電影心理療法融入課堂教學、開設不同主題的電影沙龍活動、定期開展電影心理療法團體輔導等措施推動電影心理療法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融合,使學生習得能讓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變得更加幸福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成長、助力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張瓊芳,余彬揚,向海蓉. 家庭累積風險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積極心理品質的中介效應分析[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9):20-24.
[2]安東尼奧·明涅蓋蒂,許麗霞. 電影治療[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997(4):219-221.
[3]劉嫻. 從閱讀推廣到電影療法:高校圖書館利用影視開展活動探究[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2):152-154.
[4]李衛平. 影視鑒賞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談電影療法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3):12-14+32.
[5]Ulus F. Movie therapy,moving therapy [M]. Victoria,BC,Canada:Trafford Publishing,2003.
[6]楊眉. 用電影文本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8):992-993.
[7]田兆耀,費蝶. 電影:營造人格優勢和幸福——基于《電影里的積極心理學》的歸納與引申[J]. 電影評介,2017(24):58-61.
[8]曾燕,譚小宏,陳思等. 電影療法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 心理學通迅,2023,6(2):121-127.
[9]張愛寧. 觀影療心[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10]安敏,閆瑩,烏云其木格. 心理電影對中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5):99-100.
[11]田兆耀,朱秀中. 電影培育四年級小學生24項優勢的一次定量研究[J]. 電影評介,2018(7):49-52.
[12]商婧琦. 負性生活事件對初中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13]Niemiec Ryan M. Character strengths cinematherapy:Using movies to inspire change,meaning,and cinematic elev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20,76(8):1447-1462.
[14]Azios M,Irani F,Bellon-Harn M,et al. The Utility of Cinematherapy for Stuttering Intervention:An Exploratory Study[J]. Seminars in Speech and Language,2020,41(5):400-413.
[15]黃籍毅,王鑫強. 電影療法的作用機制、干預流程及案例述評[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7):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