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陽
摘要: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自述內(nèi)心十分痛苦,仿佛有一塊沉重的石頭壓著胸口。心理教師在與其建立了安全、信任的關系之后,采用敘事療法探索她的生命故事,通過故事敘述、問題外化、例外故事、重塑故事等技術,發(fā)現(xiàn)了她心理壓力背后的經(jīng)歷,并從生涯教育的角度幫助她找到了心中的光。
關鍵詞:敘事療法;小學生;心理輔導;生涯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6-0055-03
一、個案概況
小雪(化名),女,11歲,就讀于我校小學五年級。
在一次心理課上,課堂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寫給老師的話”,我鼓勵孩子們勇敢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心聲。由于可以匿名,孩子們能自由、大膽地寫好紙條交給我,再由我轉交給相應的任課老師。在眾多的留言中,我收到了來自小雪的紙條,上面工整清晰地寫著:“老師,我覺得自己有點心理問題,能和您聊聊嗎?”字跡小小的,紙條也被折成了小方塊,仿佛在告訴我紙條主人的緊張不安。我在課下找到她,和她預約了第二天下午的心理輔導。
第二天下午,小雪來到了心理輔導室。她身材適中,衣著和發(fā)型整潔,皮膚白皙,言語表達清晰,話語不多,神情略顯緊張。小雪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經(jīng)常會感覺煩悶,情緒易怒且無法自控。她對自己要求較高,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好,很關注和在意別人的想法。她自述經(jīng)常會感到痛苦,感覺心里好像壓著一塊沉重的石頭。
二、個案分析
新環(huán)境適應不良:小雪從老家來到珠海,兩地環(huán)境和文化差異大,同時小雪和原來的親人、朋友分離,需要重新認識新的朋友,這給小雪帶來了不少困難,適應不良導致她安全感缺乏。
過往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影響:小雪剛來珠海時,父母工作較忙經(jīng)常較晚回家,有一段時間她經(jīng)常放學自己回家。一個人在家里,她總是擔心會出意外情況,感到緊張、恐懼、無助,有時甚至會哭出來。這段痛苦的經(jīng)歷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現(xiàn)在她也時常會回想起之前的經(jīng)歷,重復當時的狀態(tài)。
缺乏安全感與社會支持:小雪小時候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上小學后才來到珠海和父母生活,這使得她和父母的心理距離較遠。且父母工作較忙,不能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也沒有主動關心和關愛孩子。小雪家里還有一個弟弟,父母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年齡更小的弟弟身上。因此,小雪在遇到事情時以及心里有想法的時候不愿意向父母傾訴,同時也較少向朋友傾訴,社會支持較少。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其中安全需求及歸屬與愛的需求屬于較低層次的需求,如果較低層次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1],將會影響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安全感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小雪自我評價較低及學習狀態(tài)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輔導過程
敘事療法主張將問題與人本身分開,問題本身才是問題。采用故事敘述、問題外化、例外故事、重塑故事等方式,幫助來訪者探索、拓展自己的生命故事[2]。基于小雪性格內(nèi)向,話語少,心理壓力大的實際情況,我決定采用敘事治療的方式和小雪一起探索她的生命故事,鼓勵小雪自我表達,及時疏解情緒和心理壓力。
(一)第一次輔導
我問小雪:“老師看到了你寫給我的紙條,很高興你能信任我,愿意向我分享你的困惑,同時老師覺得你很勇敢,能和老師說說,你遇到什么事情了嗎?”
小雪回答:“我覺得自己成績不理想,情緒也不太好,易怒,遇到周圍同學吵鬧,有人碰我,拿我東西的時候,會感覺很煩,控制不了自己,對他們大喊。”
小雪是在四年級時轉學到我校的,她說現(xiàn)在班里的有些同學會說壞話,感覺班級氛圍不太好,之前在老家和其他學校的同學不會這樣,她很懷念老家的小伙伴和家鄉(xiāng)美麗的風景。成績方面,小雪說她的英語成績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下降了,自行分析后,認為可以從背單詞和練字等方面提高。
在和小雪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雪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好,很關注和在意別人的想法。來珠海第二年(三年級)的時候開始,經(jīng)常感覺像是心里壓著一塊沉重的石頭,很難受,會在晚上偷偷地哭。
我意識到,這塊“沉重的石頭”是問題的核心,于是利用敘事療法的問題外化[3]詢問:“這塊石頭通常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
“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會讓我感覺不舒服,晚上就會不停地回想。”
她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會比較敏感,因為父母為了她和弟弟上學的事,在附近貸款買了房,因此她很擔心家里的經(jīng)濟問題,覺得給父母帶來負擔。
我問她:“你覺得父母為了你和弟弟上學貸款買房,負擔很重,父母和你們說過這個問題嗎?”
“沒有。”
“那你曾經(jīng)把這個想法和爸爸媽媽說過嗎?”
小雪搖頭。
“平時,你會把自己所擔心的事和誰說呢?”。
“誰都不會說。”
小雪說自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對自己很好,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來到珠海和父母一起住,后來奶奶也一起過來。媽媽比較溫柔,但不太能理解她,爸爸比較暴躁,經(jīng)常不理人,小雪找爸爸說話時,爸爸總是會說“別煩我”,這讓她感覺很疏遠。所以小雪平時只會和父母說有趣的事情,不會說不開心的事,認為可能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但弟弟在家里什么都會說,小雪認為弟弟不懂事。她有兩個好朋友,會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主要會聊一些愉快的話題,對于不開心的事情主要是通過網(wǎng)絡,通過安慰其他同樣有痛苦感受的人來抒發(fā)自己的痛苦。
例外故事可以幫助來訪者挖掘自己的內(nèi)在資源和積極力量[4],于是我問:“這種痛苦的感受是一直持續(xù)的嗎?是否有過例外?”
“最近過生日,和有開心的事的時候不會感到難受,回老家的時候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也會很開心。”
小雪對自己長期的痛苦狀態(tài)感到困惑和懷疑,也有些恐慌。提及痛苦的來源,她說自己好像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她可能在考慮要不要說出來,所以讓她先回去想一想,下一次輔導再聊。
(二)第二次輔導
一周之后,在第二次輔導時,我問小雪最近有什么事情想要分享。
她說最近的一周里周日比較開心,因為弟弟參加擊劍比賽獲獎了。我問小雪自己有什么興趣愛好,她說喜歡唱歌,有空的時候會私下自己練習,并在唱歌時候會驚訝、激動,自己居然可以唱出這么好聽的歌曲。但她沒有告訴家人,覺得這不值一提,還擔心如果在外面報興趣班會花很多錢。
這一次,她還主動提到了她的痛苦經(jīng)歷。小學二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父母回家很晚(9~10點下班),她經(jīng)常一個人在家,感覺很害怕,有時會哭泣,有“被遺棄的感覺”,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非常焦慮。后來就會經(jīng)常失眠,總是想一些煩心事,要幾個小時才能睡著,但不會影響白天的狀態(tài),無困倦感。如昨晚她在想,今天要不要和老師說真話,并由此擔心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
小雪還說她害怕一個人待在黑暗的地方,有一次家人為了讓她勇敢一點,傍晚把她一個人留在外面,她感覺反感、抵觸,想要有人陪著。有時白天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也會害怕,隨時做好準備以防出現(xiàn)意外。
我讓小雪給自己的害怕程度打分,她說晚上一個人回家是3.5分,晚上自己一個人在家是5分,晚上和家人走散是8分,和家人鬧脾氣,一個人在外面是10分。
在協(xié)助她充分表達自己對生活中事物的感受后,我?guī)椭⊙┦婢徢榫w,主要梳理自我認知和情緒感受方面的問題,我向她表達:很高興她能夠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并向她解釋:不能自己給自己判斷是否有心理問題,每個人都可能經(jīng)歷一些痛苦而產(chǎn)生抑郁情緒,這是正常現(xiàn)象。我愿意和她一起調(diào)整,進一步探索自我,分析尋找合適的應對方法。
我給小雪留了一個課后任務,想一想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下一次輔導的時候一起聊聊。
(三)第三次輔導
本次輔導主要幫助小雪進一步探索自我,所選取的話題是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小雪說最先想到的職業(yè)是當兵,認為軍人可以全身心報效祖國,為祖國獻身,她覺得這樣的工作特別有意義。其他感興趣的職業(yè)有法醫(yī)(對解剖感興趣),與推理相關的職業(yè),如破案的心理專家,心理咨詢師(可以治愈他人),歌手(喜歡唱歌但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唱)等。
我給她講解了霍蘭德職業(yè)興趣理論,把人的職業(yè)興趣分為現(xiàn)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yè)型和常規(guī)型六種類型,并把個人特質(zhì)和適合的工作聯(lián)合起來,每個人有自己傾向的類型組合,對應著不同的職業(yè)興趣,并鼓勵她積極探索自己的職業(yè)興趣[5]。
我?guī)退偨Y了她的職業(yè)興趣的共性,如喜歡幫助他人對應著社會型(代碼S),喜歡推理對應著研究型(代碼I),喜歡唱歌對應著藝術型(代碼A)。SIA的代碼組合對應著的職業(yè)就有包括心理咨詢師等,和她剛才所說的職業(yè)有對應之處,這引起了她的興趣。
小雪還分享了自己曾幫助過海邊的一個失戀的女孩,之后感覺很開心。我鼓勵小雪,喜歡幫助別人是美好的品質(zhì),鼓勵她多看看自己的優(yōu)點,多探索自己的興趣,多想想自己的未來。
四、效果與反思
在輔導過后,小雪的媽媽也主動找到我,向我了解小雪的輔導情況,我和媽媽說了小雪的主要表現(xiàn)和內(nèi)心的想法。對于她對家庭經(jīng)濟負擔的擔心,媽媽表示很驚訝,因為小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會主動找媽媽談心,通過我們的交談,媽媽意識到平時乖巧懂事的女兒有很多家長不知道的煩惱,表示會主動關心和了解女兒。
幾次輔導之后,我和小雪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在校園里,她會主動過來和我打招呼,也會和我分享她的生活。在課堂上,我看到了她全神貫注的眼神,積極主動地發(fā)言和思考,和同學討論交流的身影,她的改善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她感到高興。
生涯教育看起來和小學生相距甚遠,他們距離走向社會還有很長時間,知識系統(tǒng)還不完善,性格、興趣、能力也沒有固定下來,但討論有關夢想和未來的話題,可以幫助學生挖掘生命中的積極能量,成為他們心里的一道光,照亮他們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不幸的經(jīng)歷、遭受的委屈,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勇氣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彭聃齡. 普通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高燕. 敘事輔導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6):46-50.
[3]麥淑鈞. 怕黑的女孩——運用敘事療法幫助小學生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的輔導案例[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0):62-64.
[4]馬蕾. 告別“亂說亂動”——敘事療法用于小學生問題行為的輔導[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9):55-59.
[5]陳萬紅,張?zhí)炝? 職業(yè)興趣探索:中小學生涯教育的起點[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