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博
關鍵詞:身材焦慮;功績社會
2019年12月4日,廣東廣州,22歲女孩擔心長胖網購催吐管,用來催吐不慎誤吞,南方附三醫院醫生手術取出30厘米長的催吐管。2020年,《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女子減肥催吐將塑料管插入胃里50cm”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在視頻中,這位26歲的女生因厭惡自己長得胖,長期使用催吐管催吐減肥,出現電解質失衡、手麻手抖、臉變大、暈厥等情況。2022年6月6日,瀟湘晨報報道《女孩減肥誤吞30cm催吐管,醫生緊急取出:頭一回見到》……
近年來,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上,“A4腰”“口罩腰”“公狗腰”等具有性吸引力的身材為主題的短視頻接連爆火。在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下,某一主題的內容爆火都會引來全網的模仿,對于個體受眾來說,則是在短時間內大量的、高強度的接受單一主題、單一向度的內容,形成信息繭房,在信息繭房的不斷強化下,將受眾對身材的態度向視頻內容的方向引導,從而引發類似于上文“仙女管”類的事件。不良影響的呈現形式并不限于“仙女管”還有諸如“拆肋骨瘦腰”“服用寄生蟲瘦身”“斷骨增高”等。
技術是中立性的,新媒體技術本身沒有將其帶來的新媒體環境引入某一種特定的結果或氛圍中去的趨勢和動力。發明新媒體技術的是人,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也必定是人。
福柯提出,權力總是讓“肉體也直接卷入某種政治領域;權力關系直接控制它、干預它,給它打上標記,訓練它、折磨它,強迫它完成某些任務、表現某些儀式和發出某些信號?!痹谛旅襟w環境中,對個人的評價體系并不來自于個人,而是意見強勢方。而在身材評價方面,對個人的評價來自于具有話語權的某些“大V”“大博主”形成的普遍意見。“大V”們首先具有大眾意義上的“好身材”并為了在互聯網環境中“出圈”“爆火”而不斷地增強這個特點。例如,某一個博主擁有纖細的腰部,為了爆火而進一步的縮緊腰部曲線,以達到在一眾同類型細腰的博主中出眾的效果,讓細腰成為其個人符號,在這一段時間中當人們提及細腰好身材的博主時,都會想到他/她。隨即,處于同一賽道的其他博主為了爭奪僅剩的流量,也不斷地壓縮自己的腰部,結合大數據算法的“興趣推送”,受眾看到的便是越來越多的人腰越來越細,形成獨屬于某個單個受眾“信息繭房”中的潮流,在不斷的極端化演進后,在合理的瘦身方式無法達成目的后,不良現象就會發生。個人和社會對于“好身材”的定義在不斷流動,但始終牢牢掌握在具有更強更高社會和網絡話語權的人和群體中。在更高話語權的凝視中,自身的判斷不斷消散,不得不順從當時流行的觀點進行自我言說,躲進群體中,避免異樣的眼光。
在消費主義的文化環境中,人的身體已經脫離了物質性和主體性,成為被消費和享受的商品。身體這種商品即被自己消費和享受,同時也被他人和群體消費和享受。人們已經部分失去了對自己身體的主動權,他者的部分被剝離,自我的部分不斷延申。
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普遍符合當下短視頻媒體平臺中“好身材”定義的博主通常會在自己的視頻作品中加入了類似減肥藥、瘦身課等商品,而算法則會將這些內容精準地推送給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的個人。對于那些興趣表現不明顯的個體,算法則會通過不斷重復個人脫離社會的危機來引導個人來迎合“白瘦幼”“高痩強”的審美標準,由此刺激消費行為的產生,博主、廣告方、廠商都最終實現了變現的目的。而個人在消費主義散播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中用不斷的消費來對抗焦慮,個人就會迷失自己真正追求的健康和快樂。人們身上每一處不完美的地方,都是消費主義制造焦慮的土壤,消費主義對人的苛責是沒有盡頭的,只有容忍自身的不完美、寬容他人的不完美,才可能消除焦慮。
消費主義影響下的互聯網短視頻環境正處于過度積極的“功績社會”中,身處于社交媒體與短視頻結合的互聯網環境中的我們拒絕無聊,我們總被灌輸“我可以辦到”“我會很快完成”等概念,效率被著重提及,任何的延遲都是可恥的。在這個環境和邏輯下,個人對于自身身體的“不完美”之處的容忍是不可容忍的。向“完美身材”“完美容顏”的追求是必然且要有效率的。我們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自我暗示,我可以完美地改造自己的身體,并且要快速取得可以炫耀的成果。所以類似于“仙女管”“拆肋骨”“使用類固醇”等走捷徑的現象層出不窮。
鮑德里亞曾提出過“超真實”的概念,即處于“真實”與“非真實”之間的狀態。在技術的主宰下,媒體展現出來的身體究竟是真實的還是人們制造出來的幻象?處于互聯網中的我們是否有能力感知自身沉浸在這種技術邏輯下?而在這場以視像為中心的景觀風暴和擬態環境中,人們往往對被人為選擇、制造出來的“真實”深信不疑,對任何否定的、批判的向度都被否定,只存在肯定的向度。
個人在這種環境中幾乎是絕望的,而環境對于順從的人會給予獎勵,有的人們就會利用對這種審美的迎合來獲取社會資本。這些人們期望良好的身體形象能帶來更多附加值,以提升自身社會競爭力。這種展演行為將身體當作一項重要資本,以得到更多異性資源、更多經濟上的價值,具有強烈的“工具性”色彩。當這些人獲得了更多的流量、金錢和資源后,他們就會成為一種榜樣,引誘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抖音”“快手”“皮皮蝦”“微博”“微信”,時下流行的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或具有短視頻功能的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群體的一種網格化的生活方式,在社交媒體平臺中觀看他人的生活和展示自我的生活狀態正在成為一種與線下實地社交齊平的生活狀態。當代青年在賽博空間中的社交范圍遠比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范圍更加廣大,可以接觸到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更多同齡人,而在網絡中進行“身材展演”的身材博主也主要以年輕人為主。當一個年輕人受到此類身材博主的影響從而開始健身或醫美的方式改造自己的身體并將其過程以展示生活的形式發布在社交媒體中時,會以其為中心向其社交圈中的朋友等他人輻射傳播。相比較于職業的視頻博主,這種身邊的朋友的社交距離更近,其對一般受眾個人的影響更加顯著。此時的一般受眾個人就會受到來自同輩的壓力,為了追求在同輩群體和個人社交群體、朋友群體中的認同感,不僅導致對自己身材的焦慮更加嚴重,還會促使自己加入到改造自己身體的過程中。當這種過程不斷加劇,參與的個人數量不斷增多,其改造身體的手段和形式也可能更加劇烈,向著更短時間取得與同輩比較更好的身材的方向發展,種種傷害自身健康的不理智行為就產生。
當一個社會的普遍議程大多圍繞著人的身體展開,不斷地引導人們將自己的注意力、財力向美貌投入,給予外表美麗者巨大的經濟財富、社會地位、注意力資源,人們就會形成一種反饋,即“美貌即成功”,再進一步則是“美貌即美德”,那么其帶來的結果會是災難性的。筆者認為最大的危害是對未形成完備的價值觀的青少年造成錯誤的引導,認為對自己身體的規訓應該是第一位的,在這背后隱含透露的信息是人可以沒有什么內涵與見識,但是一定要有一個漂亮的臉蛋和完美的身材,美貌會帶給你想要的一切,這種病態的價值觀無疑是對人的一種毒害。
其次是審美的單一化和極端化并在走向極端的過程中帶來對人身體的危害。在某一個細分領域,例如細腰、健身、翹臀等,只有頭部的很小一部分博主會享受到絕大部分的紅利,所以網絡上腰越來越細,肌肉越來越大。人們拆掉自己的肋骨、向肌肉注射類固醇、在臀部填充假體,就是對身體的危害,是一種功績社會中人們對自己不自主的剝削。病態的審美還會對健康的、傳統的審美方式造成沖擊,將健康的、傳統的審美方式貶低為落伍的、過時的觀念,這不利于青年群體正確審美觀的塑造,造成畸形的社會審美觀念。
在社交媒體上對自我美好體態的展示,不管是否有意,都是對其的順從。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自我身體的展演時,需要面對的是來自社交媒體上面所有他者的觀賞與凝視,同時在進行視頻拍攝時還有面對自我的凝視,這便形成了福柯口中的全景敞視,人們不知道自己所展示的身體是否足夠美麗,人們的話語權被進一步消解。當這種懷疑產生時,就永遠不會有足夠美麗這個概念,因為年齡等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更多的情況下是對美定義的變化,永遠會有更加美麗的人或商品出現。丑陋是不被允許的,在這種定義下,丑陋這個概念本身甚至都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不夠美麗”。而不夠美麗意味著向美麗靠近的原動力,意味著消費,意味著否定、批判的向度的消失,意味著個人和社會一齊往單向度狂飆。
社會中的成功的個體總會被人們所追捧和仿效,當個體的成功僅僅來源于出眾抑或是夸張的外表,勢必使維系社會精神價值的原有評價體系受到沖擊,當因身材出眾獲得財富的人的數量越多,則受到的沖擊越大,原有的代表一個人可貴的精神品質被抽離。這種所謂成功將身體作為展品換取財富,其勢愈烈,會使社會風氣愈發浮躁、淺薄。
造成這一系列危害和不良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短視頻平臺中的“興趣推送”算法造成的信息繭房現象,這種現象將本應互相照應的個體的人互相隔離開,不斷地推送同類內容和相似價值觀的東西,并且在不知不覺間不斷加深這種程度,到最后形成刻板偏見根深蒂固。那么,從推送這個環節入手,無疑是見效最快的。在身材展示這個領域,優化算法,將核心價值定義為健康,推送多元的關于身體美的內容,保證同一類價值觀的視頻不會高頻率和長時間地出現。消費主義、刺激消費行為是繭房產生的原始目的,那么就要增強非盈利和反對消費主義的內容和內容提供方來對沖消費主義的危害。此時,官方媒體就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自身的公信力來輻射多元的、有利身體健康的內容,培養自己的、不過多涉及商業行為的視頻和內容博主,更多展示健康的、陽光的、綜合的美麗形象,通過人們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對人們進行有益的引導。
奪回失去的話語權,要奪回自己對于自己心中“美”的內涵和表現形式的決定權。這會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消費主義準備好了一整套對美和成功的定義,只要順從它,就有可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人不僅是個體的人,也是群體中的人,而且消費主義帶來的物質上的享受和精神上被關注的快感是符合人性的,所以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只有擺脫同質化的地獄,才能走進他者的烏托邦。在個人和社會向著單向度狂飆時,要保持否定的向度,保持對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批判的能力和態度,直到他者的回歸。
如今,身體被異化成了僅供享受的商品,而美好的身材是可以增值的資本,不具備異質性的身體,只會是商品。我們需要與自己的身體和他人的身體有一種距離感,承認它的他者性,認可它不能完全被我們改變的現實,單純積極的對身體的改造是缺乏生命力的,不完美的身體是身體這個事物得以訴諸積極面、可以活躍存在的基礎,是不可缺位的。只有一件事物、一個人身上體現出矛盾性且具備容納和接受這種矛盾性的能力的時候,才能被稱為是有生命力的。對完美身材的病態追求、過度的身材焦慮,是一種自戀,整個世界都只是自我的一個倒影。要走出自我的世界,擁抱他者,而他者存在的前提是承認自身的“無能為力”。
只有我們擺脫自戀,承認個人的有限,才能從身材焦慮的陷阱中走出。
參考文獻:
[1]尹燕婷.知信行模式下青年女性身材焦慮現象研究——以小紅書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2,8(05):78-80+84.
[2]李則宣,黃任之.擺脫“身材焦慮”[J].江蘇衛生保健,2021(11):39.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