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坤
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培養人的主動性、創造力和逆境應對能力,增強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好的職業機會,使個體能夠在職業發展中保持活力、持續進步。創新創業人才是經濟增長的推動者,能夠發現和利用市場機會,創造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利于人才提高自主創業能力,使他們能夠順利創業,并為其他人提供就業機會。隨著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就業市場對于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助力學生發展。
教育理念滯后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不匹配。首先,教育理念滯后在于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式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偏向于學科知識的傳授與應試技能的培養,而對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等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重視不夠。其次,教育理念滯后導致評價體系的單一化。現階段,學生主要通過考試成績來進行評價,而忽視了學生創新創業潛能的全面挖掘與培養。學校評價體系單一,未能全面考量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創業實踐經驗等綜合素養,制約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最后,教育理念滯后也體現在師資隊伍上。只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教師,很難為學生提供創業技能培訓、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以及共同探索的平臺,導致師資隊伍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輔導和指導水平不足。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使得部分教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和方式缺乏認知,同時也制約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創業環境不完善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制約。首先,創業環境的不完善體現在缺乏成熟的創業生態鏈。在部分高職院校中,缺乏完善的創業生態鏈,如缺乏創業孵化基地、風險投資渠道、創業導師資源等,使學生在創業初期面臨著創業風險和資源瓶頸,制約了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動力。其次,創業環境的不完善還表現在行業合作和技術轉化的不足。當前創新創業需要與行業緊密合作,獲取行業資源、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業環境中缺乏與行業深度融合,導致學生無法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創業項目與市場需求缺乏契合點,制約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最后,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是制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創新創業活動涉及知識產權、稅收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當前的創業環境中政策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影響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培養模式單一與學校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首先,培養模式單一表現在過分強調傳統課堂教學,忽視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方式。當前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主要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和實驗教學,而缺乏更多基于項目驅動、實踐性教學以及創新創業競賽等多元化教育的方式,這種培養模式的單一化,使學生缺乏實際項目操作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影響了其創新創業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資源配置不足,如創業實踐基地不夠、實驗設備不夠、導師指導不夠等,這造成了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資源匱乏,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影響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最后,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經費投入與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也影響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可以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全面提升。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創新思維訓練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激發其創新潛能。其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應側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應通過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和項目實踐來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實習實踐等方式,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運作模式,從而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后,在課程設置中也應加強創新創業管理知識的傳授。課程內容涵蓋創新創業項目管理、創業融資、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創業全過程中涉及的各種管理問題和策略,同時學習如何進行市場分析、制定營銷策略以及風險管理等相關知識,從而為未來創新創業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圖據網絡。
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實踐基地是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場所,通過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支持,促進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首先,建設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實踐基地包括創業孵化器、科技創新中心、創客空間等,旨在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際環境和資源支持,這樣的實踐基地可以提供創業團隊的孵化支持,提供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培訓和指導服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此外,還可以引入企業資源,與企業合作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商業運作環境和實踐機會。其次,加強實踐基地的教學資源配置。實踐基地的建設不僅包括場地設施的建設,還應注重配置相關教學資源,這包括提供先進的科研設備、技術工具和實驗材料,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所需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支持。最后,還可以引入有經驗的創業導師和行業專家,提供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實踐基地還應與企業、政府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場景,培養實際操作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實訓機會。校企合作旨在搭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通過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和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場景。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加強創新創業實習的安排。選取與創新創業相關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市場環境和創業實踐機會。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可以了解企業的市場運營、產品研發和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學生在實習中可以參與創新項目、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的編寫等活動,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第二,建立行業聯盟,促進校企合作。行業聯盟可以將高校、企業和政府等聯合起來,共同推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產業發展。聯盟可以組織舉辦創新創業論壇、行業研討會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與企業相互交流的平臺。聯盟可以實施企業導師制度,邀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或創業成功者擔任學生的導師,幫助他們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指導他們的創新創業實踐。校企合作還可以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方面進行合作。學校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分享企業實踐經驗和案例,讓學生更加了解實際市場需求。同時,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創新創業項目,通過實踐項目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直接參與行業實際工作,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