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勤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7)
高等教育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迎來改革轉型的機遇,中國職業教育開始進入本科時代。職業本科時代到來,意味著相關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發生了改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還要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現階段,中國職業本科辦學主體主要來源于兩個試點,一是一些辦學基礎較好的高職院校升格為職業大學,二是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合并成職業大學。職業本科院校的出現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邁入成熟的重要標志。美術專業是職業本科院校的重要專業,分析該專業在新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實現路徑,有助于為全面落實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培養出更多既具有職業特色,又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持續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新變化,為了更適應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家頒布了職業本科相關文件,明確提出高職院校開辦本科專業的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指的是專業人才培養指向[1]。在新時代,職業本科院校需要制訂符合職業教育特色和高層次人才需求的雙重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可行性[2]。職業本科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新成員,它的特殊之處在于招生對象是本科批次的學生,有著更好的專業文化基礎,更容易接受基礎性理論知識,然后再通過職業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培養一大批復合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相對于其他職業教育來說,職業本科教育更為特殊[3]。比如,中等職業教育是幫助學生掌握初級技能技術,旨在培養初級“技術型”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兼具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相對于專科高職教育來說,本科高職教育更加注重高層次技術應用,希望受教育者能夠將關鍵技術轉化成實際生產力,成為“工程師”級別的人才。因此,本科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更加多元化,既需要學生掌握技術理論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能夠進行自我反省和自主學習,并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場景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職業本科具有特殊性,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也要結合其特殊性科學、合理地規劃。第一,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職業本科是職業教育轉型升級的產物,因此職業性依然是其基本屬性。因此,在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時要結合時代和社會對該行業、該領域的需求合理制訂,滿足社會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第二,體現能力結構的復合性。當前產業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跨行業、跨產業成為新型產業發展的新態勢,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崗位需求也隨之發生很大變化。因此,職業教育也不能再局限于某個領域,而是要通過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滲透來提升教學效果。相應的,職業本科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能夠綜合使用多樣化的專業知識,并能創新性地解決各種復雜的技術問題。第三,重視技術理論知識的培養。相對傳統職業教育來說,職業本科教育需要兼顧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雙重培育需求,讓學生能夠以理論知識指引實踐操作,更加適應高端產業技術崗位的工作需求,促進知識的綜合拓展和應用。第四,堅持德技并修。除了要重視理論性知識的培養外,還應該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新時代工匠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職業道德素養。第五,體現人才成長的可持續性。職業本科教育本身是高于專科職業教育的教學設置,應該參照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來確定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專業培養目標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快速適應行業、產業發展需求。
職業本科教育是社會和產業發展的產物,根本目的在于滿足社會對現代化人才的需求,擔負著為社會和相關行業持續提供新鮮“血液”的責任[4]。因此,職業本科美術專業應該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美術人才為基本方向,并結合區域建設和行業發展來確定更細致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實現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需求。但從職業本科院校建設來看,很多學校存在照搬職業專科教學目標、模式的情況,完全按照以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標準進行美術專業建設,沒有結合本科需要和區域發展來重新規劃人才培養目標,導致職業本科與職業專科教學相差不大,很難真正達到兼顧實踐能力培養、理論知識培養、職業道德素養培育等要求,導致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就業工作崗位需求不匹配。就美術繪畫而言,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呈現方式來進行作品展示,忽視了傳承、創新意識的培育,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美術知識進行創新創作。
在職業本科背景下,專業教師需要重新確定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應的,教學方式也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針對性調整,確保真正滿足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但從實踐教學來看,職業本科發展時間過短,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5]。而很多美術教師直接照搬職業專科教學模式,忽視了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協調、不匹配。此外,職業本科院校是由職業專科院校升級轉型而成的,之前的美術專業教師整體結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這些教師多為實踐操作教學類教師,對美術專業理論性知識了解較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理論性課程的教學,存在照本宣科的情況,給予學生的專業性指導較少。教學方式、模式的落后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也會束縛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生成,進而無法實現職業本科院校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將對專業教學產生重大影響,需要調整課程設置。對于職業本科美術專業,需要增加理論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學術視野,縮短就業適應期和過渡期,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工作,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然而,目前的專業課程設置未能滿足現代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缺乏特色,不利于教育轉型。如果學校對地方及周邊市場美術人才的需求定位不準,自然就無法合理確定招生人數和質量,也不能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改革,嚴重束縛了美術專業學生與時俱進的發展,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甚至出現專業不對口、就業不理想的情況。
職業本科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對接。在這樣的培養背景下,相關美術專業應制訂美術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學目標,以便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相較于職業專科教學來說,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更加全面,需要在原有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保留職業專科教學精髓,并增加相關理論性知識,促進學生運用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創新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能夠快速適應美術創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美術專業來說,應該在保證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地方、區域市場需求適當調整理論學習和技術技能培養的課程比例和考核比例,引導專業教師和學生對理論性知識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從就業方向來看,需要提高學生多項目、多種類的技能,鍛煉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實踐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職業本科美術專業需要進行課程調整,增加和豐富與新培養目標相符的課程內容,構建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奠定基礎。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統一標準化的培養目標已經不再適用。因此,美術專業相關教師應該重新規劃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多層次、個性化發展方向,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未來的就業方向。同時,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區分好核心課程和主要課程,通過核心課程的差異性來突出學生的不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然后通過主要課程保證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應從人才培養目標、類型、層次和規格四個維度科學構建美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實現多角度、多層次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職業本科院校肩負著培養具備高度職業性和實踐性的專業人才的重任。在美術專業領域,我們必須始終堅守職業性這一核心特點,確保學生在掌握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理論知識體系也得到充分平衡的發展。
首先,職業本科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應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理論知識體系是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此,學校需確保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知識視野。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來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職業本科院校應積極引入企業項目進入美術課堂。通過參與實際的企業項目,學生可更加直觀地了解當前社會的市場需求和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進一步增強與企業的對接。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還能有效提升其職業素養和適應能力。同時,與企業合作也有助于學校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人才培養更符合行業發展需求。
此外,職業本科院校還應結合崗位需求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構建學校與企業的聯動機制。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學生的潛力和特長,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綜上所述,職業本科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相關院校應該積極探索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改革,制訂科學的多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并積極探索實現相關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路徑,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美術專業需要結合社會需求重新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促進職業本科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