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鵬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為此,我們要培育愛農村、愛農民、懂農業的農村人才工作隊伍,著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人。如何吸引人才到農村去,如何確保吸引到的人才能夠安居樂業,如何為這些人才搭建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是至關重要的。
●陜西長武:聚焦鄉村人才培養
1.搞清問題。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走訪調研,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安排省級科技專家、農業指導員到村、社開展有效技術指導,傳授專業知識,提供技術服務。
2.筑巢引鳳。搭建“研、產、用一體化”平臺,積極聯系合作伙伴和企業,吸收省內各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優勢資源,邀請高級工程師和專家加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業人才水平。
3.人盡其用。鄉村的人才開發,應注重培訓和實踐操作,把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安排到所需的地方和區域,進行富有成效、有針對性的培訓,起到導向和推動的作用,使優秀人才能夠下沉到一線,為基層服務。
●寧夏中寧: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三個強化”
中寧縣高度重視鄉村人才建設,采取“三個強化”政策,吸引人才入基層、到鄉間,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1.強化人才支撐。鼓勵和引導教育和衛生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向基層一線集聚。例如組織招聘鄉村中小學校長,選派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兩年,以及醫療人才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帶動鄉鎮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2.強化招才引智。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下鄉,把與鄉村發展有關的編制下放到鄉鎮,精簡縣級機構,增加鄉鎮事業編制,持續充實基層工作隊伍。積極開展青年就業創業活動,鼓勵在外大學生回鄉創業,投身到鄉村振興中去,
3.強化人才培養。開展“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結合當地特色優勢產業(枸杞、硒砂瓜)的需求,加大對農技推廣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
●浙江嘉興:新型鄉村人才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
1.科技人才引領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以數字技術為主導的農業模式,如智能施肥與澆灌、機器人采摘、搬運機器人等,建立生態無污染、綠色有機農場。通過三維栽培技術,培育新品種,科技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
2.全方位培養新型鄉村人才。農業領域新型人才缺乏,特別是未來農村的經營者。嘉興市建立農業創新創業園區,以租地優惠吸引優秀人才入駐,聘請“鄉村振興規劃師”,定向培養新型鄉村人才。
●經驗總結及啟示
通過對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途徑和實踐經驗進行分析,要想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就必須要發揮鄉村本土人才潛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吸引更多新型人才,拓寬干事創業空間,充分發揮人才效應。
1.鄉村人才精準培育與使用。長武縣通過構建農村人才檔案,實現對農村人才的精準培養和利用。有針對性地對農村人才進行培訓,并將人才輸送到適合的崗位上,從而打破過去“大水漫灌”的傳統模式,真正做到農村人才的有效利用,從而大大提升農村人才的培養效率和價值。
2.吸引本土人才返鄉,服務家鄉。中寧縣打“感情牌”“鄉土牌”,在編制和政策上給予鄉村更多的傾斜,吸引本地大學生返鄉創業,為家鄉謀福利。加強引導和培訓,不斷提高鄉村人才綜合素質,服務鄉村建設。
3.推動農業轉型創新發展。嘉興市把重點放在了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延伸農業產業鏈、以農業轉型發展吸引農村人才的問題上。發展數字化農業,提升農業科技含量,拓展農產品品種,讓農業成為科技含量高、效益高的新型產業,帶動更多的人才到農村發展。
為進一步了解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現狀,通過實地走訪面談和電話訪談等方式,選取部分鄉村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為訪談對象,全面深入了解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
●鄉村管理人才情況
主要是以農村管理人員為主要對象進行訪談,包括直接參與農村事務日常管理工作的縣、鎮政府工作人員,及村黨支部、村委會干部等。在訪談中,根據調查對象反饋,目前鄉村管理人才存在年齡結構不均衡、人員數量少、壓力大、收入較低、晉升渠道不暢、流失嚴重等問題。
●鄉村專業人才情況
以具有一定專長,能在科、教、文、衛等領域提供服務的鄉村專業人才為座談對象。采訪中,調查對象普遍認為,當前農村地區的技術人員數量少,流失多,晉升難,培訓不夠,硬件條件差,人才利用不合理。
●鄉村實用人才情況
以在農村從事種植、養殖和銷售等工作的實用人才,以及參與農村合作社,開展技能引導等活動,并能帶動鄉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的人員為訪談對象。在訪談中,訪談對象反映,當地面臨基層政策落實困難、土地指標協調困難、勞動力流失嚴重、培訓和實用性不夠等問題。
●調研結論
為了推動鄉村振興,努力搭建平臺鼓勵人才到農村施展才華,各地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以期能夠發掘出和培養出更多的鄉村人才,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向農村。然而,在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進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而且管理、專業和實用三大類主要鄉村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對其成因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鄉村人才總量偏少
近幾年,農村教育整體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農村人才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但相較于鄉村人才振興目標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現有的鄉村人才數量仍不足以有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無法充分發揮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保障作用。
●鄉村人才配置不合理
合理的鄉村人才結構,才能促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證。但是,當前鄉村人才的類型、年齡結構仍不盡人意。從年齡結構上看,具有較高學歷的年輕人才和有經驗的老年人才所占比例較低,并且年輕人的比例很低,存在著后備人才短缺和人才老齡化的風險。
●鄉村人才受教育程度不高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高素質農村人才的支撐。各地的鄉村人才受教育水平較低,且高學歷人才主要集中在鄉鎮政府工作人員,而村干部、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技術人員普遍學歷較低。
●鄉村人才收入不高
很多農村地區普遍以種植和養殖業等第一產業為主,收入水平偏低。與此同時,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鄉村的本地人才也背井離鄉選擇到城市就業創業。
●鄉村人才的培育機制
1.提升鄉村人才的綜合素養。適當增加農村文化教育經費的比重,如農村文化教育經費和科技培訓經費。建立起覆蓋廣大農民群體的專業化、現代化的農村教育培訓體系。
2.創新鄉村人才培育方式。對鄉村人才的教育、指導、培訓的方式進行創新,內容要多樣化,創新涉農課程設置,增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
●鄉村人才吸引機制
1.拓寬人才吸引路徑。吸引人才前,先要了解農村當前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根據實際情況,列出計劃并發布招聘公告。大學生畢業后回鄉創業,也應給予資助和政策扶持。
2.營造良好的鄉村人才發展環境。強化人才服務體系建設,通過設立人才服務驛站,對引進人才進行跟蹤服務,及時了解需要,主動提供服務。
3.提高鄉村醫療衛生整體水平。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覆蓋率,與城市醫療機構建立專家工作站,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制,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鄉村人才管理機制
1.制定鄉村人才隊伍的管理規范。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政策及相關制度,保障各類農村人才在工資待遇、培訓、晉升等方面的權益,建立高效、協調的人才工作機制。
2.建立縣鄉村三級人才責任體系,設置人才責任清單和高層次人才管理臺賬,健全催辦督辦和考核機制,統籌建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機制。
●鄉村人才保障機制
1.完善鄉村人才隊伍的服務保障。加大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的扶持力度,提供包括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2.健全鄉村人才隊伍的激勵措施。為充分調動鄉村人才的積極性,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鄉村人才隊伍激勵機制,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優化鄉村干部形象聲譽機制。
作者單位 臨朐縣社會保險事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