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
中國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居民生活條件的大幅改善與醫療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也相應提升。與此同時,基于我國過去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逐漸變化,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總數整體呈下降趨勢。這兩方面因素使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口老齡化問題開始顯現。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創新力,而且還會加重社會經濟負擔,使經濟發展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探索開發,優化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對于維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2%。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提出的劃分標準,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4%的社會則被視為深度老齡化社會。由此,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五大特點:第一,老年人口基數大;第二,老齡化速度快;第三,面臨高齡化和空巢問題;第四,老年撫養比大幅上升,養老負擔不斷加重;第五,未富先老。
人口老齡化主要會帶來以下影響:首先,降低經濟增速。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的人口總數不斷減少,引發勞動力資源結構性緊缺。其次,加重社會負擔。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會使年輕人的養老負擔加重。最后,人口老齡化會阻礙社會的創新能力。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思想相對保守、固化,學習和創新能力均較弱。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人才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老年人才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相較于年輕人,他們經過歲月的“打磨”,大多積累了豐富的待人處事經驗,擁有“大智慧”和穩定情緒。另外,老年人多為退休人員,相比于退休生活,適當的工作更容易使其從中獲得價值實現感和自我滿足感。
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具有多重意義。首先,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意義深遠,將老年人作為特殊人力資源實施針對性開發利用,使其成為勞動人口,對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壓力及促進經濟發展可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其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對減輕社會負擔、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老年人口數值及占比的提升,年輕人擔負的養老壓力不斷加重,社會對養老事業的投入也不斷增多,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不僅可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還可有效減少國家對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大大減輕社會負擔。最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對于實現人才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調動老年勞動力,可推動勞動力的合理配置,有效應對結構性用工荒問題。
●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互聯網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快捷、便利和高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并融入這種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的生活,如老年人群體。隨著網絡的出現,人類社會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日新月異的變化使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與現代社會生活、與互聯網時代呈現“脫鉤”狀態。
當前,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手機支付、掃碼出行、網購、外賣,等等。可以說,如今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數字技術。然而與互聯網時代“脫鉤”的老年群體由于網絡接觸面窄、新知識汲取能力弱等因素,往往不會、不習慣應用互聯網技術,大部分僅能通過手機進行簡單的微信語音交流和短視頻觀看,以致在到處都是手機支付,連在飯店點餐都要掃碼的社會里面臨一定障礙,甚至感到孤獨和恐懼。“數字”對于他們來講像是難以逾越的“鴻溝”。
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不僅可提高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還是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必須幫助老年群體擺脫與互聯網時代的“脫鉤”狀態。有關機構、組織應基于社會調查,深入了解老年群體的需求與困難,大力向老年群體科普互聯網知識,培養其基本的互聯網使用技能,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一對一的智慧助老,使老年群體在互聯網時代不“掉線”,成功跨越“數字鴻溝”。
●通過網絡平臺傳授知識經驗
在我國退休老年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水平人才,他們在其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即使退休后也完全有能力繼續發揮才干,創造社會價值。然而,這些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大多只能從事腦力工作,即使是日常的上班出勤也可能使其“吃不消”。
互聯網時代下,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對于高水平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借助互聯網來實現,如網上授課、網上咨詢指導。我國的網絡課程發展已十分成熟,具有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的特點,如考研網課、雅思網課、公務員考試網課、事業單位考試網課等。對于從事教育相關行業的高水平老年人而言,他們可以居家開展網課教學,以繼續其教育工作,進一步發揮個人價值。企業、單位等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通過返聘的形式將退休的高水平人才返聘回來,使其可基于網絡平臺實現對現場工作的指導。如此,高水平的老年人開展再就業,不必再顧慮體能等身體方面的問題,只需在家通過網絡便可實現智力輸出,繼續向年輕人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企業和單位也能夠以低于同等級全職人才的薪酬請到非全職的線上專業指導,實現低投入、高回報。這對于高水平老年人和企業單位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占領新媒體,帶動老年消費市場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很多老年人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娛樂消遣,在一些網絡社交媒體平臺,如抖音、快手等平臺上便有很大一部分用戶屬于老年群體。他們在觀看、轉發和點贊視頻中進行社交,在與主播互動中得到陪伴、關懷等需求的滿足。與此同時,基于我國完善的養老制度保障,絕大部分老年人每月領到的養老金在日常花銷之外都有剩余,再加上幾十年工作的積累,很多老年人都積攢了一定的財富。這些財富積累使得老年人可完全基于自身意愿在網絡平臺打賞主播或者在直播間里消費。
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得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幾十年的積累與養老金的加持下,往往擁有一定財富,消費能力是極強的。因此,老年消費市場也是極為廣闊的。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老年人也可以通過直播帶貨、運營社交媒體等方式實現再就業。在一些被老年群體所占據的網絡社交媒體中,老年人開展直播帶貨和發布網絡視頻吸引的流量普遍高于年輕主播吸引的流量,而網絡流量所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往往是巨大的。例如抖音平臺中有專門面向中老年群體的老年主播,個別知名主播甚至被一些中老年視為 “偶像”,他們開展一場直播的收入,僅靠用戶打賞甚至就能達到千萬元。這些主播在網絡上的爆火也證明了老年群體在情感及娛樂等方面同樣也擁有強烈的需求和渴望。社會應正視老年人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與正確的引導,精準實現需求對接。
對此,有關機構組織可以針對老年人開展相關培訓,鼓勵和引導對新媒體感興趣的老年人掌握相關技能,建立自信,使其從鏡頭外走到鏡頭里,開展直播帶貨或者運營網絡自媒體,在實現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同時,讓更懂“自己”的老年人陪伴老年人,滿足老年群體在情感歸屬方面的需求,同時,刺激老年消費市場,促進市場經濟流通。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