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異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資本主義社會對異化勞動做了初步批判提出異化理論后,關于異化在消費領域也展開了研究。隨著經濟迅猛發展,社會開始由傳統生產型社會轉向消費型,異化消費現象越來越泛濫,不僅對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阻力,而且對經濟和文化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文章認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引導人們樹立正確消費觀,推動綠色消費;堅持以人為本,引導科技向善向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揚棄異化消費。
關鍵詞:異化消費 生態危機 資本邏輯 技術邏輯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1-047-02
精致的妝容,氛圍感拉滿的打卡圣地,不經意間顯露出的最新款的昂貴包包再加上精心配制的文案,發在朋友圈的照片無一處不顯出精致來。衣服追求名牌最新聯名、高端奶茶不離手、名車代步不用走,在朋友圈中“精致女/男孩”回到現實生活中為下個月的房租和被刷暴而無力償還的信用卡而發愁。更多的消費并沒有給生活帶來實際的精致,而是消費后的空虛與焦慮。是什么導致了這些?是“假精致”?還是消費?
一、“假精致”背后的異化消費
利用物品打造“精致”人設,為“面子”而丟了“里子”。假精致通過消費來證明自己,通過身份存在性的消費來證明自己。奢侈消費、炫耀性消費、攀比性消費、透支消費是營造假精致的必要工具。在這樣的消費中,人失去了主體性、失去真實生命存在性,任由消費操控,消費主體失去自主性,消費行為受物的控制。正如馬克思所說:“一方面出現的需要的精致化和滿足需要的資料的精致化,卻在另一方造成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蠻化和徹底的、粗糙的、抽象的簡單化、或者毋寧說這種精致化只是再生出相反意義上的自身”。這就是假精致的實質——異化消費。異化消費下,需求被擁有代替,“存在”向“占有”墮落,需求被滿足后的快樂被占有物的快感所代替。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異化勞動的四種形態后,關于異化問題的研究在消費領域也開展起來。關于異化消費的探討由來已久,但是對于異化消費的概念學界有不同的認識。
國外學者居伊·德波認為一切消費都是在廣告和媒體刺激下而引起的欲望所產生的?!霸趶V告的統治下,我們無能為力、無處可逃”。他認為當今生活中的一切對象都是被影視和媒介設計好的,我們所追求和期望的東西是商人躲在幕后所制造的。讓·鮑德里亞認為在異化消費社會里“流通、購買、銷售、對做了區分的財富及物品、符號的占有”。異化消費的突出特征是人們的消費目的由追求商品的使用價值轉為交換價值,消費對象由物質產品轉為以物質為載體的象征符號。
國內學者對異化消費的看法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以張一兵為代表認為異化消費是受拜物教影響而產生的,是被外界勾引起了的消費欲望?!熬坝^通過制造欲望鼓勵人們更多的消費,使得人的主體選擇成為偽需要,當更多的注意力為瘋狂購買所吸引時”,便發生了異化。第二種認為異化消費是受虛假需求影響,消費行為和真實需求不相符的現象,正如陳璐、呂軍利所說“異化消費是通過物的占有而補償勞動過程中主體地位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受虛假需求的干預”。第三種認為異化消費是在市場經濟中,為刺激經濟發展,隨著消費文化的流行,人們由追求實用性轉向追求符號的消費觀念的轉變而引起。
當前,我國針對異化消費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且主要局限于對其倫理的解釋,其危害、形成的原因以及相應措施的探討相對較少。
二、“假精致”背后異化消費的危害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異化消費不僅在西方國家大肆流行,在我國也開始出現并呈擴大趨勢,給我國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一)浪費資源,引發生態危機
異化消費崇尚占有,追求豐盛,是造成生態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破壞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主要障礙。為了滿足資本增殖的內在要求,不顧生態理性,只顧追求經濟增長。正如高茲所說:“從生態角度來看的浪費和破壞自然資源,從經濟角度來看卻是增長的來源”。異化消費下“私有者都不可能把握當地生態條件和生態過程的時空尺度和規模,更不可能獨自科學認識和把握生態學規律”。資本流通領域加速度帶來資本擴大再生產加速度,由此加劇對自然資源的掠奪,造成土地沙漠化、水資源污染等自然災害。
在異化消費環境中,人與自然的地位不平等,處于一種主客體的關系和對立狀態,異化消費滲透到社會各方面,人與人的關系淪為消費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淪為掠奪和被掠奪的關系,人為獲取物質利益不顧自然本身的恢復能力無限度地向自然索取。正是異化消費造成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加劇生態危機,惡化人與自然關系,不利于生態文明的構建。
(二)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良美德相違背
異化消費中,炫耀性消費、奢靡消費、與自身經濟實力不切合的高消費以及信貸消費成為普遍的社會現狀,消費方式也發生了異化。在信用消費慫恿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人們感受不到任何財富的流失,只有消費時的快樂,這種消費方式極大限度地混淆了人們對即時支付能力的把握,節約觀念、顧及心理統統被瓦解。人們將過量消費作為自己價值、地位、成就的象征。正如懷特所說“節約就是反美”,人們不再以節儉為榮,而是盲目追求豐盛,以浪費為榮。
異化消費作為“蜜糖下的蝕蟲”侵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背公序良俗,與勤儉節約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相違背。在消費主義的沖擊下,人們的就業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由腳踏實地的誠信為準則,到弄虛作假追求坑蒙拐騙。所有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誠信相違背,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完善。
(三)擾亂經濟秩序,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異化消費下,拜金主義盛行,鼓吹過度消費,追求奢靡消費,由注重商品使用價值的消費轉而追求交換價值的消費。馬克思認為消費對生產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由于人們過度追求符號性消費、象征性消費,而催生一些奢侈品牌為代表的泡沫經濟過度發展,以工業、農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因需求不足,對其關注缺席,進而導致缺乏發展動力得不到健康發展。長久以來,實體經濟極有可能受到沖擊而走向衰敗。
三、“假精致”背后異化消費的原因探析
異化消費無論是給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帶來了負面影響,要化解這些負面影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對異化消費的原因進行剖析。
(一)資本邏輯
異化消費是資本實現社會控制的有利因素。資本為了維持自身的繁衍,避免因自身固有矛盾引發經濟危機,開始用種種方式刺激消費,消耗掉產品加速資本流通,資本用“無意識紀律來馴化人們”,不是通過暴力或取消便利,而是讓人進入資本精心編制的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在消費的誘惑中感到自由。消費者自覺遵循異化消費游戲規則并沉浸其中,陷入消費所帶來的幻想(身份、地位),喪失透視消費物背后人與人的關系能力而不自知。不僅失去了反抗資本控制人的意識,還教唆他人按照資本規劃的規則消費,充當資本的“游說員”。
資本對異化消費的影響還體現在對非勞動時間的控制上。資本為獲取剩余價值對人的控制不僅局限于勞動時間,而且將資本的觸手伸到非勞動時間。人們不僅被馴化為一個合格的生產者,也被馴化為一個合格的消費者。在這里,消費服從于生產是為生產服務的,為了解決生產過剩,需要勞動者充當消費者去消耗這些產品,如此一來構成了資本發展的永動機。
(二)技術邏輯
在數字化消費“成為人們主要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今天,消費受到技術的操控,成為技術的提線木偶。技術一方面為人民提供高效便捷、實惠、質美價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限制消費自由加劇異化消費。消費自由成為技術設計限定下的自由。
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馬爾庫塞認為科技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成了異化消費的工具。技術之所以推動異化消費所依靠的不是暴力和恐嚇,而是越來越多的財富和自由以及無限擴大的人的欲望,是為人打開異化消費的大門的鑰匙。
(三)商業廣告無意識的誘勸
在廣告和媒介所展現的畫面作用下,人們失去理性,不假思索地認同異化消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從瘋狂消費的構序,在廣告作用下人的存在就是消費。廣告無處不在,往往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廣告和媒介作為異化消費的傳聲筒,通過制造差異性符號制造消費,誘導人們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當廣告編排出“健康肥皂和能治牙病之類的東西,并支配者物品的消費時,這些情景就越嚴重”。我們常見到的廣告給產品劃定“金字塔等級”或“鄙視鏈”。這樣,用消費劃定經濟的差異,將經濟差異性表現為符號差異性,引導人們為符號而消費,不自覺地從一個商品走向另一個商品。廣告成為推動異化消費的“看不見的手”。
總之,資本邏輯和技術邏輯侵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在廣告和大眾傳媒的引誘下,消費主體看似自由的消費,實則是在資本邏輯和技術邏輯制造出的虛假需求下,脫離自由的本質而被異己的他者所控制的消費。資本邏輯、技術邏輯、商業廣告和媒介相互勾結,催生并進一步加劇異化消費。
四、應對異化消費的可行途徑
(一)樹立正確消費觀,推動綠色共享消費
轉變消費觀念,從占有消費觀念到綠色共享的消費觀念。正如艾倫·杜寧所說:“消費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系是微乎其微的”。樹立綠色共享的消費觀念,踐行綠色共享的消費行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發揮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共享消費視為“美與善”的消費。自覺抵制消費意識形態的滲透,從真實的需求出發,超越資本邏輯,摒棄一切不合理的消費目的、消費方式、消費行為,提升自主消費意識,讓消費回歸理性。
(二)堅持以人為本,引導科技向善向上
堅持唯物史觀的人本消費,以人為本,引導科技向善向上,超越以物為本、只見物不見人的技術邏輯??萍贾行允轻槍ζ渥匀粚傩远缘?,但就科技的社會屬性來說科技不是中性的。因此,必須以人為中心,把科技作為實現消費的目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引導科技向善向上,要讓科技尊重人本身、提高資源利用率、以社會公共利益社會道德為價值準則、不充當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手段。必須堅持科技以人為本,推進科技人性化,抵制虛假需求的泛濫,營造公平正義的消費平臺,按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以道德化、人性化的科技引導消費者自由消費,規避異化消費。
(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揚棄異化消費
異化消費是異化勞動的產物,“唯有社會組織和社會關系的變革才能改造它”。要揚棄異化消費,唯有實現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跨越,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培育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消費主體,才能從根本上鏟除異化消費的土壤和根基。
總之,異化消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不會自行退出社會歷史進程。在資本邏輯、技術邏輯、商業廣告和媒介的三重作用下,混淆人們的消費需求,使人們的消費行為受到奴役。為此,要以人為本,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引導科技向善向上,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才能徹底揚棄異化消費。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8.
[2] 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張新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27.
[3] 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62.
[4] 張一兵.革命的詩性:浪漫主義的唯我論[J].探索與爭鳴,2021(05):47-56.
[5] 陳璐,呂軍利.異化消費與虛假需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03):73-74.
[6] 張云飛.“窮人生態學”: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正義底線[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14-18.
[7] 孫偉平.論數字資本主義時代的消費異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01):164.
[8] 哈特繆特·羅薩.新異化的誕生[M].鄭作彧,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97.
[9] 艾倫·杜寧.多少算夠消費社會與地球的未來[M].畢津,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 山西晉中 030600)
[作者簡介:葛轉轉(1998—),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