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環節多,工作量大,覆蓋面廣。叢書具有勢能規模,便于推廣,有助于提升出版社的影響力,實現品牌效應,因此通常是各大出版社的重點出版項目。但打造一套既符合市場需求又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系列叢書難度較大,需要廣泛的調研、精準的選題策劃,協調各方面的資源,最終形成合力。同時,叢書的系統性決定了其策劃出版過程不同于普通的單本圖書,需要更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因此,出版社如何打造精品系列叢書,奠定其在該專業領域的權威性和知名度,成為業界關心的熱點問題。文章以中國大地出版社重點圖書出版項目“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為例,通過分析其選題策劃與具體實施過程,從選題策劃、內容創作、作品形式設計、發行銷售等方面,探討打造精品系列叢書的關鍵環節,即精準的策劃和選題、高質量的作者隊伍、精心的內容編排、精干的編輯團隊、融合出版創新、高效的市場營銷和推廣,以期為其他出版社系列叢書的策劃出版提供參考。
關鍵詞:系列叢書;出版平臺;策劃時機;關鍵環節;融合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234-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中國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自然資源大講堂(第二期)融合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D-XMGZ2019026
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通常涉及多卷本,規模較大,屬于系統工程[1]。系列叢書出版項目的實施運作及叢書的出版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出版社的綜合實力和水平。不同于單本圖書,打造一套系列叢書需要充分考慮整體性、同步性和一致性,出版社要在前期策劃調研、內容創作、作品形式設計、發行營銷等各個環節,建立完善的組織保障,以確保出版項目順利實施,難度較大。系列叢書因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內容系統全面,能滿足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知識需求。于出版社而言,系列叢書的出版能奠定其在該專業領域的權威性和知名度,具有品牌效應。因此,打造精品系列叢書成為各出版社追求的目標。文章以中國大地出版社“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的策劃出版過程為例,系統總結了打造精品系列叢書須把握的各個關鍵環節。
精品系列叢書的策劃須依托專業權威、有影響力的出版平臺。中國大地出版社是自然資源部直屬出版企業,以服務自然資源工作為立社之本。自建社以來,始終圍繞自然資源中心任務,深耕自然資源出版宣傳,出版了一大批綜合管理類圖書、行業工具書、各類年鑒、行業標準、干部培訓教材等,在政策解讀和工作指導用書的策劃、出版方面具備較強的品牌和行業優勢。
中國大地出版社在自然資源領域積累了大批頂級專家學者資源,擁有完善、系統的精品圖書出版流程和組織保障,因此,在中國大地出版社這個平臺上策劃“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無疑具備先天優勢。
精品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須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政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成就,高度評價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輝煌成果,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并就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自然資源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要深刻領會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切實踐行自然資源“兩統一”核心職責。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已經開啟,自然資源工作肩負更加光榮、更加繁重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為促進全國自然資源系統干部職工凝聚共識、增強本領、高效履職、形成合力,實現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大地出版社精心打造了重點出版項目——“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恰逢其時,應運而生,在傳播專業知識、提升干部業務素質、規范管理服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從策劃到出版,經歷了反復打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系統總結和梳理“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的實施過程,明確了打造精品系列叢書的6個關鍵環節。
(一)精準的策劃和選題
在策劃精品圖書時,必須考慮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符合出版社自身特色,二是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2]。自然資源特色是中國大地出版社策劃選題時考慮的首要因素。站在行業需要的角度策劃選題,緊跟自然資源發展戰略,充分了解國家層面的需求,才能策劃出符合時代需要的優質選題[3]。順應市場需求,有效整合現有的內容資源,在此基礎上創新、突破,才能更高效地策劃出新的、更有品質和傳播力量的選題。
新時期新形勢對自然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然資源工作任重道遠,而推動自然資源事業發展的第一位因素是人,梳理并建立全面的自然資源管理知識體系尤為重要和緊迫。因此,通過廣泛調研,叢書選擇以提升自然資源干部職工履職能力作為選題策劃的切入點,以自然資源管理系統學習、培訓用書為作品定位,以保障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根本遵循。
(二)高質量的作者隊伍
為確保叢書的權威性、專業性和準確性,切實發揮指導和規范作用,除了精心策劃選題外,還需要科學的作者隊伍作為組織保障,充分調動行業資源[4]。在策劃之初,要組建編委會,以學識卓越且具有號召力、組織力的權威專家作為叢書的主編,各專業領域一流的專家、學者擔任編委,對編寫工作和內容進行指導和把關。
“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站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角度遴選作者,邀請了目前在自然資源教學、科研和實踐方面活躍度較高的專家學者擔綱各分冊的主編,并組成了實力雄厚的編寫組,經過一年多的醞釀、討論、編寫和修改,最終定稿。選擇最合適的人來寫最合適的內容,確保了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權威性。
(三)精心編排內容
知識總匯及嚴謹的知識體系,是系列叢書的基本特征[5]。在本套叢書內容編排設計之初,充分考慮產學研用的結合性,以自然資源管理基礎知識為主線,涵蓋土地、海洋、林草、礦產、測繪各領域,涉及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以及自然資源綜合管理、資產管理、法治建設、調查監測、開發利用、確權登記、科技發展、國際合作等方面,科學系統地總結了自然資源各專業領域的理論、技術、經驗和成果。
團隊在編寫叢書內容初期即制定了嚴格的編寫原則:確保學科的完整性,避免叢書各分冊的內容重復,緊貼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叢書內容突出權威性、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特色。叢書各分冊既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整體上力求全面體現自然資源管理知識體系的構成和核心內容。
(四)精干的編輯團隊
精品圖書的產生,一方面需要優秀的作者隊伍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另一方面離不開編輯對書稿的精雕細琢[6-7]。在“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的編輯加工過程中,每個分冊都配有相關專業背景、經驗豐富的責任編輯,具備專業的知識體系,熟知自然資源領域的行業現狀,同時理解作者的寫作困難點,能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措施,助力作者完成內容的撰寫。
打磨精品圖書離不開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8-9]。為確保圖書質量,出版社對叢書項目的實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編輯工作保障措施。除了常規的圖書“三審”制度外,叢書的每個分冊都邀請了2~3位專家對內容進行質控審讀,確保內容的精益求精。
(五)融合出版創新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發生了改變,知識傳播的載體也越來越依賴線上[10]。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發展迅速,知識經濟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出版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11-12]。
融合出版離不開精品內容作為支撐,出版社要將優勢內容與創新技術相結合,活化內容,通過技術賦能,提升內容價值。相較于目前市場上的同類書,“理論與實踐、權威與可讀、全面與深入”是本系列叢書的品牌標簽。
站在新的歷史階段,為適應新形勢下在線教育模式和知識服務模式,系列叢書采取“圖說+視頻解說”多維度呈現形式,從而產生“1+1>2”的效果,這也是本套叢書的亮點和賣點。
叢書運用二維碼技術,掃碼即可進入中國大地出版社“自然資源大講堂”的知識服務平臺,平臺以叢書各分冊內容為基礎,構建了分層、分類、分專題的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打造了高度、廣度、權威度“三度一體”的知識課堂,以幫助自然資源管理從業人員更深層次地理解相關專業內容。
(六)高效的市場營銷和推廣
目前,圖書市場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現象,因此,優秀的精品圖書也要借助高效的市場營銷和推廣[13]。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推動下,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改變,紙質書、有聲書、電子書等多種出版物形態并存,傳統圖書營銷渠道已不能形成廣泛的影響力,出版社要轉變思維,開辟新的營銷和推廣渠道[14]。
中國大地出版社作為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專業出版社,充分借助自身的平臺優勢,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拓寬市場,從自己擅長的領域率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翼齊飛”。
其打造的“自然資源管理從‘0到‘1系列叢書”采用“視頻+”“二維碼+”的知識服務模式,將讀者引流至自身“自然資源大講堂”知識服務平臺,以社群用戶為基礎,建立微信矩陣,利用流量引導,提高銷售轉化率等。
社群是基于相同社交需求形成的群體,由此,通過社群運營,精準定位目標讀者,確保優質內容的精準送達,消費行為更易傳染和轉化,從而實現高效精準營銷[15]。
系列叢書因為具有規模優勢、便于推廣、容易實現品牌效應,所以出版意義重大。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出版單位只有統籌規劃,立足自身專業優勢,進行選題策劃、作者遴選、內容編排,提供相應的組織保障,做好出版各環節的工作安排和管理,強化專業團隊的協作能力,做好精準營銷,才能打造出一流的精品系列叢書。
參考文獻:
[1] 杜潔.精品圖書的策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叢書》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6(7):33-35.
[2] 黃紅麗.瞄準國家精品專著,培育專業特色出版[J].科技與出版,2020(5):59-63.
[3] 郝振省.科技出版的精品化生產與國際化傳播:以《中國科技之路》等叢書為例[J].新閱讀,2023(9):12-13.
[4] 曾玉寒.從讀者、作者和編輯的融合角度看圖書選題的策劃與營銷:以《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為例[J].編輯學刊,2022(6):73-77.
[5] 陳海嬌.談“建筑科普叢書”的圖書策劃與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187-189.
[6] 彭淑凡.從策劃到出版,全流程打造大型專業叢書: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培訓教材》為例[J].傳媒論壇,2021,4(8):87-88.
[7] 畢鳳鳴.從多個環節把控好圖書出版:以BIM叢書策劃為例[J].出版參考,2020(6):61-63.
[8] 左浚茹.挖掘專業品牌優勢,深度策劃圖書項目:以《三門核電工程建設經驗匯編》叢書的策劃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11):164-165.
[9] 杜長清.試論叢書策劃的方法與心得[J].科技傳播,2018(13):164-165.
[10] 朱敏潔.科技圖書的策劃與出版: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系列叢書”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3):105-106.
[11] 何士娟,李軍.淺談科技類叢書的策劃[J].新聞傳播,2018(13):70-71.
[12] 姜海濤.淺析融合出版選題策劃的多維意識:以《身邊漢字》融合出版項目為例[J].科技與出版,2020(2):72-77.
[13] 朱紅蓮.從《理解科學叢書》談專業科普圖書的出版與營銷[J].科技與出版,2015(5):51-53.
[14] 王京濤.打造精品力作的實踐與思考:以運作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例[J].中國出版,2018(18):43-45.
[15] 吳國威,楊玲.出版產業的三種社群營銷模式[J].出版廣角,2015(12):136-137.
作者簡介 盧曉熙,副編審,研究方向:自然資源專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