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群
福建師范大學校級體育社團發展問題研究
黃毅群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社科公共部,福建 泉州 362000)
通過文獻綜述、問卷調查、數理統計、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師大校級體育類社團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各個體育社團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入手,以社會體育學和體育教育學的知識為基礎,對當前福建師范大學校級體育社團主要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今后高校體育類社團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體育社團;問題;發展
高校社團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社團組織的發展與繁榮直接體現了高校校園文化的蓬勃生機。目前,福建師范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以下簡稱“校社聯”)已發展為下設65個校級社團、182個院級社團的一個“航母式”的學生校園文化團體。社團的分類多種多樣,根據體育社團的概念,體育社團是:“在高校專業性、學術性的背景下,青年學生為了適應體育生活化的趨勢,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各方面的體育需求而成立的非正式群體,是有著既定目標和規范的‘互益性組織’,屬于非營利組織范疇,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公民社會組織[1]。”目前學校校級體育社團主要包括校社聯娛體部的籃球協會、排球協會、臺球協會、健美協會、健美操協會、跆拳道協會、武術協會,以及校社聯企劃部的自行車協會、輪滑俱樂部、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足球協會、網球協會、登山協會、釣魚協會共計15個,占校級社團總數的23%,可見體育社團在福建師范大學社團文化的重要地位。然而根據三年來校社聯評選的校“十佳社團”名單來看,僅自行車協會(3次)、輪滑俱樂部(1次)曾獲獎,其他多為文藝類和愛心類社團。同是福建師范大學社團聯合會組織,為何體育類社團總體發展現狀不如其他類社團?這與體育類社團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和不穩定性是分不開的。體育社團發展過程中除了存在和其他類型社團一樣的困難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本文希望通過一定的調查研究發現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利于體育社團發展的對策。
以現有的福建師范大學15個校級體育類社團為研究對象,對其主要負責人和部分會員進行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參閱19篇省內外關于校園社團的研究以及查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的《論中國體育社團》。
1.2.2 訪談法
對校社團聯合會的負責人與體育部部長、15個學生體育社團干部等進行訪談,了解本社團發展情況,尋求及解決共性問題。
1.2.3 問卷調查法
發放體育社團干事問卷150份,回收148份,有效回收率為98.6%。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進行數據分析,將得出的數據進行資料錄入和統計分析。
通過與社團主要干部的交流,了解到我校社團基本管理模式是“校團委領導校社聯,校社聯指導各社團”。調查顯示,部分社團干部認為校團委對社團“管理多、扶持少”,也有社團干部對社聯繁瑣的活動審批程序提出了尖銳批評。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社聯的定位沖突主要表現在:第一,社聯對社團更多的是管理缺少服務。社團聯合會是福建師范大學的一種服務機構,服務于全校247個社團。但是從各個方面的情況了解到我校社聯在為各個社團服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比如協會每年都要上繳新會員的“人頭稅”,硬性要求組織一定會員觀看講座或晚會,加蓋社聯印章往往耗時很久,并沒有深入地思考會員加入社團的實際需求。第二,社聯與社團缺少主動性的交流。除了社聯開會外,社聯與社團之間溝通太少,且開會更多是上級下達一些文件要求各個社團配合,社聯很少主動地和各個社團負責人交流過社團的近況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絕大部分是照搬往屆社團的材料及活動,很少有新的突破。第三,社聯主辦的大型活動脫離社團,偏向于學生會組織活動類型,如“校十佳歌手賽”“校園四項全能賽”,舉辦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在校大學生的業余生活,但本質與社團的活動內容不夠吻合,對社團的發展起不到良好、促進作用,背離會員加入社團的目的。
目前,學校社團的內部聯系僅僅在會員與會員、會員與干事之間,對外聯系則多局限于尋求學校支持上,社團和社團之間的橫向聯系相對較少,和其他學校社團的聯系更是鳳毛麟角。在社團的活動中很少看到各個社團之間相互合作、交流,除了在社聯開會時,各協會會長聚集開會,其余時間基本上沒有交流。社團在發展過程中,本應有很多共性問題值得更多的探討,如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通過和其他社團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有助于揚長避短,也有利于自己的會員和其他協會的會員進行交流、溝通。但是協會的活動也是各自舉辦,閉門造車,照搬以往套路,很少有各社團聯合組織活動,沒有形成互助協作的關系,反而存在著一種競爭的現象。
從表1可知,學校體育類社團發展過程中主要問題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資金短缺、協會活動時間沖突、日常管理薄弱,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別是會員管理松散、規章制度不健全、同類社團競爭激勵,說明各個校級體育類社團內部建設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各個體育社團的健康發展。
表1 體育社團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目前,從社團內部建設來看,許多社團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或制定章程不夠完善,僅僅是用來應付社聯的申請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會員組織框架不明,無法及時通知會員最近的活動,社團負責人經驗和能力有限,內部分工不明確,社團內部的各部門機構不完善,缺乏嚴密的年度計劃。另外學校社團的經費不外乎是通過收取有限而且微薄的會員費和極少數的商家贊助費來獲得,從團委或社聯獲得的行政經費是微乎其微的。社團活動使用的場地、設施也是十分有限。一般社團舉辦活動都是事先向學校的有關部門租(借)用場地,如遇特殊情況沖突,就需要改地點、改時間甚至取消活動。雖然學校有“社團之家”,但僅供作社聯的辦公室,供各協會開會之用。特別是體育類社團開展活動需要場地和器材設施支持才能順利完成,但學校的能申請到的活動場地的條件還遠遠不夠。例如乒乓球協會在社團之家僅有一張乒乓球桌、羽毛球協會沒有固定的場所。經費、場地的不健全直接導致了特色社團無法展現其特色。這些社團因素必然直接導致社團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號召力盡失,最后導致會員的不斷流失。
表2 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動機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同學們最初參加社團的主要動機是興趣愛好和鍛煉自己的處事能力,因此體育類社團僅靠體育單項活動的內容無法滿足會員的需要。
體育運動項目的獨立性,決定體育類社團活動內容的單一性。有些球類協會對會員的運動技能有一定要求,如籃球協會、足球協會、網球協會。這些球類體育社團的業余訓練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無法統一安排階段性訓練,通常以比賽的方式進行,久而久之會員就會對該社團失去興趣。加之場地、設施、天氣以及訓練指導的條件限制,即使學生參加的熱情很高,也因為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很難順利持久開展。體育類社團可以在活動安排過程中安排一兩個符合協會會員需要的活動,如籃球協會可以偶爾與足球協會聯誼舉辦一些晚會或出游活動,以便增加協會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體育社團的活動項目基本上都是以體育運動的方式進行,難免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戶外運動類社團如自行車協會、登山協會以及輪滑俱樂部等的社團活動都是高風險的運動。北京大學山鷹社就曾經在登山活動中出現傷亡事件。學校各個領導都強調體育社團組織活動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因此安全因素也大大限制了某些體育類社團的活動范圍和頻率。
表3 體育社團男女比例
表3顯示體育類社團總體男、女生的比例是84:100,由于我校是師范類院校,女生比男生多很正常,但是由于各個社團的活動項目不同,出現了個別社團如表中的健美操全部是女生和足球協會全部是男生的情況。
我校是師范類院校,因此體育社團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女多男少。以自行車協會為例,2008級新會員總人數為85人,但是男生卻只有15人,男、女比例才3:17。這種比例嚴重威脅著活動開展中的安全性,也增加了社團干部的管理活動的難度。而籃球協會卻出現相反的局面,男生人數大大超過了女生人數。
高校內學生自發性的群眾體育組織,具有組織結構松散的特點。大部分的體育社團是以娛樂性為主,除了剛開學期間積極性高,后期體育社團較為懶散,導致社團成員的態度過于隨意,每次的鍛煉內容、人數、頻率、時間和強度均得不到有力的保證。健美操協會負責人一再強調統一時間訓練,但會員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私事,無法到場。所以每次來參加培訓的會員都不同,極少部分人堅持每次都來,導致每個人的學習進程不同,有的已經學到第四節,有的卻第二節還沒有學。體育社團活動畢竟不是上體育課,活動的自愿性原則決定了社團不能硬性要求其會員每次都要參加活動,這給社團開展活動帶來極大的困難。
表4 體育社團會長所在學院分布情況
表4顯示,體育類社團會長人數中僅有3人是來自其他學院,其余的會長都來自體育科學學院。這些同學具有相對較強的專業技能,但是大多數同學的文字功底與管理能力不如其他學院的同學。每次十佳社團評比活動中都暴露這樣一個事實:體育社團并不是沒有活動,而是負責人在活動后缺少精彩的表述把整個活動展示給評委。另外體育科學學院的同學在處理事情和人際關系的時候多數太過于暴躁,容易產生激動的情緒,做事過于浮躁,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一個領導者的凝聚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1.1 校社聯與社團之間的縱向定位不夠準確,社聯對社團更多的是管理缺少服務,社聯與社團缺少主動性的交流,社聯主辦的大型活動脫離社團,偏向于學生會組織活動類型。
3.1.2 社團和社團之間的橫向聯系相對較少,各個社團不但沒有形成這種相互協作的關系,反而存在著一種相互競爭的現象。
3.1.3 我校體育類社團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資金短缺、協會活動時間沖突、會員組織框架不明,無法及時通知會員最近的活動,社團負責人入校時間皆為一兩年,工作經驗和能力有限,內部分工不明確,社團內部的各部門機構不完善,缺乏嚴密的年度計劃等內部問題。
3.1.4 體育運動項目的獨立性,決定了體育類社團活動內容的單調性,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能長久地吸引同學參加。以及體育社團的活動項目基本上是以體育運動的方式進行,難免存在一定的風險,嚴重影響了體育社團的活動范圍和頻率。
3.1.5 體育社團存在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現象。
針對以上各種影響體育社團發展的不利因素,從社會體育學和體育教育學角度出發,從以下幾個綜合的對策著手,對當前福建師大體育社團主要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今后體育類社團的健康、穩定、可持續提供借鑒。
3.2.1 努力構建包含體育社團的體育教育框架體系
將體育社團納入我校體育教育管理體系,體育社團可以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課,教師、學生自主選擇教和學、自主選擇相應的社團,這樣符合高校的教育特點。由于體育教師的專項能力比較強,新的教學形式應該是教師開課,學生以興趣為主,自主選擇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制定符合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的教學和活動內容,保持體育課與社團在主體內容上的延續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2]。
3.2.2 構建社聯與社團共同發展的和諧校園環境
社聯要緊跟社團的發展的腳步,實現社聯服務社團的宗旨,明確“兩個基礎”定位,即“社團聯合會以社團為基礎,社團以會員為基礎”,樹立服務意識,千方百計為社團爭取資源,搭建平臺展示社團精彩、展現會員風采,大力打造社團活動品牌。
3.2.3 加強體育社團與校外各種組織的互動聯系
我校的體育社團應積極與校、內外的各種社團、企業甚至政府聯合起來,組織一些大型的、有影響力的活動或比賽,如自行車協會與福州倉山區委在金山福州展覽城聯合主辦的“海峽漆,兩岸情”。這些大型的活動不但有利于提高社團的知名度,也有利于自己的社團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吸引企業的投資。此外在基層比賽中,我校體育社團應積極組織教練員和裁判員,以社團的名義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籃球賽,積極參與學校內部的體育活動。這樣不但能提高負責人的管理組織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會員與同學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改變我校體育社團“各自為政”的局面。
3.2.4 培養社團干部、共創精品社團
社團干部的能力尤其是社團干部的凝聚力,直接決定了社團的發展情況。因此,我校體育社團骨干的選拔應本著“群眾基礎好、管理能力強、以會員為中心”等標準,在協會社團公開選舉主要負責人,不宜采取面對全校的招募。另外,作為社團的領導核心不但本身要具備一定管理水平,還要善于發現人才、凝聚人才、培養人才。同時可以對社團干部進行必要的能力培訓,經常和其他社團開展沙龍、論壇等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人才培養的相關講座。值得注意的是社團干部的工作是無薪水的,僅因個人興趣和責任心,所以容易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應付甚至反感的心理,因此要適時針對這個問題和社團干部進行交流,對他們的工作給予肯定和鼓勵。
[1]林波,徐鑫鎂.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特征與功能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124-126.
[2]韓尚潔,朱容霆,程潔,等.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武術研究,2023,8(6):123-125.
[3]張云瑞,李俊峰.高校學生體育社團開展的現實困境與優化策略:以上海商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31):155-159.
[4]邊挺.大學生體育社團與高校校園文化的關聯機制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23,15(1):62-65.
[5]李飛,徐家林,王杰.學校社團活動對體育大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2,38(12):49-52.
[6]馬勤,彭偉,彭國強.社會資本視域下我國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問題剖析與路徑探驪[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2,21(11):31-38.
[7]張洪.高校社團健康發展之思考[EB/OL].http://www.bokee.net/newcirclemodule/article_viewEntry.do?id=208552&circleId=103538,2006-07-29.
An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s
HUANG Yiqun
(Quanzhou Medical College, Quanzhou 362001, Fujian, China)
黃毅群(1983—),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