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麗
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的基本特征及策略研究
謝嘉麗
(西安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田徑是一項比速度、比高度、比距離的運動。它要求運動員在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長時間持續工作的能力,其特點是運動強度大、競爭激烈。體能是田徑運動的基礎,也是田徑運動員制勝的關鍵。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田徑運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體能訓練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特征,從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相結合、合理安排訓練負荷、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計劃等方面探討了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具體策略。研究認為:在田徑運動中,體能訓練是促進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備良好的體能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其運動能力。為此,運動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應科學制定體能訓練計劃、合理選擇多元的訓練方法等,以提升自身體能素質,提高其運動成績。
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基本特征;策略研究
“體能”是一種基于先天遺傳與后天習得而形成的機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它由身體形態、機能和運動素質三個方面構成。身體形態和機能是體能的物質基礎,運動素質是體能的核心,表現為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素質[1]。體能的發揮與利用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人心理、技戰術水平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可以說,體能的發揮和利用情況與人們在體育運動中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技戰術水平以及外在環境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
依據體能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現和作用,可以把體能劃分為健康體能和競技體能兩個方面。健康體能是指任何人群所必需的器官系統的機能能力,是競技體能的基礎。競技體能是在健康體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競技比賽所需的身體機能能力[2]。體能訓練的主要任務是適應各種競技運動的要求,不斷地改善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改善運動員的機能狀態,使其在競技體育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田徑是運動員比拼速度、高度和遠度的競技運動項目,因此對于田徑運動員來說,體能訓練是至關重要的。科學合理地規劃體能訓練,不僅可以塑造運動員優美的體態,增強運動員的體質,而且能加快運動員從基礎訓練向專項訓練適應性的轉變,有利于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快速提高,從而提高田徑運動中運動員的體能標準。體能訓練是熟練掌握與應用專項技戰術的基礎。想具有高超的運動技術,并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戰術,運動員應具有強大的力量、適宜的專項柔韌性、良好的反應速度、位移速度和突出的爆發力,同時還應具備快速運動的協調能力與靈敏能力。體能訓練能使運動員機體各器官、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等方面協調發展,使其具有從事專項競技運動的潛能[3]。
現代的田徑運動項目比賽活動非常多,競爭也很激烈。為了在重大的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運動員就必須經過長期、系統、超大負荷的訓練,才能提高身體的適應性,才能使機體得到適應性改善,才能明顯提高專項技術和戰術,從而在高強度比賽中嫻熟且有效地運用專項技術和戰術,取得優異成績。大負荷的訓練和高強度的比賽依賴于運動員的良好體能。沒有超常的體能基礎,運動員就不能完成大負荷的運動訓練,更無法完成對抗激烈的比賽。運動員只有通過系統的體能訓練,才能保證在負荷不斷增加的狀態下,承受訓練與比賽對機體的要求。此外,一個好的身體素質是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的根本保證。體能訓練能克服和改善人體的生物惰性,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對提高運動員的體質、預防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田徑運動中進行體能訓練,對于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運動員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才能夠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其體質的不同來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這樣才能全面促進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的有效開展,不僅能提高運動員的力量和速度,而且可以提高運動員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在田徑體能訓練過程中,不同性質的運動負荷可引起運動員機體特殊的適應性變化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神經肌肉會對訓練產生特異性變化。經常從事耐力訓練的人,會在持久性運動中表現出較強的有氧和肌肉耐力,而爆發力的訓練會使運動員動作速度加快,提高快速發力的能力。
科學的訓練理念對田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現代競技體育技術的發展,為了提高田徑運動的訓練成效,運動人體科學的成果逐漸被應用到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從而使訓練更具科學性、合理性。例如,90%的跑步者認為跑步取決于腿部的力量,而運動人體科學表明,30%的跑步取決于核心和下半身的力量。這一發現有助于運動員對自己有一個新的認識,并在鍛煉過程中科學使用自己的力量,能更好地用力和提高速度。同時,能幫助教練員準確地了解運動員跑的動力結構,從而提高訓練的科學性,從而指導訓練計劃的制定。
從中國田徑訓練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體育教練員隊伍已經被一批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體能訓練專家所取代,這些新的專家教練可以為體能訓練的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4]。在田徑訓練中,專門的體能訓練方法已應用于很多項目,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根據生物學的特點,在當前階段,教練員應該從運動員的身體結構、力學結構和身體機能代謝等方面出發,科學安排體能訓練[5]。田徑運動員在平時的體能訓練中,訓練強度通常要高于實際比賽強度,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訓練專門化強度的提高將使運動員能有更好的表現。另外,體能訓練應按周期進行,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最大效果,而且這種訓練應結合運動員的整體狀況來組織,以保證訓練的專業性。
在田徑運動中,個體性逐漸成為體能訓練的發展趨勢。運動員作為獨立的個體,兩個運動員之間的屬性并不相同,在身體素質、職業生涯和實踐經驗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即使運動員非常優秀,他們的運動成績也很相似,但運動員之間在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細微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導致了不同運動員在不同的競技項目上的發揮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現代體能訓練注重運動員個性發展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必須尊重他們自身的差異,從運動員自身的角度出發,考慮到他們自身的特點,選擇體能訓練的途徑和手段。
在體能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的基礎上,以提高專項身體素質和競技能力為主要目的,通過對運動員進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使運動員體能訓練與專項相結合,可以使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與機能符合體育運動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專項成績。在制定專項體能訓練的時候,必須根據運動員自身的身體情況和自身的優缺點來制定,這樣才能夠保證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之中,取得很好的成效。專項體能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做好一個長期的規劃,并根據不同階段動員的整體情況來進行調整。使用超速、超等長和超負荷的訓練方法可以幫助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全年使用多周期訓練是主要的訓練方法,它可以讓運動員更有效地訓練,同時減少技能的內容和時間。上述訓練方法的使用也說明了田徑體能訓練方法的專業性[4]。
目前,人體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對運動員體能訓練過程中的肌肉訓練部位和特征進行研究,可加深對其力量的認識,并據此將對應的肌肉力量精準傳導至各肌群,進而達到改善訓練效果的目的。在具體訓練過程中,通過對運動員的肌肉進行測試,并與其專項特征相結合,進行有針對性的局部訓練,能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同時也能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人類體能主要包括生理機能、身體形態及運動素質,它們之間通過不同因素形成關聯,并能形成不同功能。系統性原則要求對整個訓練過程中的體能訓練進行系統的規劃,也就是說,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不僅要兼顧到整個訓練過程中各種形式的體能訓練,而且要根據各個階段的訓練內容、比重、方法、負荷等進行系統化的安排。田徑運動訓練會不斷給予運動者機體適應刺激,會通過反復的刺激提高其適應性并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水平。所以,要根據訓練任務和要求來制定全年及多年的訓練計劃,并處理好各訓練內容的比重。
近年來,國內對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基礎進行了深入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狀況。在訓練計劃的制定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訓練技術與方法,并加強對運動員的指導,才能取得較好的適應效果。這種方法是目前國內訓練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5]。
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是體能訓練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的弱化,都可能會影響到運動訓練的效果。因此,教練員應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運動員的水平、不同的訓練時間和不同的任務階段,對運動員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比重進行合理的安排。一般訓練是提高某一具體的運動項目成績的良好基礎,為運動素質、技戰術能力和心理素質打下基礎,而專項訓練則直接為創造優異成績服務。但是,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在訓練實踐過程中,教練員應根據不同層次、不同等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在訓練過程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合理安排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的比例。
負荷和恢復是運動成績提高的關鍵,運動負荷的高低和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將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在體能訓練中,必須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提高運動能力的要求,給予運動員適當的負荷量,以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當運動員接受某種運動負荷的訓練時,相應的訓練效果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但是,并不是施加了運動負荷,訓練效果就一定會好[6]。所以,教練員在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據人體機能適應規律,循序漸進且有節奏地根據訓練任務、對象水平逐步提高鍛煉的強度直至最大限度。只有不斷地增加運動負荷和以適應為基礎的持續而有力地刺激作用于人體,才有可能使人體不斷地得到新的適應,進而促進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的發展。
計劃是進行訓練的基礎,制訂計劃要與體能訓練目標相一致,可操作性強[7]。體能訓練的時間和強度應根據運動員身體負荷情況而定,在時間和強度安排上應有一定層次,時間從短到長、強度從低到高,并且隨著運動員的接受能力逐漸增強,從而使體能在適當的訓練下逐漸得到增強。理論知識是促使運動員產生良好意識、進行科學訓練的基礎,也是引導練習發展的導向,教練員應在計劃安排中穿插理論知識與練習活動相結合,合理設計理論知識內容及練習活動,根據特定目標制定詳細、適宜的方案,在內容方面體現豐富性與多元性,從而保證田徑運動中體能訓練效果。
體能訓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極其容易產生疲勞感,如果只采用一種方式,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此,教練員要對訓練進行適當的優化,改變單一的訓練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加強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訓練目的,提高訓練的趣味性,減輕訓練疲勞。此外,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不僅能激發運動員的興趣,還能全面、均衡地提高運動員的體能[8]。在力量訓練中,可以采取輕負荷、重負荷或無負荷,并以多種方式相結合,以提高肌肉的收縮和協調能力。在耐力訓練中,可以采用加速呼吸、調整節奏等方法幫助運動員突破自己的極限。因此,教練員要圍繞訓練目標為導向,對訓練方法進行改革,使培訓內容更加豐富。
除了優秀的身體素質外,運動員還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在田徑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在經濟和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不僅對物質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精神生活的充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競技體育賽事的觀賞,已成為當今社會閑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田徑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田徑比賽受到了大量群眾的高度關注和喜愛。如果田徑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達不到要求,就不能超越自身的極限,也會產生焦慮、消極的情緒而無法充分發揮應有的水平,從而影響比賽的成績[9]。所以,在訓練時,教練員應通過多種訓練方式來增強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任何比賽時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更好的競技水平。
體能訓練要適應技術、戰術訓練的需要,使體能訓練最終的訓練效果能夠良好地運用到比賽的戰術和技術中去,而將體能訓練與技術戰術訓練有效融合的關鍵在于體能訓練方法的選擇與運用[10]。專項體能訓練的內容與手段的安排和選用必須要能夠凸顯這一專項的特征,此外,專項訓練的表現形式也要與技術或戰術動作保持一致,同時要考慮好身體練習的生物力學等特征,以利于體能訓練的效果通過專項技術、戰術轉化到比賽中去。
在田徑運動中,體能訓練是促進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備良好的體能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其運動能力。因此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和安排訓練內容時,需要考慮其整體性、針對性、科學性、獨立性、個體性、專項性、技術性和系統性等方面的要求。為了達到體能訓練的最佳效果,應結合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合理安排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計劃和多元化的訓練方法,同時也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
[1]茍波,李之俊,高炳宏,等.“體能”概念辨析[J].體育科研,2008(2):47-52.
[2]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劉耀榮,丁寧.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21.
[4]佟偉.關于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8,35(5):55-57.
[5]榮艷.田徑運動速度力量類項群體能訓練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2):17-20.
[6]王丙振.田徑運動體能訓練[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
[7]楊振.田徑運動的體能訓練途徑探索[J].田徑,2023(4):23-25.
[8]馮子祿,李輝.高校田徑體能訓練要點及訓練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11):84-85.
[9]陸霞.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
[10]李詩瑜.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XIE Jiali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710000, Shaanxi, China)
謝嘉麗(1999—),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