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



摘要:在中國,雖然音樂劇的發展歷史不長,但是表現出了多樣化的風格,單一的模式被打破,因此,研究中國音樂劇的演唱風格和技巧,對推動我國音樂劇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中國音樂劇;演唱風格;技巧
音樂劇這種藝術表現在一定程度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可以將觀眾帶入音樂劇描繪的場景中,進而將觀眾的情感激發出來。與單純的歌唱不同,音樂劇演員將自身融入角色之中,實現與角色的有機結合,進而生動地演繹出音樂劇作品。
一、演唱風格
(一)傳統唱腔
中國音樂劇演唱常常融合傳統戲曲的唱腔風格,如京劇、豫劇、黃梅戲等。這些唱腔風格注重音調的變化、音域的運用以及情感的表達,使得演唱更具有戲劇性和表現力。首先,傳統唱腔風格注重音調的變化。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會按照角色的不同情緒及表達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音調,通過高低升降的音調變化可以準確表達出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這種音調的變化不僅增強了演唱的層次感,還可以順利地與劇情相呼應,使觀眾更加投入;其次,傳統唱腔風格注重音域的運用,音域是指演唱者能夠唱到的音高范圍,在傳統唱腔中,演唱者會按照角色的特點和情感需求,選擇合適的音域進行演唱。通過運用不同的音域,充分展現角色的個性和情感狀態。例如,高亢的音域能夠表達出角色的激情和豪邁,而低沉的音域則可以表達出角色的憂傷和沉思;最后,傳統唱腔風格注重情感的表達,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會利用聲音的變化和表現技巧,準確傳達角色的情感。通過運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音頻效果,充分表現角色的喜怒哀樂。同時,演唱者利用身體語言及面部表情等非語言元素,進一步增強情感的表達效果,這種情感的表達可以使觀眾深入地理解與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總之,傳統唱腔風格在中國音樂劇演唱中起著重要作用,注重音調的變化、音域的運用以及情感的表達,使得演唱更具有戲劇性和表現力。這種獨特的演唱風格不僅豐富了音樂劇的表現形式,還深化了角色的塑造及故事的傳達,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和震撼的藝術體驗。
(二)流行音樂元素風格
其一,流行歌曲的旋律在中國音樂劇中應用廣泛,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中國音樂劇合理地運用流行歌曲的旋律可以有效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通常這些旋律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使得觀眾能輕松地記住與跟隨;其二,節奏也是中國音樂劇中常見的流行音樂元素,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中國音樂劇運用流行歌曲的節奏可以增加音樂的活力與動感,通常這些節奏具有明快的速度與強烈的節奏感,使得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其三,編曲方式也是中國音樂劇中常用的流行音樂元素之一。編曲是將音樂進行重新編排和處理的過程,中國音樂劇運用流行歌曲的編曲方式,可以充分展現現代化與通俗化的風格。通常這些編曲方式包括電子音樂的運用、現代樂器的使用以及多樣化的音色效果,使得音樂更加豐富多樣。通過融入流行音樂元素,中國音樂劇在風格上更加現代化與通俗化,這種風格使得演唱更加易于接受和欣賞,觀眾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從而增加對音樂劇的興趣和喜愛。總之,中國音樂劇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技術手段包括運用流行歌曲的旋律、節奏和編曲方式。這些技術手段使得音樂劇更加現代化與通俗化,增加了觀眾對音樂劇的接受和欣賞。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中國音樂劇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升演唱的質量和觀賞性。
(三)民族音樂風格
中國音樂劇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音樂劇能夠與舞蹈進行跨界合作。舞蹈是一種通過身體語言表達情感和故事的藝術形式,與音樂劇的歌唱和表演相結合,能夠增強舞臺上的視覺效果,舞蹈的動作和節奏能夠與音樂劇的旋律和情節相呼應,使得演出更加生動有力;其次,音樂劇能夠與戲劇進行跨界合作。戲劇是一種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現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的藝術形式。音樂劇借助戲劇的表演技巧及舞臺布景,使故事更加真實感人,演員的表演與音樂劇的歌唱相結合,通過情感的表達及角色的塑造,給觀眾帶來更加深入的藝術體驗;最后,音樂劇能夠與視覺藝術進行跨界合作。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形式,通過視覺的表達來傳達情感和思想。音樂劇借助視覺藝術的元素,如舞臺布景、服裝設計和燈光效果,營造出特定的氛圍和場景,視覺藝術的色彩、形式與音樂劇的音樂、劇情相呼應,使得演出更加具有藝術感與觀賞性。總之,中國音樂劇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的方法有舞蹈、戲劇和視覺藝術等多種。這種跨界合作使得音樂劇的演唱更加多樣化、綜合化,呈現出更豐富的藝術效果。通過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音樂劇能夠在視覺、聽覺和表演等方面給觀眾帶來更加全面、深入的藝術體驗。
二、中國音樂劇演唱技巧
(一)聲音的控制
音樂劇演唱要求演唱者具備良好的聲音控制技巧,包括音準、音色、音量和音域的掌控。首先,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保持穩定音準的基礎,演唱者需要通過正確的呼吸和發聲技巧,確保聲音準確地落在音準線上,避免音高偏差,通過掌握正確的發聲部位與聲帶松緊程度來實現;其次,音色的調整也是音樂劇演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不同角色與情感音色表達也會存在差異,演唱者應靈活調整喉嚨和口腔的形狀,以呈現不同的音色效果。例如,柔和的音色能夠用于表達溫柔及感傷的情感,而明亮的音色則適合表達歡快及興奮的情感;再次,音量的控制也是音樂劇演唱中不可忽視的技巧,演唱者應根據演唱場景與角色需求,靈活地調整聲音大小。在大場面的演唱中,要有足夠的音量來填滿整個劇場,而在柔情的獨白或獨唱中,則需要適當地降低音量,以營造出更加貼近角色內心世界的效果;最后,音樂劇演唱還要求演唱者具備較寬廣的音域,音域是指演唱者能夠輕松唱到的音高范圍。在音樂劇中,演唱者要應對高音與低音的要求,因此借助訓練、練習擴展自己的音域,通過逐漸增加高音、低音的練習曲目,以及正確的發聲方法來實現。
(二)情感表達技巧
音樂劇演唱是一種通過歌曲來傳達角色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為了成功地表達角色的情感,演唱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情感表達能力,并運用一系列技巧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聲音的變化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之一,演唱者通過調整音色、音量和音調等方面的變化來傳遞角色的情感狀態。例如,高亢的音調和強烈的音量能夠表達角色的憤怒或激動,而柔和的音色和輕柔的音量則能夠表達角色的溫柔或悲傷;其次,音樂的節奏也是情感表達的關鍵因素,演唱者可以利用音樂的節奏感來突出角色情感的變化與強度,快速的節奏表達了角色的興奮或緊張,而緩慢的節奏則表達了角色的沉思或憂郁;再次,演唱者還要對歌詞進行準確詮釋,以確保觀眾能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通過發音、語調和語氣的變化來傳達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利用停頓和延長音符等技巧來強調歌詞中的重要情感內容;最后,演唱者運用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來增強情感表達的效果,通過身體的姿勢、手勢和面部表情來展現角色的情感狀態,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角色的情感世界。總之,音樂劇演唱的情感表達需要演唱者具備良好的情感表達能力,并運用聲音的變化、音樂的節奏、歌詞的詮釋以及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技巧來傳達角色的情感,通過
運用這些技巧,使觀眾產生共鳴,令其真實地感受角色的情感世界。
(三)舞臺表演技巧
音樂劇演唱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表演,除了唱歌技巧外,應與舞臺表演相結合。演唱者通過一系列舞臺表演技巧來展現角色的形象和動作,與其他演員的互動,以及與舞臺布景、道具的配合,從而使整個演出更加生動、有趣。首先,肢體語言在音樂劇演唱中起著重要作用,演唱者借助身體的姿勢、動作和姿態來傳達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運用舞臺上的空間,通過舞蹈動作、手勢和身體的姿態來表達角色的個性特點和情感狀態。肢體語言的運用使觀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增強演唱的表現力;其次,面部表情也是音樂劇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唱者通過面部表情來展現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利用眼神的交流、微笑或者皺眉等表情來傳達角色的喜怒哀樂,使觀眾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狀態,面部表情的運用會使演唱更為生動、真實,讓觀眾更加投入其中;再次,動作也是音樂劇演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唱者借助動作來展現角色的動態形象和行為特點。通過舞蹈動作、走位、手勢等來表達角色的個性和情感,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角色的特點與動作變化,動作的運用使演唱更加生動、有趣,進而增強觀眾的觀賞體驗;最后,舞蹈在音樂劇演唱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演唱者通過舞蹈來展現角色的形象和動作,他們要經過專業的舞蹈訓練,掌握各種舞蹈技巧和動作,以配合音樂與劇情的發展。舞蹈的運用使演唱充滿節奏感、動感和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
(四)聲樂訓練技巧
發聲技巧是聲樂訓練的核心,演唱者應正確地發聲,進而確保聲音的質量和穩定性,包括正確的聲帶張力和共鳴的運用,以產生富有表現力和穿透力的聲音。呼吸技巧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良好的呼吸控制可以幫助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氣息供應,從而增強演唱的持久力和表現力。通過深吸氣和適時的呼氣,演唱者能夠有效控制聲音的強度與音色,使其更加豐富動聽。咬字和發音技巧也是音樂劇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清晰的咬字和準確的發音能夠確保觀眾聽到歌詞的每一個音節,從而清晰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表達內容,演唱者學會正確地發音每一個音節,并注意口腔的形狀與舌位的調整,以確保發音的準確性與清晰度。共鳴技巧也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合理的共鳴運用,演唱者使聲音更加富有穿透力與表現力。共鳴是指聲音在喉嚨、口腔和鼻腔等共鳴腔體中的反射與共振,通過調整這些共鳴腔體的形狀和位置,演唱者改變聲音的音色及強度,使其更加豐滿有力。總之,聲樂訓練技巧在音樂劇演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發聲、呼吸、咬字和共鳴等方面的技巧訓練,能夠提高演唱者聲音的質量和穩定性,增強音樂劇演唱的表現力及耐力,這些技巧的正確運用能夠使演唱者的聲音更加富有穿透力與表現力,進而傳達出歌曲的情感。
三、結語
中國音樂劇的演唱風格與技巧非常豐富,在音樂劇中,演唱者應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和演技功底,能夠準確表達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在演唱風格上,中國音樂劇融合了傳統戲曲、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劇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演唱技巧上,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聲技巧和音樂表達能力,以及對音樂劇曲目的理解和演繹能力。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國音樂劇的演唱風格與技巧將不斷發展和完善。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濤.淺談民族聲樂演唱在中國音樂劇中運用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5).
[2]文碩.當東方遇到西方縱論歐美音樂劇美學與中國音樂劇哲學(中)[J].中國戲劇,2022(02).
[3]肖丹,丁星.中國音樂劇市場化規范運作模式[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9).
[4]洪燕.當代中國音樂劇的民族化特征分析[J].大舞臺,2014(02).
[5]王志昕.新時代中國音樂劇的本土化發展[J].四川戲劇,2020(05).
[6]劉安娜.音樂劇專業聲樂教學的實踐與價值分析——評《中國音樂劇聲樂教材》[J].熱帶作物學報,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