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張振 任艷
[摘 要]如何培養優秀大學生,如何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工作面臨的首要、現實問題,而應對以上問題的重要前提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民辦高校創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頂層設計將黨支部建在科技創新團隊上,并從“素質修養、實踐調研、科技文化、服務社會、理論學習”五大維度進行目標考核,通過聯合多方力量營造科技創新團隊實踐育人環境,指導科技創新團隊開展工作,將優秀的科研人員吸收到黨組織內部,進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工作的“火車頭”作用。
[關鍵詞]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2-0118-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工作任務,更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是否后繼有人[1]。如何培養優秀大學生,如何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關”,培養青年大學生擁有過上“美好生活”的精神與能力、身體與心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工作面臨的首要、現實問題,而應對以上問題的重要前提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同時,高校通過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能夠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民辦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能否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是其建設和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民辦高校創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圍繞科技創新團隊優化教育環境,并通過頂層設計將黨支部建在科技創新團隊上,從“素質修養、實踐調研、科技文化、服務社會、理論學習”五大維度進行目標考核,通過聯合多方力量營造科技創新團隊實踐育人環境,指導科技創新團隊開展工作,將優秀的科研人員吸收到黨組織內部,進而達到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工作的“火車頭”作用,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一、問題緣起: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科技體制的深入改革,以及高校社團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得以迅速發展。科技創新團隊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保障之一,承擔著“第二課堂”的重要育人功能,但是受組織體制、傳統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科技創新團隊在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和影響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2]。這種狀況迫切要求高校以科技創新型團隊建設、創新發展為切入點,有效結合科技創新團隊的特點構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提升團隊組織力,突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工作、團結動員群眾,加強研究,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并從體制機制、治理結構、能力培養、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和創新[3]。
目前,珠海某校計算機學院共有科技創新團隊61個,參與人員達1976人,75%為團員,教師黨員26人占比1.3%、學生黨員142人占比7.2%。課題組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82份,有效回收率為96.4%。其中,78%的學生表示對于科研學習,更關注的是其對個人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影響。一方面,高校如何讓大學生認識到要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更好地保持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將優秀的科研人員吸收到黨組織內部,堅定其共產主義信仰,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教育。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是國家育人育才的重要組織之一,新形勢下加強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對民辦高校的科技創新團隊組織育人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同時,民辦高校應基于自身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情況,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科技創新團隊中的引領作用,進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二、何以需要: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價值
(一)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一步指明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方向
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圍繞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開展教育工作,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要充分結合高校人才目標培養,培養具有良好社會認知與人文關懷,具有良好專業能力、工程素養及創新意識,具有良好溝通、合作能力及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要進一步指明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育一批青年“夢之隊”。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工作的“火車頭”作用,帶領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教育大學生不僅要鍛煉科研能力,知道如何進行科技創新,而且要認識到鍛煉科研能力是為了什么、用在何處。
(二)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一步促進高校構建“大思政”格局
高校構建“大思政”格局是有效整合課內外和校內外的育人維度,協同理論實踐的育人方法,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調動整合所有育人資源,形成育人資源多、育人范圍廣、育人效果好的協同育人格局[4]。
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要充分發揮企業黨員導師、教師黨員、學生黨員的作用,結合“課程思政”“活動思政”“校企合作”“科研思政”等思想政治隱性教育,進一步促進高校構建“大思政”格局,進而使得高校黨組織能夠提早介入黨員發展培養程序,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關”。第一,創設先進科研工作展示墻,優化科技創新團隊工作環境。高校通過創設先進科研工作展示墻,展示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事跡、我國的重大科研事件、學校的重點科研成果等內容,使學生在團隊工作環境中能夠感受到我國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精神,學習優秀典范,傳承科研精神,進而達到環境育人和組織育人的目的。第二,構建“企業黨員導師+教師黨員+學生黨員”的科技創新團隊骨干隊伍,通過骨干隊伍發揮示范作用,影響和帶領身邊的優秀青年大學生,真正做到科研工作與育人工作相結合。高校在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時,注重優先選拔企業黨員工作者擔任學生導師;高校通過讓教師黨員完成科技創新團隊的項目、課程,助力課程思政整體性建設,使其成為始終貫穿課程全過程、科研全過程的“課程思政”“科研思政”而非局部“課堂思政”;高校通過將科研能力強的學生發展為黨員,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關”,用育人成果來詮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工作的首要、現實問題。
(三)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是要理論回歸實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對珠海某校計算機學院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校被調查的學生中,有75%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效果不夠明顯,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啟發式、互動式教育;活動形式不夠新穎,更多的是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而沒有結合新技術、新平臺。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能夠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通過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的理論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生活的深度融合[5-6]。
二是要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豐富黨組織活動,將黨組織活動與專業特色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所學專業和自身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高校需要教育學生達到能夠認識到“為什么而學”“學成什么樣”“如何去學”的目標,使學生能夠主動聯系國家社會的人才發展需求,以實現社會價值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前提。
三、何以實現: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路徑
(一)進行頂層設計,建立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
高校要建立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由專業教師黨員、思想政治輔導員、學生黨員組成支部委員會。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健康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開展富有特色且具有實際意義的黨組織實踐活動,并結合民辦高校校園科技創新活動傳統、學生群體實際以及當前社會形勢,開展“黨員旗幟工程”等品牌活動,進一步強化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旗幟”意識,使科技創新團隊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學院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主力軍作用。
(二)完善目標考核,保障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工作的順利開展
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應結合學校、學院、專業團隊的培養目標開展相關工作并考核成員。目標考核包含以下五個維度:第一,組織成員的基礎文明素質指標、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指標。基礎文明素質指標主要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道德、日常行為表現、禮儀規范等。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指標主要包括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活動,黨校、團校培訓活動,以及黨、團組織的重大政治活動等主題教育的情況;參與和諧校園、文明寢室、示范寢室創建活動,以及其他旨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系列活動等的情況。第二,組織成員的社會實踐與調查參情況指標。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兩次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黨支部負責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組織本支部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由支部書記負責記錄和評價。第三,組織成員的科技藝術文化和體育活動指標。主要包括學生參加各級科技、文化、體育、藝術類活動的情況,如各種科技發明比賽、科技培訓、技能大賽、創新創業活動、文藝演出、書法比賽、演講、辯論賽、征文比賽、體育競賽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以及在相關正式雜志、刊物及其他媒體上發表的新聞、報道、詩文等。第四,組織成員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工作參與情況指標。主要包括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活動的情況,如在學校各級學生組織或相關部門擔任學生干部或工作助理,并在學生活動中承擔一定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或積極參與并完成所部署的工作等。第五,組織成員的理論知識學習活動指標。主要包括閱讀中國近現代史、中外名著、名人傳記、人文社科等讀物。圖書館負責在圖書館公告欄公布推薦圖書目錄,學生考核結果以個人圖書借閱記錄及讀書筆記為依據,此項為必修項目。
(三)聯動多方力量,發揮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的實踐育人作用
建設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要緊密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實踐活動,以農村作為實踐場所,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推出模塊化主題實踐教育,使得活動更加規范、明確、系統。結合學院特色、科技創新團隊特色,組織開展“暖心筑夢課堂”“科技下鄉之助推互聯網科技夢”“助力新農村建設”“理論宣講團”等活動。通過前期調研確定社會實踐方案的主題設計,實踐場所根據主題選擇有代表的典型地域,在具體開展實踐前期,聯系對接當地生源學生或相關負責人,以熟悉當地情況,保障人身安全,便于設計實踐方案及提高方案的可行性。
(四)黨建帶團建,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要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積極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倡導志愿服務校園化、社會化。同時,把握時代主題,結合學院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調動青年大學生的積極性,以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大膽創新,打造具有特色的黨建、團建精品活動,進而達到以隱性教育補充顯性教育,全方位推進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行、踐、知、傳”,使學生擁有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與能力、身體與心態的目的。以珠海某高校為例,其每年都開展“專業+公益”義務維修活動,即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展維修月定點活動,開設電腦教學課堂,在維修群答疑并進行維修活動等。該活動為校內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大大小小的團體以及師生提供了優質的電腦公益維修以及基礎教學服務,在破解電腦故障難題的同時推廣電腦基礎知識、宣傳公益精神、踐行志愿服務,同時提高了團隊成員的自身素質。
(五)借助新媒體,擴大科技創新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
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依托各學院專業特色,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專題宣傳活動,營造青年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氛圍,擴大了科技創新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珠海某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打造的品牌實踐活動受到多地多家媒體的報道,如《梅州日報》《潮州日報》《珠海特區報》《海絲商報》以及酒泉電視臺的《肅州新聞》欄目等。科技創新團隊黨組織通過整理匯總實踐材料,召開會議總結實踐經驗,舉辦實踐分享會,累計形成實踐報告6份、紀錄片5部,受影響人數超10000人。
(六)實踐育人促成長,推進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教育
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要不忘初心,深入學校周邊社區、企業、小學,踐行“立足農村、服務社會”的理念,讓“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有聲,讓黨建活動成為黨員教育的“實踐課”,突出黨員身份,全面、系統、有特色地開展黨組織活動,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團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珠海某高校每學期都與周邊社區、小學及當地高職高專學校結對,通過“青春伴夕陽走進社區”活動,在陪伴關愛老人的同時向其普及網絡技術知識;通過“互聯網+紅領巾”活動,走進小學,關愛小學生的成長,以青年引領少年,為小學生破解互聯網方面的難題;通過結對子、“我愛編程”和“裝機小能手”等共建團日活動,與珠海當地高職高專進行合作。這樣,通過走進基層、服務基層,師生黨員增強了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并主動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可在科技創新團隊內部培養選拔一批專業技能強、理論知識扎實、能寫能講的優秀學生黨員,成立黨組織的理論宣講團,通過優秀學生黨員報告會、優秀學生報告會、優秀社會實踐工作者報告會等活動樹立模范典型、宣傳學習踐行黨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四、結語
優化民辦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關”、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開展問題研究、優化教育環境及進行頂層設計、五大維度考核、聯合多方力量等措施優化科技創新團隊實踐育人環境,指導科技創新團隊開展工作,為黨組織吸收優秀的科研人員,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工作的“火車頭”作用,培根鑄魂育新人。
[ 參 考 文 獻 ]
[1] 田宜國.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與方法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17):76.
[2] 郝強,郭華,林芬芬,等.科技類社團創新發展實踐中需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242-245.
[3] 倪朝霞.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路徑與對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3):50-54.
[4] 藍波濤,覃楊楊.構建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格局:價值、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研究,2022(2):92-100.
[5] 葉崢嶸,謝石生.高校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標準化研究:以肇慶學院科技創新團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179-181.
[6] 方萬春,顏冰鳳,虞晉權,等.獨立學院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5,25(6):16-18.
[責任編輯:劉鳳華]